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你的錢夠熟嗎?日本股神不藏私的5個金錢真相

TASYA-STUDIO
·
·
IPFS
·

書名:《跟錢做朋友:向日本股神學習影響一生的致富觀,打通金錢通道的理財課》

作者:村上世彰 ISBN:9789865070113

圖片來源:Photo AC

推薦度

易讀性:★ ★ ★ ★ ★

豐富性:★ ★ ★ ☆ ☆

專業性:★ ★ ★

綜合評分:★ ★ ★ ☆ ☆

評語:話題涵蓋了金錢、工作與人生幸福等。金錢方面的內容偏向基本常識,作者常透過自己的經歷分享投資哲學與如何建立孩子的財務智商。比較適合理財初學者和想了解金錢與幸福如何衡量的讀者們。


前言

我們每天都需要用錢,這點大家應該都同意。

不過有趣的是,我們對錢的認知似乎比我們用錢買來的雜物還要少。也就是說,我們普遍缺少「財務智商」(Financial Quotient)。

財務智商是指「一個人對金錢認知和賺取財富的能力」。由於大多數學校都沒有相關課程,因此我們對金錢與財務的認知,幾乎都是從父母或親戚朋友身上學到。而一直到我們出社會後,發現過去學到的金錢知識幾乎都是錯的時候,才又透過書籍與網路資源重新建立真正的財務智商。

金錢從哪裡來?為什麼工作後就能拿到錢?商品的價格到底是怎麼決定的…

如果你能夠回答出上面的問題,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財務智商。但如果你無法說出全部的答案也沒關係,只要從現在開始接受財商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就能讓金錢得以成為自己的朋友,幫自己賺進更多的財富,並且完成更多的人生目標。

本篇將透過日本投資家-村上世彰所寫的《跟錢做朋友》(いま君に伝えたいお金の話),帶你認識最基礎的金錢知識、瞭解全球經濟的運作模式,以及探討財富與工作之間的選擇。

那我們就開始學習吧!


金錢只是工具,所以請盡情談論它吧

為什麼我們不談錢?

如果你的朋友和你聊天聊到一半,突然開啟了和錢有關的話題,你會怎麼想?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自己被冒犯了,並且想趕快找其他的話題來堵住對方的嘴吧?或是有的人可能會直接翻臉,然後再把對方臭罵一頓吧?

「談錢傷感情」似乎已成了親友間相處的潛規則。好像你只要準備講出「錢」這個字,嘴裡就會散發出濃烈的銅臭味。而最近因為家裡發生了和錢有關的問題,讓本來就習慣談錢的我,更加明白這種無奈。

借了朋友錢卻拿不回來、付不出卡費、不知道怎麼增加收入…

這些都是我們現實中可能會發生的金錢問題,如果我們都避而不談,讓金錢問題持續惡化的話,你應該可以想像這會有多慘。就如同你在工作中出了包,卻遲遲不和團隊討論解決方法的話,那麼被公司炒魷魚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說到底,金錢就是我們完成目標的一項工具,實在不需要去避諱它。相反的,為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我們更應該暢談有關金錢的一切話題,這樣才能讓自己已開放的心態去接收資訊,學習如何善用這項工具。

金錢的三個功能

本書的作者-村上世彰從經濟學的角度列舉出金錢的三個主要功能:

  1. 交換物品
  2. 衡量價值
  3. 儲蓄

如果想更瞭解上述三個金錢的功能,建議你可以將《小島經濟學》,或是其他與金融類的書籍作為補充閱讀。
(延伸閱讀:你手上的鈔票終將變成廢紙?《小島經濟學》心得

那我們回到正題。早期人們靠著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生活所需。後來石頭、貝殼、貴金屬等可以長久保存的物品開始成為交易媒介後,交易方式變得越來越複雜,世界經濟也得以持續擴大至今。

