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土豆炒青椒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绿圈头像使用心得之三无小作者也要蹭热度

土豆炒青椒
·
·
蹭热度的黄金机会,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這時候你再發一篇文章說你已經加入讚賞公民,保證又可以交到一堆新朋友。

——志工爺爺 | <偽知名專欄作家>志工爺爺閒聊 : 馬特市新人通關密技 ~~ 社交苦手的救星




作为社交小白,肯定是不想发“我升级了绿圈头像”这样的文。但是在马特市要想捞币,写一篇绿圈头像使用心得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钱,为了币,为了新朋友,写。。。。。。

为什么在马特市捞币需要写“我升级了绿圈头像”文?

——据我观察,要想在马特市大把捞币,除了长期输出有质量有思想的内容之外,给自己立一个比较有趣的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


简单理解,你在马特市的总收入 = 发文质量 + 读者互动

对于同一个作者来说,不同文章的收入(拍手数)的确一定程度反映了内容输出质量和其内容在社区受欢迎程度。

但是这只是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比较呢?即不同作者探讨类似话题,拍手数高低到底能不能客观体现创作质量??????答案就有待商榷了😼~~~。


这里拿马特市史上得奖门槛最低的社区活动——#Matters追剧指南 举例。

这个活动的主题就是大家一起讨论电视剧,很简单是不是????随便一个人都看过那么些电视剧,拿来随便吹吹,就可以混奖金了。因为是吹电视剧,所以活动投稿基本建立在对某电视剧的二次创作基础上,作者个人发挥空间有限。作为活动版主,我的确看到了不少良心的牛逼投稿,得到了社区一致认可和激烈讨论。但是有一些投稿字面上感觉质量半斤八两,而文章获得的拍手数却因为作者背后关注人数的关系可以相差100多。

例如:小白和小黄一起来吹电视剧,吹的水平都差不多。但是小白比小黄多100个关注者,于是两篇质量雷同的文章小白比小黄多了至少100次曝光量,当然小白得到拍手数大概率高于小黄,然后小白就得奖了,而小黄则因为关注度不够错失奖金。

如果你超然物外,一篇发文拍100次和拍1次带来高兴指数完全无差……来马特市发文只追求精神满足视likecoin为粪土……参加社区活动完全不在乎奖金,只求重在参与……那啥也不说了……

如果你还没有达到这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独孤求败无敌至尊境界,就要认真学习“這時候你再發一篇文章說你已經加入讚賞公民,保證又可以交到一堆新朋友”这句话的精神要领,深刻理解关键词——“交到一堆新朋友


举完史上得奖门槛最低的吹水活动#Matters追剧指南,再把目光投向马特市以外的地区。以Matters(马特市)VS Potato Media(土豆媒体)为2号案例,论证“這時候你再發一篇文章說你已經加入讚賞公民,保證又可以交到一堆新朋友”的重要性

6天前,我在土豆媒体区块链频道发了第一篇文章。作为土豆媒体新晋菜鸟,没有一个关注者,我做好了自娱自乐点赞为0是正常——1个点赞就超棒——3个点赞就爆表的心态,结果我的菜鸟文得到了143个点赞,超过心理预期将近50倍。

这里并不是想说143个点赞有多牛逼,这里想要论证的是:不同平台不同模式不同玩法,要想赚钱,即认真滴地捞一次币,搞懂规则十分重要

在土豆媒体,一个用户只能给一篇文章按一次赞,而马特市一篇文章可以按1或2或3或4或5次。假如一篇文章在马特市被143个读者喜欢,每个读者平均按赞3次,那么:

143 X 3 = 429

本土豆在马特市混了这么久,还没有哪一篇文章得了429+拍手,也就是没有哪一篇文章得到过143+用户的喜欢。

如果你想说土豆媒体和我名字对路,土豆媒体的用户误以为我是土豆媒体管理员(我的土豆媒体用户名叫“超级大土豆”),于是我在土豆媒体首发文就得到了143人的喜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良战绩,那啥也不说了。

简单理解靠着马特市的曝光机制,我这样无背景无人设无过人之处的三无小土豆作者,在完全不搞社交的基础上,是不可能一篇文章得到143人(次)赞赏的。

但是像我这样的三无小作者又是一个俗人,达不到视likecoin 如粪土的精神境界,发篇吐槽文有人关注还是会倍感欣喜的,所以“這時候你再發一篇文章說你已經加入讚賞公民,保證又可以交到一堆新朋友”这句话就很重要了——抓住黄金机会蹭热度




说了这么多,这篇文的中心思想除了:

這時候你再發一篇文章說你已經加入讚賞公民,保證又可以交到一堆新朋友”

