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射手媽咪婷婷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5%一流人才的超效時間術:用最少努力,做出最大成果

射手媽咪婷婷
·
·
菁英想的真的跟我們不一樣。窺探菁英的思維與行事風格,或許可以提供給我們另一種選擇。
圖片來源:金石堂

一直以來無論做任何事情,我都以效率高而自豪,沒想到在閱讀到這本書之後卻發現前5%的菁英思維竟然不是以效率為導向,反而致力於鎖定目標並且提升效果,完全翻轉了我過去的思考模式,也引發了我繼續閱讀這本書的好奇心。

作者在書中提到對菁英而言,提升效率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這也讓我反思過去在職場總是希望能盡力把所有工作做完,但無論再怎麼加班也抵擋不了一再加重的工作量,最慘的是爆肝賣命的結果也頂多被認為效率高,並沒有得到特別的器重與讚美,直到閱讀到這本書之後才解開了多年的疑惑,原來想要作出成果並非仰賴效率,反而只重視效率的行為會帶來高風險,這個觀念確實對我造成了某種程度的衝擊,但也不得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過往我們總認為努力加班完成許多工作量是一種積極的表現,但書中卻告訴我們這很有可能只是過度美化的想法,真正的菁英不僅善於經營人脈,也懂得適時尋求支援,甚至還會刻意製造必須頻繁起身活動筋骨的機會來讓活化自己的專注力,連午休時間的飲食與作息安排都與一般員工有所不同。

我覺得很受用的一句話是:「比起提升效率,不如設法降低失敗機率。」

我重新回想一下過往在職場上受到主管器重的員工,肯定不會是效率最高的那一位,而是不畏懼處理困難的案件,並且必須是極少出差錯的。也就是說,當我們一直以為把工作量快速完成可以減少心理的負擔,其實很有可能是努力錯方向,在菁英心中所支持的是「目標、達成和意義」,也難怪菁英總是比較容易被認為可以擔負重責大任,因為他們總是先釐清目標再反過來決定該優先處理哪些事。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想當菁英,也不是每個人都希望可以晉升,但透過閱讀這本書可以理解到菁英的做事習慣與思考角度,或許我們會發現換個努力的方向,成果將可能超乎預期。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