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反修例運動中大陸輿論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反修例運動進行以來,一直在關注這件事是如何在大陸的輿論場(微博,微信公眾號)上被敘述和討論的。前兩天和一位朋友又聊到香港的情況,他說媒體的聚光燈(他應該指的是港媒)一直對著警隊,斷章取義的報導讓他們做不成人⋯⋯那警察的權益應該由誰負責,誰能給說法呢?
當時我回應他說所以現在中間派也在呼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後來想起來,我有些疑問,為什麼他會傾向于警隊是弱勢群體,是需要被同情的呢?今晚在端傳媒看到一篇關於機場事件發生後陸港輿論的觀察分析,我也在評論裡寫下了我這幾個月來的一些觀察和想法,整理過後我想把它搬運過來,期待看到一些討論。
反修例的大型運動開始于6月,但和平遊行的消息和圖片在大陸社交媒體被屏蔽。彼時我只看到在5月17日財新有發出一條報道和修例有關,文中提到一旦修例通過,台灣殺人案中的陳同佳會被移送回台灣,而涉及洗黑錢的富豪劉鑾雄會被引渡回澳門受審,底下有評論問「為什麼對於兇殺犯的好法律會引起香港那麼大的震動」。之後再見到的來自大陸的消息就是示威者在入境事務大樓阻礙電梯運行的視頻,配字評論「這種社會,真是悲哀」。反修例運動在進入大陸引起討論時就已經被控制在「病態示威,擾亂社會運作」的話語體系中,而且多配以示威者「如何搞破壞、如何不講理、如何圍困普通市民」的視頻,所以大部分人在不知道為何反修例,不知道已有和平示威遊行但港府卻不回應,不知道612示威者如何被警察對待的情況下,直接給所有的示威行動定下了「暴力」「亂港」的基調,對示威者產生反感和厭惡的情緒。此時「香港這座城市還有救嗎」之類以剖析問題為名唱衰香港,將所有問題推給房價和通識教育的文章則迎合了一部分本來就對香港觀感不佳的人的心裡,從而獲得大量轉發,示威者在這些文章中被歸類為沒接受到良好教育又因承擔不起的房價對未來絕望,從而被惡意煽動、破壞香港的「廢青」。
之後衝擊立法會,中聯辦,涂污國徽,將國旗拋入海里的圖片或視頻又讓所有的示威行動被貼上「港獨」「分裂國家」的標籤,以此喚起愛國情緒。元朗地鐵站的攻擊性事件被描述為「元朗愛國人士暴打港獨」,何君堯被戴上「愛國戰狼」的帽子,朱凱迪則是「港獨議員」,警察被視為「正義但弱勢」的一方,但局面還在掌控之中,因為香港市民都是撐警察反對示威者的,示威者們是「一小撮受到外國勢力煽動或者受到外國資助想要擾亂香港進而破壞中國的港獨分子」。而機場被圍困的視頻直接點燃了更激烈的仇恨情緒和民族主義,進一步防止了有大陸人支持或同情香港的示威者,因為這一次是「大陸普通遊客和記者受到非人虐待」,而面對「強權」卻依然支持香港警察的大陸記者則是「民族英雄」。
所有被允許在大陸流傳的視頻和圖片(或暴力或血腥但足夠直觀)都可以非常直接快速的喚起最本能的情緒——愛國、反感厭惡憎恨示威者、同情警方和受到傷害的大陸遊客和記者,並引起廣泛傳播,不同意見和反駁長文則會很快被刪除,無法影響已經定下的基調,最多只存在一些零星的文字解釋。但從形式和內容上而言,提供更多信息和解釋情況的文字的影響力和含有暴力血腥畫面的圖片或影片的影響力無法相提並論,一張「警察被示威者的汽油彈燒傷雙腿」的圖片和一段解釋事情來龍去脈或者述說示威者被暴力對待的文字,兩者哪一個更能刺激起人的情緒不言而喻。
而在對示威者已經形成負面印象的情況下,哪怕有人翻墻出來看港媒或外媒的報道,也會更傾向認為港媒和外媒「不客觀不中立屁股太歪」,「選擇性報導」,「站在示威者一方」,「只知道把鏡頭對準警察的清場卻絲毫不報道或者弱化示威者的暴力行徑」。此時,翻牆的大陸民眾對於港媒和外媒的報導內容也具有了免疫能力,不必擔心他們被其中的內容「蠱惑」而同情示威者或反對香港警察。
在這一場防止香港的運動滲透回大陸的信息戰中,可以說是大獲全勝,呈現出來的大陸主流民意被牢牢掌控,成功的預防了絕大多數大陸民眾理解或進一步支持香港的反修例運動,至於在此過程中不斷被渲染的仇港情緒和中港矛盾要如何解決,則不是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除了香港示威者和反修例運動以及運動的五大訴求,進一步被污名化的還有“民主”和“自由”這兩個在大陸擁有一批支持者的詞。在應對香港示威時,大陸民眾所扮演的角色,是需要和這場運動隔絕開來的目標,是要防止被滲透的對象。雖然在凝聚愛國情緒形成堅決一致對外民意的過程中,也會引發強烈的仇港和厭港情緒,但個人認為他們的情緒並不會成為北京政府處理香港問題時要考慮的因素。即使微博上的民意恨不得馬上出動解放軍和裝甲車進入香港,但在北京決定如何處理香港問題的考量上這些民意不值一提,愛國情緒和民族主義只是防止香港示威和港人訴求滲透回內地的工具而已。
另,關於沈默的螺旋(當評估自己的意見出於劣勢地位時,意見持有者會傾向保持沈默,因此優勢意見不斷得到加強,劣勢意見則慢慢消失),當年上課時老師曾提到,所謂「優勢意見」並不需要真的是「優勢意見」,而是要被人認為是「優勢意見」,而媒體太擅長塑造「優勢意見」了。社交媒體的「熱搜榜」,博主的關注人數,一條微博的點讚數,熱評的點贊數,通過可以被操控的數據,在塑造「優勢意見」的過程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