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军驻台”反会降低武统门槛
10月28日,蔡英文于美媒《CNN》专访中证实,确有美军“在台协训”。此言一出,收获了不少岛内亢奋,却也引发两岸与中美间的政治波澜:于中美两大国而言,台海问题再度激化双方矛盾;对北京来说,美台明目张胆的军事勾连,虽不至于改变台海格局,却将招致内部舆情汹涌;于台湾而言,则是将本就低迷的和统可能,踹入了历史新低谷。
由时间轴观之,蔡英文此次“爆料”看似临时起意,其实早有预谋。据知情人士指出,蔡英文原本打算在双十节后几日,借《CNN》专访证实“美军在台”传闻,一是呼应美方于10月7日通过《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挑起的“美军在台”传言,将绘声绘影的独家推至高潮;二是承继其于双十讲话中提及的“两岸互不隶属”论调,强化自己抗中保台的“铁娘子”色彩,也为民进党汲取更多政治声量。
但天有不测风云,上述规划难敌10月14日的高雄城中城大火,民进党为免愤怒民意反噬,只能暂且按下不表,直到近2周后再行操作。此时出手,虽已过了连结双十讲话的最好时机,却能与26日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挺台入联”表态相烘托,并如美台预期般,引发了中国舆情激愤,不失为一次“有效操作”。
“美军驻台”的真实意义
然而除却上述政治效果,“美军驻台”的现实军事意义可谓微乎其微。
首先,即便蔡英文有意模糊美军“驻台”与“在台”差异,大玩政治擦边球,美台现下军事合作,仍是远远不及美军部队“驻台”阶段。由《华尔街日报》事前报道、台国防部长邱国正事后“澄清”观之,如今的在台美军约有两大特征:第一,其性质大体是轮调来台的合作训练项目,员额不足50人,不具备战时指挥功能,也难与台军作战系统对接,身分乃教官而非指挥官;第二,其来台协训内容大抵包含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项目,以及军火售后使用指导。
综上所述,虽有不少台媒把来台美军捧成“天降神兵”,认为其可承担美国在第一岛链的战略规划,把台湾建设成围堵中国的“前进基地”,却依旧难逃现实的灵魂拷问。第一,海军陆战队究竟能在台海冲突扮演何种角色?综观如今两岸军事差距,不论是解放军对上台军,抑或对决美军,海军陆战队与特种部队都少有发挥空间。毕竟在现代化战争视域下,导弹与远程火炮才是瓦解台军拒止力道的关键,即便是阿富汗、也门等中东游击战场,机械化作战也逐渐崛起,何况是实力差极为悬殊的两岸。在此趋势下,军人的一己肉身武艺,注定要让位军工发展。
第二,来台美军能否在战时发挥“引路人”角色,接引美军来台驰援?若先搁置“美军是否介入”的诛心之问,大胆假设美国即将“出兵介入武统”,50名在台美军依旧毫无用武之地。一来,考虑到美中台彼此的地理分布,武统一旦发生,预警时间倏忽及逝,美国极难在第一时间大量投射兵力至此;二来,即便美军大举奔赴印太,也难在第一时间突破解放军构筑的区域拒止体系,两军即便真要冲突,战场也将在远处的海空,而非台湾本岛。
然若在台海冲突未全面激化时,便派赴美军部队驻台,是否就能改变战略格局?对此美国智库亦有所推演。10月26日,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发表一篇名为《毒蛙战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Preventing a Chinese Fait Accompli Against Taiwanese Islands)的报告,内容是以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为蓝本,模拟解放军于2025年攻占东沙岛的过程。