隨著時代演進,金錢的形式開始走向電子化,甚至已經有國家將數位貨幣、虛擬貨幣作為合法貨幣。而我們熟悉的紙鈔和硬幣,也可能會在未來的某天如同貝殼與白銀一樣成為歷史。

因此,金錢的價值無關載體的形式,更沒有所謂的善惡之分。

如果真的要論金錢對心理的影響,「放大人性」可能會是比較好的詮釋。就像我們發薪水或拿到年終獎金後,通常都會拿著這些錢去滿足自己的慾望。只有少數人會理智地將金錢善加利用,讓它們為自己工作。

題外話,我認為金錢的用途除了以上三點外,應該還包括「借貸」,也就是作者的工作內容。

不過,或許是因為借貸的功能是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後才開始出現,並非金錢的本質,所以作者才沒有提及。又或者是如果列舉出借貸的功能容易引發爭議,作者為了避免爭端才避而不談。以上純屬個人猜想,請輕鬆看待就好。


便宜沒好貨?但貴的東西也不見得好

商品的價格與品質無關

圖片來源:Unsplash

商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基本可以透過以下兩點決定:

  1. 供給量
  2. 需求量

如果某項商品的數量很少,但需要它的人很多的話,定價就會比較高;反之則會比較便宜。

這個理論可以套用在絕大部分的市場狀況,而像是「季芬財」、「炫耀財」等例外情形,因為在書中沒有提及,所以我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上網查相關資料,來補充自己的經濟學知識。

作者以2017年日本的秋刀魚為例。當時因為氣候異常與人為捕撈等因素,導致秋刀魚的漁獲量稀少。就算是個頭瘦小的秋刀魚,定價也比往常肥美的高出許多。

從上述的理論與實例可以發現,商品的品質與價格並沒有直接關係。因此從價格去判斷一件商品的好壞是違反邏輯的,甚至可能成為人們口中的「盤子」。

舉凡名牌服飾、豪車、高級料理等,我相信它們都有一定的商品品質,但是否值得你花大錢去購買它們,終究還是要考量自己的「需求」。

物以稀為貴。重要的是符合需求

「世界上沒有最貴的商品,只有更貴的商品。」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擁有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卻沒有選擇住豪宅、開豪車,日常開銷甚至比普通人還要節儉;相反的,那些總是身陷財務問題的人,比起股票和產業趨勢,他們似乎更瞭解喬丹鞋以及高檔美食的價值。

圖片來源:Unsplash

很多時候我們買奢侈品,並不是因為自己真的需要,而是受品牌迷思與炫富心理影響,把這樣異常的消費行為合理化。當然,如果有人是將購買奢侈品作為一項投資的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照這樣說,是不是以後都不能買貴的東西?

非也。重點不是商品的價格,而是我們花的錢要能夠「符合需求」。

比方說我們在挑選家電時,除了考量價格外,最重要的是找出能滿足需求的商品。如果你只要求家電可以正常運作的話,那就只要比較價格就好。而如果你希望你的家電有一級效能、可以定時開關機、遠端遙控,甚至是唱歌給你聽的話,自然就需要花比較多的錢才能買到相應的商品。

綜上所述,想成功理財,必須確實瞭解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受慾望驅使到處亂花錢。這樣金錢才會願意留在自己身邊,幫助你聚集更多的財富。


人生只有一次,應該做什麼來賺錢?

做自己喜歡的事賺錢

「世界上可以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做自己喜歡、適合的工作的人,另一種則不是。」

要在亞洲國家成為第一種人似乎很困難。尤其是當長輩們已經幫忙規劃好人生道路時,不鬧個家庭革命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好吧,這話好像說得太重了。如果能和家人理性溝通來解決問題的話,肯定是比用爭吵來的有效率。

總而言之,作者建議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興趣來想辦法賺錢,而想要從事自己有興趣或適合的工作的話,可以朝以下三個方向進行:

