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裝懂,孩子就學你不懂裝懂 : 你的無知,讓孩子跟著學!
最近我發現小孩子成績退步了,她已經連續好幾年拿到班級前五名的好成績,但現在中斷了。
我注意到她對學習的態度漸有鬆散,因此我想了一個方法,希望能重新調動她在學習上的主動性。我要她每天想一個問題來問我,可以是與功課相關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
今天她問了我一個問題,是英語方面的。
「把鼻,a cup of , a glass of 都是杯子耶,那要怎麼分 ?」
對耶,奇怪,我小時候怎麼沒想過 ?
我想了一會兒,從圖片中找到了一點區別,一個有耳朵 (柄),一個沒有耳朵 ; 一個裝熱的,一個裝冷的。
我也不知道這樣定義對不對,你知道的話歡迎留言告訴我 ~
—
👉為什麼孩子看不出來,她們對於很相似的東西或事情是怎麼思考的呢 ?
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基於自身的經驗,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看,其中之一就是從事物本來的樣子去思考。
從本質上來說,它們都是裝水的容器,一般我們稱它為杯子。
本質,就是事物的根本屬性。人們的發明與創造,一種是將不同的東西組合起來,另一種是在一種根本上添加新的特性,讓它擁有新的功能。這個時候,事物就有了表象上的差異了。就像這些杯子,有的有耳朵,有的沒有 ; 有的裝熱的,有的裝冷的。
—
我們需要本質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抽象化的思維。
抽象化思考的好處,是將事物或知識的根本屬性提取出來,並將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像你學會了加減乘除,不只是將它拿來應付數學考試而已,還能用來計算你想要在幾歲之前存到多少錢,扣除必須的生活費用,每個月該存多少錢。
數學計算所涉及的數字和符號,本身並沒有任何現實意義,而是代表著一種抽象的概念。而這種從抽象概念轉化到生活應用上,讓我們思考持續存錢就能產生複利效應、能改善實際生活的過程,就是將知識「具體化」應用的過程。
就像「每天要喝水」是抽象的,「你的水壺容量是 800cc,每天至少要喝 2~3 壺的水才夠」才是具體的行動。
👉但有時候,我們的生活過得太抽象了。
—
我們常對孩子說要「好好讀書」,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代表的是一堆學習心態與讀書技巧,但問題在於,孩子就是不知道怎麼讀書,要怎麼好好讀書 ?
我們喜歡講抽象的概念,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懶,不願意花時間去解釋。比起直接講「你很棒」,「你這次成績進步,是因為你每天都花了很多時間在訂正錯誤」更費勁。
另一方面是我們也不懂,只是聽別人都這麼說,就以為是那樣子。現在的人都很忙,「時間管理」這個詞大家都講爛了,但到底時間管理的內涵是什麼 ? 是管理時間嗎 ? 其實時間就像流水一樣,最終它會流到它該去的地方。流水要入海,時間要帶著我們變老,你不能留住時間,也無法管理時間,你只能管理自己的行為和決策,時間只是陪伴著你。
現在的孩子只願意去背那些抽象的概念,因為老師都整理好了,不用去管自己懂不懂,只要背下來,考試有用就好了。但是這樣長久下來,孩子們就無法真正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常常遇到不同的問題就不知道怎麼應用所學了。
大人也是一樣,以為自己懂了很多,比如什麼時間管理、組織轉型,什麼叫我是為你好啦等等的,要你再往下說出有意義的實施計畫,你做得到嗎 ?
那怎麼辦 ?
我們需要學會「往小了看」。
—
往大了看,是要看出事情的意義,我們在這個層面上都很會「講」。
👉相較之下,教養孩子的時候,我們更缺乏「往小了看」的能力。
什麼叫做「往小了看」,這不是要去挑出孩子的毛病,也不是要簡單地學別人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別人學什麼,你就要學什麼,而是要你去主動發現細節,並且承認自己其實不知道很多事情、不懂裝懂。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用抽象的概念來教導孩子或是指揮孩子,但我們卻沒有教他們如何將這些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這樣不僅孩子學不會,也失去了他們思考和創造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光有知識無法推動我們前進,只有運用想像力,將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發明創造、遇到困難時的堅毅心態,以及面對人生中複雜選擇的判斷能力,知識才有價值。
知識本身沒有力量,你才是力量。
歡迎追蹤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
Blog : https://twwebs.com/a-little-knowledge-is-a-dangerous-thing/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