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活動解決社會問題? 淺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日本之所以舉辦藝術祭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希望可以舒緩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問題:鄉郊衰落、勞動人口遷出、經濟及社會(例如老人抑鬱)問題。不過不需要看數據也知道,藝術祭必然不是根治人口老化的解決方法。當出生率不足的時候,藝術祭只可以做到刺激經濟,促進人口流動的目標,而並非真正長遠地能解決人口老化的方案。
筆者所參加過的新潟越後妻有藝術祭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可謂是「爆炸性」的刺激。舉例而言,根據香川縣政府的遊客報告, 2018年的旅客人數只有大約9,500人,與2017年相若(亦即沒有藝術祭的兩年)。但是在有舉辦藝術祭的2013和2016年,卻錄得了超過一百萬的訪客人次。9,500與1,000,000 —— 那是足足一百倍的差距。
筆者曾訪問過的許多在地店家,很多也表示「藝術祭所帶來的金錢只是短暫的。在藝術祭過後,根本沒有收益可言。」的確,筆者曾在沒有藝術祭的期間登島旅遊,莫講是遊客,到了島上連餐廳也沒有開,已弄不清楚到底是有雞先定有蛋先:因為沒有遊客所以設施沒有開,抑或因為設施沒有開而沒有遊客?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同感,去日本的郊外地方,比起去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更加吸引,有一種越留越想發掘更多的感覺,而瀨戶內海正正是這一種感覺。藝術祭只是作為一個開首,僅僅是跳島的行程已經花了筆者一個月,還沒有計瀨戶內海的周邊地區。結果一兩個星期的短期旅行,其實幾乎是走馬看花,是完全不夠喉的。於遊客角度而言,下一次必定想繼續來,一來藝術品三年玩一次,有新鮮感;二來,高松周邊的地區還沒有探索呢!(筆者私心推薦一個叫佛生山的地方,有一座漂亮的溫泉館,到高松市中心購買一日券,憑一日券可以任搭電車和浸溫泉,而且一日券的形狀很有趣的被造成扇形,非常配合浸溫泉的主題。)
當然,藝術祭所帶來的並不盡是短期的經濟收益。藝術祭只是作為一個契機,讓其他人去認識香川縣或者瀨戶內海的生活。有移居至香川縣的居民表示:「當初是因為藝術祭所以才到訪,後來是真心地喜歡上了這個地方。」再加上傳媒宣傳,藝術祭對於香川縣的遊客人數、甚至是移居人數都有一定的影響。例如男木島的學校因為人數不足而於2008年關閉,但自從第二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已有四個家庭遷往男木島,小孩子的人數越來越多。2016年,島上甚至因此建造了一間新的學校,而托兒所也重新開啟,藝術節應記一功。
日本的藝術活動是為了振興快將荒廢的鄉郊地方,而香港的「節」(例:橫洲)不少則是為了記錄快要遷拆、消失的事物而辦,旨在借媒體力量吸引大眾關注,免受於難。兩者雖然同樣是為了博取媒體報導,但日本的藝術活動還算是有點微微的成效 —— 香港的藝術活動就算獲得了媒體關注,大眾更多是熱衷於為快將消逝的事物而歎息,而罕有能形成一股改變的力量。這樣看,日本和香港,似乎只是悲哀和更悲哀的分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