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当可欣于所遇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书第四篇:豫剧与河南话“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当可欣于所遇
·
我不会说河南话,对戏曲也不感兴趣,但作为一个河南人耳濡目染学会了豫剧《花木兰》。

河南的简称是“豫”,豫剧就是河南的地方戏剧。河南电视台最有名的一档栏目应该就是《梨园春》这档历史有点悠久的戏剧综艺。专门查了一下,比我年龄都大,1994年开始办的,相当于那时候的《我是歌手》。

小学时候父母忙,我在姥姥姥爷家生活,家里只有一台电视。那会互联网刚产生,家里有电脑的少,智能手机更是没有,他们看什么电视节目我也跟着看什么。隐约记得《梨园春》是打擂台的模式,每年会从草根报名选手中选出一位擂主(唱得最好的)。《花木兰》这一经典剧目因为被唱得次数多,节奏鲜明,内容通俗易懂,慢慢我就听会了。

本来我不会说河南话(因为从小父母和学校老师都给我说普通话),但是戏曲的曲调接近河南话的调,比如“讲话”,普通话的“讲”是三声,唱出来是四声“降”;普通话的“话”是四声,唱出来的是二声“华”。尤其是在我听过其他地方戏剧之后,更能感受豫剧的特色——曲调粗犷,戏词通俗,老幼妇孺都能听懂,朗朗上口容易学会。而南方的一些戏剧因为我听不懂他们的方言、没有相关文化背景,再加上有的戏词“文雅”蕴含着历史典故之类,很少有剧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唯一还记得并且能唱两句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我一度感觉作为一个不会说河南话的城里人,没有真正理解发源与黄河、土地的河南。可是很多个瞬间还是会发现家乡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