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晒不晒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十月生病和极简

晒不晒
·
仿佛一直有张湿湿的抹布糊在嗓子眼,情绪越来越烦躁。

2021年10月27日

周三

在经历了一天降温十几度,直接从炎夏到初冬之后,这几天天气终于回暖了,有了点秋的韵味。想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秋天和阳光,赶在他迅速结束之前,一定要多多享受一下阳光,无奈目前租的房子离公园太远了,没有天天去去的条件。

于是趁着去南京看朋友,连续三天在公园漫步闲躺,彻底躺在秋天的天空下落叶的怀抱中了,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太安逸舒适了。


情绪

十月的开端不太顺利,国庆刚开始,家属就感冒了,好不容易好一点,一转眼,我又开始头痛。头痛和嗓子哑反复了几天,以为终于要好了之后,上完课回来就开始发烧了。所幸只烧了一晚上,但是头晕了两三天,嗓子也一直不舒服。持续不舒服一个礼拜之后,其他症状都好的差不多了,但仿佛一直有张湿湿的抹布糊在嗓子眼,情绪也越来越烦躁。

这次才发现,我情绪烦躁的时候真的会各种迁怒,看家属不顺眼,看这段关系不顺眼,可能都是看自己不顺眼的投射吧。那几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着要分手,要离开,要眼不见为净,结果这段时间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了,反而觉得幸福度还挺高。当时真的觉得是这段关系有问题,不是自己。可能确实也有问题,但烦躁的情绪放大了问题,尽管当时也在不断的怀疑自己的结论是否客观,但处在那时候的情绪中,就没有办法看清现实。

所以随后就爆发了一次大的争吵,应该是我大的情绪宣泄吧。现在回想起来十分可笑,已经忘了因为什么事情起了口角了,然后越想越憋闷,砸了家里那把烂伞发泄,对象处理不了我的情绪,可是逃避沟通,到小房间躲着。我一下子感觉自己的模式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疯狂想让对方有反应,为了赢得对方的关注大哭大叫大吵大闹踹门撕书。但说实话,小时候其实反而没有做这些事,印象中只是在父母忽视我的时候,疯狂想,要是我摔到地上他们会不会就来理我了。后来一直在想,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模式,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当然,我不希望以后还有这种情绪宣泄。

极简

今年七月开始极简的,九月开始集中大力度处理闲置。今年的极简和以前不太一样的是,我没有扔扔仍啦,扔的话感觉太浪费心理负担太大了。这次一开始是把不需要的东西挂在咸鱼,开始东西多,一直上新,流量挺大的,我又都是白菜价,所以出得快。后面东西渐渐少了之后出的比较慢了,加上那段时间心情时而焦虑,忘了从哪里关注到一个环保公号,他们有闲置交换群,于是开始在群里把剩余的衣物、书和生活用具等免费送出去,免费送果然很快。中间还尝试了一次把闲置物品装纸箱,写上免费自取,放在小区门口,出去吃饭十五分钟的时间,回来连同纸箱子都不见了,虽然快但也不知道物品有没有被好好使用。

目前咸鱼已经出了100+物品了,杂七杂八送出去的也有不少不过没有统计。使用频率低的或者用不到的东西,除了一个风干机,基本上都出了。但衣物还是不少,后悔给家属买这么多衣服了,原本他衣物真的不多,他也没啥物欲需求,自己很少买衣物,几乎全都是我给他买的,然后他又不舍得断舍离,目前衣服都比我的多了。接下来就是要把两人的衣柜减减重和家里囤的洗护用品消耗完。

数字极简

还有一个重点是数字断舍离,前段时间看了卡尔·纽波特的《数字极简主义》这本书,深以为然,虽然对社交媒体和手机依赖症尚轻,但我特别容易囤网站和电子资料,在开始工作前也容易被杂乱的信息分心影响情绪或者变得拖延。所以除了实体物品,电子物品也应该整理,保持精简的状态,免得消耗你过多的时间和情绪。不过这本书讨论的更多的是社交媒体、电子邮件、过度的信息带来的注意力分散的杂乱状况,书中讨论你在投入时间使用某个社交软件时,应该衡量清楚,你的所得和付出的时间是否值得,进而来精心挑选你需要使用的。我这边可能先要把我的电子资料和各种网站及密码整理整理。

前段时间还看了《监视资本主义》这个纪录片,对使用各种社交媒体的得失有了更多的衡量,加上原本对各种软件轮番轰炸的通知和为了占用你注意力让你沉迷其中的所用手段也深恶痛绝,对各种应用app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深度工作

最近在看卡尔·纽波特的另一本书《深度工作》。这本书讲,当代人的工作中总是被各种事物打断,一只处在浮浅工作状态,并不利于大脑形成高效深度工作的习惯和能力。并给出了一套如何培养深度工作能力解决方案,不过我还没看到哈哈。

确实一直有这样的感觉,好像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失去了专注力和深度学习的能力了,毕业这么多年上班的重压摧残,一度觉得迷茫失去了自我,工作环境中的那种不自由束缚,偶尔的自由时间也仿佛提线木偶一样担心随时被扯一下那根弦,所以躺尸沉迷手机沉迷追剧是短暂逃避的好方法。

不上班之后,那根线终于断了,不再感到我需要时候看手机了,我可以手机关机一整天都没关系,我可以安排一整个下午不联网不带手机来图书馆敲字。早就忘了,只是这样深度沉迷一件事情就足矣让人感到开心和满足,而不是总是向外伸出触角保持连接才会快乐。也差点忘了,我原本不是那么被动消极的性格,而是充满自驱力的。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