还有就是,在交了一堆新朋友后,如何把新朋友对你的鼓励拍手转化为likecoin落到liker land钱包里,才算完成了马特市口号化赞为赏的任务。

马特市每天分给作者的创作基金,并不是只跟新朋友送你的拍手数有关,还和很多玄学因素有关。不同的文章,拍手数之于likecoin的转化率差距可以高达940倍。所以加完绿圈头像,交到新朋友以后,还要研究怎么提高拍手数之于likecoin的转化效率——即为新朋友长期提供保质保量有思想有见解有内涵的文章




有一个星期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现象,不同文章的拍手数转换率差距可以高达940倍。于是我开始思考:虽然有人拍手就开心,但是我还是希望劳动过后有收益,到底什么样的文章可以得到这样的高转化率,从而提高自己在马特市吐槽发文赚钱的效率

94 / 5 = 18.8,一个拍手价值18.8个币


经过一段时间的粗浅思考过后,我发现:

马特市读者普遍对技术文教学文无感,在马特市写技术文教学文就是踩坑。技术文教学文之于likecoin的转化率低上加低,写了跟没写差不多,根本换不到币

马特市不是码工论坛,这类文章写出来没人看,没有累计时长,100个拍手也换不来一个币。

像这样的文写在马特市,捞币效率相当低下

如果硬要拿来写,就当这是自己在记笔记,自己写给自己看,反正发表后上链永久保存。


如果这种阅读时长为0的破文章还有朋友来收藏,一定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铭记他们的好。


在马特市,只有一类技术文教学文,自带热度无敌受欢迎——这类技术文就是讨论和likecoin有关的任何技术。所以只要技术文教学方向正确,关注度还是超高,拍手数之于likecoin的转化率蹭蹭蹭上涨

例如:

  • 如何用likecoin在XX交易所变现教学
  • 如何用likecoin质押赚利息
  • likecoin钱包使用教学
  • likecoin PoS 原理大放送

……

除了这类和likecoin直接相关的,由likecoin衍生出来的一切技术文也自带热度,例如:

  • 区块链技术讨论教学
  • 交易所A VS 交易所B VS 交易所C 异同对比
  • XX币到底是涨还是跌,现在是该抛还是该买
  • 什么是流动性挖矿
  • 什么是NFT

……

像这种讨论拍手数换likecoin效率的吐槽文,阅读时长直接冲上2.3小时

像这种介绍NFT上架流程的教学文,虽然热度不如讨论ikecoin,但是仍然得到了感兴趣读者的收藏和额外投币

但是像这种破教学文:

累计时长为0
几乎无人感兴趣,连累计阅读时间都没有。
不要被这篇文章被投币1次的表面数据影响,不是我写得好,是我参加 白鼬筆寬麵在评论区搞的有奖竞猜得奖了。

所以在马特市写教学文,也要写读者感兴趣有热度的教学文。


但是作为非区块链专家,也不可能天天写likecoin教学文。天天蹭likecoin热度,蹭久了会被骂:创作态度不端正,天天盯着钱……所谓蹭热度也要蹭得有技术有水平,蹭完likecoin的热度,可以再去蹭蹭社区活动的热度,即交替蹭热度

社区活动投稿,就是一主题征文。一般活动发起以后,对活动感兴趣的读者都会来看看同一个主题大家都讨论些什么,所以参加社区活动选题很重要。选读者感兴趣的对象,热度自然有。

比如这一篇,虽然阅读时长不到1小时,但是竟然被热心读者额外投币3次……也不是我写得真有多好,主要还是Micheal Jackson魅力加成,粉丝情怀投币


综上所述,两种蹭热度方法:

  1. 讨论和likecoin有关的相关话题
  2. 参加社区活动,讨论一些读者们有共同情怀的话题


如果两种蹭热度方法同时使用,即讨论likecoin的同时又参加社区活动,那就直接热度双重叠加,比如参加#我在Matters創作有價 社区活动。

双重热度加持下,投币支持有了,阅读时长也有了……


以上两种热度是门槛比较低的蹭热度,十分适合我这样的三无小作者。那在没有低门槛热度可蹭时,该咋办呢?

可以写写流水账😆。每个人都有流水账故事写,流水账灵感源源不断每天都有。只要记得有风格有特色,记流水账还是很有市场的。

有好几个记流水账的作者,我觉得写得很不错,天天看也不烦。而且记流水账也是间接营造人设,有助于在马特市交到新朋友。




除了讨论likecoin蹭热度,参加社区活动情怀投稿蹭热度和记流水账营造人设维持热度这些对三无小作者友好的低门槛热度外,马特市还有一个对三无小作者极其友好的高能热度——就是讨论绿圈热度。

likecoin,社区活动,流水账之类的热度过几个月又有了,循环往复交替使用无穷尽也。但是绿圈热度有一个特色——次数不多。

鉴于绿圈热度机会难得,像我这样的三无小作者,一定要珍惜使用次数不多的绿圈热度。“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之类的原理,并不适用于我这样的小土豆,所以难得一次的黄金热度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有了这篇绿圈使用心得文——“這時候你再發一篇文章說你已經加入讚賞公民,保證又可以交到一堆新朋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