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艾德牧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疫情5

艾德牧
·

国内疫情渐平,从每日公布的数字看,确诊和疑似的病例已经不再值得过多关注,而由于病程进入后期,危重症的死亡人数开始逐步增多。当然这依然笼罩着一种可疑的气氛,审查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开始集中出现的是其他国家大规模的病例涌现。这才是新一波疫情发起冲击的号角,也带来了新的恐怖。如果说在中国内部,由于巨婴式的民众和保姆式的政府正好是对付这一病毒的现世最佳武器,那么其他国家广泛的民主体制和公众参与与自由权力,则是病毒最好的温床。病毒所寄生的,就是人类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关爱。那么,全球性的大流行看起来就在所难免,每一个人都要为其它70亿人的选择来负责。全球也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无比清晰地传递出一个整体的样貌。

以上所说的,皆为理性的分析,也就是说,从逻辑看,疫情已经开始了它的最新一波恐惧的旅程,其危险程度甚至要大于之前国内的疫情 - 因为不可控,范围广,争端多。然而,在情感上,我们却很难再将疫情放在一个再度夺取我们心灵的那样一个位置了。首当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我们的本能还是顾及一个有限的时间:在可见的几天,几周内,我们没事;也顾及一个有限的空间,在我们的周围和附近,没有可怕的事会发生。而次之,但也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媒体声音的渐弱。只要媒体在我们的耳边不再纠缠,也不再用具有诱惑力的话语来重塑我们的情感体验,那么疫情就不会再次抓住我们的心。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张力中生存下来, 也可说是亡羊补牢与过犹不及之间的反复撕扯。

再跳出来看这段文字背后的思维模式,就是我长久以来的思维模式。我总是怀疑那些当下的判断有没有对错的意义,因为现实就像是被判断推动着在两个端点反复跳跃。所以那些慷慨激昂之士的说法,总让人觉得还不够,还不满足,还不放心。而现在的体会更加是,凡事中均蕴含着一种命定的节奏,这种节奏可能会延异出变体,可能有量子态,但依旧有它的稳定之处。而对于我这样的人,首先要做到对于命运的安心,敢于凝视命运,这样就能够取得平衡的内心,然后去体察命运的安排,在安排的变体之中做到我可以奋力撑到天花板中的极限。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