外语自我扫盲总结
最近翻了下各种语言的介绍。
先说汉语的方言。北方的方言跟普通话很像,就算不是当地人也能听懂。南方的方言跟普通话差距比较大。我能说潮汕话,听得懂广东话和一点点闽南语,至于上海话/闽北话就无能为力了。潮汕话和广东话都没有翘舌音,前者有八个声调,后者有九个声调,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据说和古汉语发音有点像。
中学时看日剧,不知道日语的汉字分音读和训读,偶尔听到一两个和潮汕话发音接近的汉字词语,就以为日语和潮汕话/广东话之类的方言一样,是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及至看《枪炮/病菌与钢铁》里日本那章,提到日语受韩语影响,却没提汉语的影响,还觉得奇怪——明明有那么多汉字嘛。最近查资料终于搞明白了。日语和韩语同属阿尔泰语系,语法和汉语差别很大,都属于黏着语,会根据不同的时态对词语进行不同的变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孤立语,没有常规的时态概念,动词也不需要变形,而是通过添加虚词来表示动词的状态。日语和韩语的句子结构是主-宾-谓,不同于汉语的主-谓-宾。
日语先于日文存在很久。后来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表音文字,用来给日语注音,再后来又引入汉字。汉字的读法有两种,第一种情况是训读,汉字代表的意思在日语里已经存在了,就用原来的日语说法来读汉字;第二种情况是音读,直接用古汉字的音注音,相当于舶来词。
韩语同样先于韩文存在。跟平假名片假名类似,韩文也有用于表音的谚文。而且韩文一开始也是汉字和谚文混用,只是后来废除了汉字,这也使得韩文里有很多同音同形异义词,需要结合上下文来了解具体含义。历史上韩文同样存在过训读和音读,但现在因为废除汉字,也就没有“训读”的概念存在了。
训读的话,涉及的一般是日常常用的字词;音读一般是高级词汇。类似的,英语和德语语源接近,日常常用单词很多和德语形似;历史上有段时间法国入侵了英国,于是英语借用了法语很多高级词汇。一个好玩的事情是,德语和法语都是拼写确定则有唯一读法,但英语的话即使给出拼写,对于生词也无法确定读音。
语言和文字一直在演变,跟各国历史息息相关。还好秦始皇统一文字并且中国文字表意,如果汉字也是表音文字的话,各地方言书写出来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