  1. 從事相關職業
  2. 成為自雇者
  3. 開創新的事業

第一點是我們比較熟悉,也是比較多人會選擇的方向。因為是受雇於人,所以能夠專心把事情做好,慢慢的把興趣變成自己的專業。

第二點的難度相對比較高。由於受雇者必須自行接案,或是販售產品來賺取收入,因此除了保有對工作的興趣外,責任感也要更強烈。若是能夠在員工時期順利培養出自己的專業,那麼在自立門戶時,受到的阻礙就會少一些,也更能體會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賺錢的愉悅感。

圖片來源:Photo AC

至於最後一點,我相信你能夠舉出許多朝這個方向前進的名人。比爾蓋茲、史蒂芬賈伯斯、伊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歐普拉…如果你感興趣的事情無法靠前兩個途徑賺錢的話,那就可以思考是否要創造這方面的新事業。

不過,要做到這點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你所遇到的阻礙,肯定會遠超乎想像。這已經不能只靠興趣或熱情來推進自己,而是要保有對事業的「願景」以及「使命感」。這個過程很有可能會將人的意志消磨殆盡,但當你成功將有趣的點子轉變為可運行的商業模式後,隨之而來的金錢與成就感將是難以言喻的。

用「拼命到底」的心情把工作變有趣

如果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來賺錢的話,我想應該是比較理想的結果。

但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或是迫於家庭的壓力而無法選擇工作的話該怎麼辦?

作者給出的建議是「全力去面對工作」

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像老一輩常說的努力論,但我認為並不是完全不可行。

以我的故事為例。我在上大學以前是一碰到數學就頭痛的人,對電腦也是幾乎完全不懂。所以就沒想過要學習相關科系。

但現實總是充滿驚喜。我的學測成績慘不忍睹,能夠選擇的學校和科系並不多。後來我為了逃離家人的掌控,把第一志願硬是選填了資訊管理系,一個我既沒興趣又不拿手的科系。可想而知這接下來的四年我有難熬。

雖然一開始確實是每天都學到懷疑人生。但在一步步嘗試理解硬體設備的功能、程式設計的邏輯和語法,以及用數字分析事件的過程中,這些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懂的事物,卻漸漸成為了我感興趣的對象,也成功的將這些知識轉變為我現在工作中的專業技能。

所以用拼命到底的心情來面對工作,使工作變有趣的想法是可以成功的。

但我想可能還是有人不滿意這個結論,因此接下來我想補充一下個人觀點。

有些工作確實能夠在執行的過程中,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感,或是發掘出讓人想深入學習的趣味。但也並非所有工作都能透過拼命而喜歡上。有時候你就是很討厭現在的工作,恨不得馬上把辭職信送到老闆桌上。

若是碰到這樣的瓶頸,我會建議一邊保有工作,一邊想辦法讓自己的興趣能夠變現。

畢竟我們還是需要金錢生活,要想轉換跑道還是必須確保新的道路能夠讓自己維持生活,這樣才有底氣去說服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和家人。

當然這麼做肯定會很累,犧牲休閒娛樂也是預料之內。但若是浪費一輩子的時間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只為了賺錢餬口或是滿足他人的期望,實在是有些荒謬。還不如先忍受短暫的不適,來換取日後人生的掌控權,我想這樣肯定會比較幸福。


重點不是金錢,而是「幸福感」

這一部份可以當作是前兩段的總結。

我們努力賺錢的原因,不外乎是想過上更舒服的日子。但是,擁有的錢越多真的會越幸福嗎?

我知道這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也不是要藉機告訴你別繼續賺錢,而是期待你能在今後賺錢的路上,多多思考一下自己想在人生中獲得什麼?

