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iumi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在Web3.0的时代,域名是您的收款账号

miumiu
·

近年,web3.0的话题铺天盖地,席卷互联网和资本圈。为什么都说web3.0是互联网的未来?web3.0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在商业领域、个人创作领域以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关联呢?

概念太虚幻,而技术又太深奥,这一篇我们从互联网平台与用户的权益、货币支付方式的变化以及域名的应用这三个方面在web1.0、2.0、3.0分别有哪些不同来浅谈一下。

web1.0是互联网的第一阶段,那时以体积庞大的台式电脑为主,它重量约为20kg;那会下载一首歌需要半天时间;存储文件使用3.5英寸软盘。该时期互联网平台以雅虎、亚马逊、谷歌、搜狐为代表,内容由平台向用户单向输出,用户只能阅读。在当时货币交易支付形式以现金为主,异地的交易则采用电汇。而域名的作用是作为IP的映射,方便用户记忆。

到了web2.0时期,手提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加上5G的赋能,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极大的变化。文件存储从U盘再到云盘;移动支付发展突飞猛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带来更多机遇;万物皆可互联;在web2.0时期,不仅平台可以输出信息,用户也可以自己上传内容,交互和展现变得多元化。

若进一步区分,web2.0可以分为初期和后期。初期还是以图文形式为主,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平台有facebook、推特、QQ。这个时候的货币交易形式除了现金,常见的还有汇款和支票,还有初起步的网银。

web2.0的后期则是以抖音、微信、爱彼迎等为主的平台出现为代表,也就是我们现在处在的时期,不论是平台功能还是形式已经到达了web2.0的峰值。大众日常的交易支付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网银从PC端转向移动端,还有移动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等)。

但不管web2.0初期或后期,都存在弊端:用户的隐私权难以得到保障,私人网络收集个人数据转售给广告商;对自己所创作的内容没有自主权,所有权和利益分配被平台垄断(近年较为典型的例子是ZW的相关事件)。

域名在web2.0时期的主要作用仍旧是作为平台IP的映射,同时也是各大公司作为开拓全球业务的引擎。

Web3.0是指通过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目前仍在建设中。在这个时期,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合作是通过不可篡改的软件代码逻辑来严格执行协议;权益和所有权的天平向创作者和用户倾斜,他们可以主权和控制自己的稳私和数据。

现阶段的代表平台主要有CYFS、OpenSea、Reddie等。Web3的核心技术是区块链,而区块链钱包是我们与区块链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我们在web2.0时的账户密码,只不过区块链钱包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它是您在区块链上的“身份标识”,也是您用于收款的“账号”。区块链钱包是由加密后的一串不规则字母数字排列组成而成的,这就是常说的哈希值。例如,以太坊地址举例:'0x4106110530c0f4C0F93eaFfcB52OOa40629abD35'。在web3.0时期支付方式将完全移动化,只需要通过这一串钱包地址便可实现快捷转账。

但这一串不可记忆的字符串也很容易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例如汇款到错误的钱包地址。因此这个时期域名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它不止作为IP的映射,更可以作为钱包地址的映射。

同样以上述以太坊地址为例,将immiumiu.com通过添加解析到钱包地址'0x4106110530c0f4C0F93eaFfcB52ooOOa40629abD35'
设置成功后,其他人若通过matemask钱包转账到钱包地址'0x4106110530c0f4C0F93eaFfcB52OOa40629abD35'时,只需要输入:immiumiu.com,matemask钱包便会自动识别到对应的钱包地址。

Web3.0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边界。就像20年前,iPhone、推特、微博、Gmail、paypal、百度地图、微信、淘宝、支付宝、美团、小米、抖音,这些事物还没有出现时,我们想像不到工作、社交乃至生活起居都从线下迁到线上; 也想像不到一个二维码会改变了我们多年的支付习惯。但可预见的是,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加速,域名的应用高速增长是大势所趋,人人都拥有区块链钱包时,都会考虑拥有个性域名。域名也将会更加两极分化,优质域名更加稀缺更加值钱,因为拥有品牌的公司都希望在区块链上拥有对应的品牌域名作为钱包地址。

同时在篇末也留下一个大胆的预测,随着发展,域名将成为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名片”。

(以上内容及观点撰写于2022年7月,仅代表我个人想法,并非财务建议或法务建议。另外,科技行业发展迅速,本文中的内容和观点在发布时是基于市场最新动向而得出的结论。但正如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因此如果觉得内容看起来老旧或过时,欢迎留下评论纠正或进一步交流:miumiuok8@gamil.com)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