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活動|歇斯底里的吶喊,與原住民父母比較酷的浪漫想像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冊】為大家介紹新書,同時向夏天倒數:距離夏至還有 75 天。
近年來「學習原住民族傳統智慧」的呼聲頗高,通常出現在自然資源及食物等領域,不過最近美國有一本新書《狩獵、採集與親職》(Hunt, Gather, Parent)出版,將原住民的親子教育也列入值得學習的清單。
這本書的作者杜克麗夫(Michaeleen Doucleff)是擁有化學博士學位的專業科學記者,任職於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在任何方面都一帆風順,卻被三歲的女兒徹底打敗。名叫羅絲的小朋友不肯跟母親合作,還會刻意製造麻煩,杜克麗夫看遍了相關的教養書籍,嘗試各種方法,但情況始終沒有改善,直到她將目光轉向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才領悟了教養之道。
杜克麗夫認為西方的教養方法低估了孩童的能力,不像馬雅父母會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工作;極地的因努特人特別擅長情緒管理,也能夠教育出懂得三思後行的小孩;非洲的哈札人則是「教養自信自主孩童的世界專家」,他們的小孩不像現在多數的美國小孩那樣充滿緊張焦慮。
杜克麗夫在書中宣稱她「發現」了「數千年之老的教養方法」,然而,情況果真如此嗎?原住民讀者可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本書的破綻:或許問題不真的在於所謂的教養方法,而在於整體的生活環境和家庭環境。小羅絲為何在家裡大搞破壞?她為何這麼焦慮?說不定正是因為身為母親的杜克麗夫本身極為焦慮。這一點我們在書中可以讀到證據——杜克麗夫被小羅絲的「不合作政策」搞到幾近崩潰,於是在廚房抱著一個紙箱大喊:「這是生平頭一次我把很想要做好的事做得這麼糟!」
這根本就是一個歇斯底里的吶喊,當代主流社會那種盲目追求成就的病態在此表露無遺。也許杜克麗夫不崩潰的時候不會這樣嘶喊,但那種病態可能已經充塞骨髓,飄散在她身邊,被敏感的三歲小孩清晰的嗅到。
由於原住民的文化裡普遍沒有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英雄主義和成就迷思,當然也不會在日常生活裡思索:「我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育,才能讓孩子合作、聽話、自主、有信心、有風度⋯⋯」杜克麗夫可能誤把這個結果當成原因,甚至還寫了一本書來交代她的心得,證明她終於把「很想要做好的事」做得很好了。
杜克麗夫的小朋友生活在繁忙緊張的現代城市,父母是每天面臨職場高度競爭的中產階級,每天關切兒童是否正常成長(有沒有發展遲緩?有沒有遺傳性疾病?有沒有人格問題?有沒有社會化問題?有沒有社交障礙?天賦主要在哪方面?是否需要接受特別的才華培訓教育?算不算是兒童天才?⋯⋯),孩子當然不可能輕鬆,小小年紀就染上了文明病。
或許問題不在於原住民族的教養方式是否比較「優良」。或許問題根本只在於現代城市文明之下的父母全都緊張過度。在寫書談論如何教育孩子之前,為人父母者或許應該先找回一個健康的生活——這一點倒是可以向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學習。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