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我的棒球賽事/體育版和我的青春
記憶太久遠了。幾乎想不起來那個每天晚上都窩在收音機前聽張昭雄播棒球的晚間,我總是抱著收音機坐在書桌前聽著每一場時報鷹的比賽,從第一棒到第九棒,從投手、內外野手到捕手,我會一一列出先發名單,看看是否會跟總教練李瑞麟安排的名單一致?或者期待誰上場再替時報鷹奪下一勝!
「聽」棒球,是更早年與父親一起的娛樂。在那個還沒有有線電視的年代,棒球比賽也只有國際賽事在老三台播,偶爾有世界比賽會在入睡後轉播,我總是會跟父親說:「比賽的時候你要叫我起來喔!你要跟我說有沒有全壘打喔!」但好像在記憶裡搜尋不到太清晰的細節,父親到底是把我搖醒一起觀看,還是隔日再轉述比賽給我聽?
我留著父親在漢城奧運(1988)那年,為熱愛集郵也愛運動更愛棒球的我買下一套記念郵冊!還記得剛拿到郵冊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找著棒球那一頁。那時我還沒有真正喜愛任何的運動項目,只是想找出那一頁看看它。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拿下棒球銀牌後,原先在甲組棒球的時報鷹正式加入中華職棒,而我便日日有比賽聽比賽,沒比賽就打開報紙看體育版,或買回有時報鷹球員為封面的《職業棒球》雜誌,好追蹤所有時報鷹的大小事。
若說在那個只有書報雜誌年代裡,青少年只讀體育版,那也真是太無趣了一點,當然必要的同步娛樂版一起看些偶像的八卦,或者哪個音樂的排行榜,再不也得關心誰發行新專輯,好在上學的時候,才不會讓本來就已經很不會找話題的自己,還能有些話題跟得上同學聊天的內容,才不致太過邊緣。(若以今日相比,大概就是要追一下Dcard、ptt或網紅正在瘋什麼話題!)
《民生報》肯定是那個年代青少年必看的報紙,影劇、體育集大成的一份報紙。時報鷹加入中華職棒那些年,家裡的經濟不允許,母親停掉父親離家前訂的所有報刊,只有在週日的時候,母親會在我出門張羅一家三口的早餐時,允許我買份《民生報》作為我跑腿的獎賞。
我會用很慢的速度在大街小巷晃盪,A家給母親買碗焿,B家給姊姊買燒餅油條,C家給自己買份肉圓。但我的第一站肯定是街角那家有賣報的文具店,先是興沖沖地大致瀏覽,再將它們沿摺線折好夾在腋下付錢,再踏上單車一站一站買好早餐回家再細讀每篇報導。
母親和姊姊總是問我:「你是去美國買早餐喔!這麼久?」我有時咧嘴笑:「沒有啊!去月球耶!」然後慢慢地吃完早餐、讀完報再被母親催趕著必須上工幫忙母親工作,好一起掙家裡的生活費、下個學期的學費、下週日買報錢!
時報鷹在棒球史上留下不久(甚或中華職棒的歷史中,都是沒有人想提起的一部分),後來球員涉入簽賭風暴最後解散。但我沒有因為這樣失去對體育報及棒球的熱情,依然習慣著讀報、看比賽成績,或關心一下娛樂版發生什麼事。後來幾年姊姊開始工作,母親的經濟壓力得已獲得緩解,買報就變得不再有限制,偶爾連同當時也是娛樂、體育為重的《大成報》一起買入,好觀看各家不同記者對比賽或事件的解讀!
沒有時報鷹的日子聽棒球也是意興闌珊。家裡裝了有線電視看起緯來和Fox體育,從少棒級的比賽看到金龍旗、黑豹旗到世界盃,最後在2001年的世界盃後轉而支持二代象。從黑鷹到黑象,每一次在體育版看著那些簽賭的新聞,總是困惑著:「為什麼組頭總是可以絕處逢生,而球員就終身監禁?」到後來再看到球員的報導已不是出現在體育版,而替球員感到可惜!
《民生報》和《大成報》後來相繼因為數位時代的衝擊紛紛收攤,而我的球迷人生也因為在家蒼不到電視看比賽、線上直播還不那麼純熟(加上早年數位影音都不太支援Mac)也沒有廣播比賽可以聽,漸漸與棒球越離越遠,只有時看看台灣選手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或在小聯盟比賽的消息。棒球和報紙也逐漸成為我在早餐店吃早飯時會關注的東西!(或者在家中吃飯墊在飯餐下的報紙,偶爾瞄瞄。)
近十年來我已幾乎不關注棒球,連報紙也不太買。倒是每年HBL(高中甲組籃球聯賽)我都會透過電視直播看小球員打球,或者親自到現場感受一下青春年少的氣息。
在我青少年時期,我從來沒有進過棒球場看球,我只能透過張昭雄播報的聲音,感受球場上的一舉一動、奇妙變化,就連打架都期待透過聲音清楚被轉達;每一次翻開報紙的時候,我都會結合前一晚我所聽到的轉播,像自己進到球場看球一樣!
圖為1993~1997《職業棒球》雜誌,沒有報紙,小時候蒐集剪報過,都丟了。文內提到的郵票冊還在,但我實在懶得去翻出來拍XDDDD。特拍一張當年的call機廣告,現在看來真是奇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