圖片來源:Unsplash

如果你很享受品酒的感覺,那麼花10萬元買一瓶有年份的紅酒,對你來說就不是浪費錢;如果你喜歡騎重機的自由感,勝過開豪車的舒適與安穩,那麼為了凸顯財富而花500萬元買一台雙B就不值得。

回到賺錢這件事。如果你覺得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是最幸福的,那你所賺的錢只要能維持生活跟保障未來就足夠了,剩下的時間跟精力則拿來多跟家人相處。如果一心想成為億萬富翁,卻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機會,對你而言反而是本末倒置。

「所謂的善於理財,就是指收入固定的狀況下,如何去減少對自己而言的浪費,又如何盡量將多點的錢用在自己的幸福上。」

以上這句話出自本書的第13小節。雖然我對它的意思保有一些疑問,但這確實是作者在這本書一直強調的概念。


增加財富的秘訣:期待值思考法

說了這麼多,最後肯定要來談一下作者-村上世彰是怎麼選擇投資標的。

作者的本業是投資股票。但是與日本的CIS或是小手川隆主攻當沖不同,他會大量買進有潛力的低價股並成為公司的大股東,並且要求營運不彰的公司進行改革。直到該公司的狀況開始上軌道後,便會拋售持有的股票,以此賺進大量價差。

我知道作者的投資方法和你想看到的有所落差,不過這並不會影響到接下來的內容,因此還請繼續往下讀。

我們通常會用「報酬率」和「潛在風險」來評估是否要進行某項投資。如果是股票的話,還會牽扯到「ROE」(股東權益報酬率)、「ROA」(資產報酬率)「EPS」(每股盈餘)等數值。若要再細分到短期投資和長期持有的話,要理解的術語又會更繁雜。

因此,我想分享一下作者的「期待值思考法」。

圖片來源:《跟錢做朋友》

期待值指的是「能賺錢的機率」。只要得出來的期待值大於1,代表能賺錢的機率比較高,便可以進行投資。反之期待值小於1時,意味著能賺錢的機率比較低。

期待值的計算是需要仰賴經驗和知識量,並不像那些人們常用的投資公式,只要套入既有的數字就能算出答案,因此我認為它比較難推廣給絕大多數的投資人使用。不過期待值思考法能夠促使人們多觀察世界各國的變化。當你觀察的越多,你的期待值就有機會算的越精準,這樣不管是投資任何標的都會有些許幫助。所以還是能夠將它作為一個挑選標的的練習。

不過投資終舊是有賺有賠。儘管是經驗老道的投資人也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因此學會「停損」比學會期待值思考法還要來得重要。這點請銘記在心。


結語

在這本《跟錢做朋友》中所談到的金錢知識,老實說相當基礎,所以我額外補充了個人的想法與經驗,希望能讓整篇的內容更豐富。

其中有一篇作者與他父親的故事,我認為是整本書的精華,也是帶給我最多啟發的部份。儘管只有三頁的篇幅,卻涵蓋了整本書所有的主題。建議你有機會的話,可以到圖書館或書店讀讀看這第41小節「從小跟錢相處,有很多覺悟時刻」。

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投資家,所以我原本對金錢話題的深度蠻期待的。可惜在讀完之後,只覺得內容太過鬆散。雖然話題豐富能夠讓讀者有更多新鮮感,但有些章節的內容感覺像是硬湊在一起,感覺邏輯不太通順。只有前半部分是真的蠻專注在分享錢的知識。

如果你尚未接觸金融知識的話,這本書還是可以買來讀讀看,或是直接到圖書館、書店花個一小時站著看完就好。至於已經對市場經濟有基本概念的人,書的話我想就不用買了,把這篇文章看完應該就已經足夠。


行動,就是我們的語言。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TASYA-STUDIO個人網站:https://tasyastudio.com 「行動,就是我們的語言。」 歡迎來到TASYA-STUDIO ,我是TASYA。 在這裡,我會分享有關習慣建立、個人成長以及理財投資等資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有錢人與你的差距不只是錢》:為了成功你願意犧牲多少

《腦力全開》:億萬富翁與頂尖企業家的大腦升級手冊

《造局者》:超越AI的思考框架,你我都能夠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