据其兵棋推演,解放军的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在一次演习下成功夺岛,俘虏了岛上500名台湾驻军,美中台遂开始了三回合较劲,美方于第一回合便将美军部署至台湾,认为可对解放军形成军事压力,迫使其交还占领的东沙岛。然而美方随即发现,如此行动成了作茧自缚:如若美军撤出,北京将能宣称自己的军事与外交胜利;若美军续留台湾与解放军对峙,便意味美国将被迫在不可持续、不受保护的“反中前线”维持存在。此后北京将以“美军撤出台湾”为两岸谈判的先决条件,直接限缩了美台的外交选择。
如此发展至第三回合时,美方发现自己所剩选择已不多,若非在台维持恫吓无效的诡异驻扎,便是升高态势对中动武,后者乃其亟欲避免的失控发展。正因如此,CNAS才会在结论主张,美国与其亲自介入,不如让台湾将离岛建设成“毒蛙”,才能避免此番窘境。
换言之,“美军驻台”听来耸动,却连美国内部都缺乏共识。
民意成形不容忽视
然而即便此一争议短期不易成真,在美台连番炒作下,两岸舆论氛围早就因此生变。
综观台海三方博弈,有能力改变台湾“挟美实独”现状的,唯有北京;然因政体差异,北京决策相对不受短期选票利益裹胁,与考量数月内政治利益、动辄炒作的美台政客相比,北京决策团队乃台海三方中最理性者。故在中国崛起、冷战结束的国际背景下,北京虽未忘却统一的历史任务,却更多是着眼于中国长期的国际形象塑造,以及内部治理问题的精进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处理了台湾争议。
在此脉络下,北京即便已具武统实力,仍在国际观感与附带成本等考量下,藏刃于鞘,竭力克制两岸情势升温,将“和统”定调为对台政策主轴。然而民间的意向流转自有其势,十余年前,“武统”还是中国舆论场的冷门边缘话题,中国网民提起台湾,往往“宝岛”不离口,其中既有民族情谊的温暖,也部分暗含对中共的不满,隐约流露出对“自由中国”、“中国民主化”的向往。
十余年后,舆论场风云变色。不少互联网世代青年,既未经历文革等动荡年代,又目睹中国21世纪后的飞跃发展,对于国家自然生出了朴素自豪,更对中共领导的发展模式自信十足,并由此在网上键结出了泛粉红的舆论圈层。如此力道对撞美国日渐强硬的对华立场,自被催化的更为激烈。在此趋势下,“武统”的民间声量渐起,“宝岛台湾”也逐渐被“台蛙”等贬称取代,尤其台湾位处中美博弈前线,却在“美军驻台”等军事敏感议题上,一面倒的替美助阵,更加注定两岸民心疏离无可避免,也在无形中替“武统”声量添柴加薪。
“美军驻台”争议后,大陆国台办副主任刘军川于10月29日的“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研讨会致词,表示“统一之后,台湾的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引起中国舆论场广泛讨论,诸如《统一后,台湾省买房怎么选?》等文章更是广为流传。然而如此热度终究没能传过台海,而是停在了中国舆论场的茧房内自我发酵。
两岸如今已是彼此隔绝的政治宇宙,台湾民间感受不到北京高层竭力自制的不易与善意,台湾政客更是眼里只见选票与钞票,竭力配合美国打出一张又一张台湾牌,全然不顾一夕覆灭的地缘风险;北京虽加大了军机绕台频率,却仍未放弃“台湾的财政收入尽可用于改善民生”等和统喊话,倒是民间眼见中央强硬措词渐出,却始终未放弃和统诉求,反而生出“别光说不练”、“赶紧武统算了”等反问,此次“美军驻台”争议如此,刘军川致词后亦然。
到头来,“美军驻台”疑云并未真正改变两岸军事格局,却加剧了中国的武统民意,即便北京相对不受选举民意裹挟,如此声量仍在慢慢成形造势,人们逐渐对“武统”等强硬说法习以为常,降低了阻却此事的舆情门槛,甚至会在未来促使北京改变决策思维。一旦武统被暗中提上时程,进入无声倒数,有了今日的舆论铺垫与思想准备,民间的微弱预期阻力将难撼北京决心。
原文发表于2021/11/3《多维新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