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多数派Masse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锐评|真假性别对立,围剿杨笠以杀鸡儆猴

多数派Masses
·
投机不过是一种迷人眼目的手段,资本始终无意帮助困顿中探头的女权。

作者|张淼

今日杨笠,明日你我

围绕脱口秀演员杨笠的讨论一连数日盘踞着微博热搜榜。

从3月18日杨笠为英特尔所做的商业宣传被部分男性网民围攻抵制、到英特尔回应“多元包容”是其企业文化却撤下宣传海报、到“我是男人,我支持杨笠”的标签在微博不予显示、再到杨笠参与的卫生巾直播推广尚未开始便遭辱骂刷屏,事情的一系列发展,从来既非杨笠反对者所谓反击极端女权之举,也非如何看待杨笠专业水准或如何理解脱口秀冒犯性的争议,而是父权社会对公共空间中试图跳脱传统性别印象的表达的集体绞杀。

无论是真诚支持女性权益、或是单纯想收割女权话题的流量红利,经历了英特尔风波,任何品牌在未来考虑合作对象时,面对曾发表女权言论的明星,恐怕都会慎之又慎。毕竟,盈利至上的大型商业机构更难承受的是无法预判的风险,是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出现的抵制、举报与封杀。与此同时,英特尔的退让对自认在“匡扶正义”的厌女症是极大的鼓励。而他们眼中搅乱传统秩序、挑起性别对立的“恶人”,也会自杨笠开始不断降低标准、扩展范围。今日是杨笠,明日大概是戳破职场性骚扰的人、是呼唤平等教育工作机会的人、是不迎合男性凝视的人、是不愿在缺乏制度保障的状况下进入婚姻的人——事实上,针对她们的攻击还少吗?就连在山区兴办免费女子高中二十年的张桂梅,也因促成女性阶级流动、间接剥夺底层性资源而被大批网络厌女症恨之入骨。这套逻辑之下,我们将眼见更保守稳妥的商业机构,更不敢丝毫展露自我的纸片人明星,更具压迫感的社会文化与不断觉醒的女性之间的剧烈撕扯。

杨笠被撤掉的代言不只关于杨笠能否财富自由。更根本的问题是,关心性别平等的公众,能否通过消费行为表达自身感受、进而倡导更为平等友善尊重的公共舆论空间;明星能否借助自身能见度在性别议题上表达态度,为更多缺乏语言也不被看见但饱受剥削与伤害的女性赋权;近年急速崛起的女权讨论,能否重塑有毒的父权文化;而同样疯狂滋长的厌女文化,还能高昂到什么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杨笠的调侃带给她的言论攻击与人身威胁,是对女性与女权支持者整体的杀鸡儆猴,是在千百年来规训女性的理所当然的不合理秩序中稍微开始喘了口气、试图重新探索与认识自我的女性,共同面对的寒蝉效应。

性别对立:被打压的假、被包庇的真

回到整件事的起始点,杨笠真的意在挑起性别对立吗?杨笠式的“挑起性别对立”值得同仇敌忾吗?以杨笠最具代表性的金句“为什么他明明看起来这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为例。普通与自信并不构成强烈转折,“普通却自信”得以在广泛传播中不断被印证、反复唤起共鸣,是因为 “普通却自信”的潜台词是奇葩却自恋。它委婉讽刺的,是脑中空空却热衷说教、逻辑混乱却沉浸于良好感觉、在两性关系中既自恋又自卑的男性形象,而他们在缺乏性别平等教育却热衷鼓吹阳刚之气的今日中国,实在并不鲜见。

女性受众之所以能轻易识别杨笠的信号,是因为从出生到求学、就职、生育,在社会系统的整体倾斜与额外照拂之下生长的男性,将优待视为理所当然,而将对女性的剥削、挤占、污名合理化为天资差异、天性使然;是因为整套厌女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在每个环节塑造人们对女性的认知,于是男性在沟通之中大量依赖贫瘠刻板的认知,普遍缺乏与女性平等交流的意识。杨笠式的“挑起性别对立”,仅仅是不含恶意地调侃两性关系中一种滑稽的互动模式;杨笠的调侃被解读为挑起性别对立,仅仅是因为她精准描述了一种恰恰根植于性别不平等的心态——而对并不关心性别对立却很关心性别特权是否牢固的人群而言,语言即力量,指出即挑衅。

正如许多评论已经提到的,真正的性别对立,是广泛存在且广受包庇的性别暴力与缺乏有效制裁和支援所带来的二次伤害,是就学与就业中深刻的歧视,是母职惩罚,是性侵犯者仿佛受害者而受害者为人唾骂骚扰,是视女性为专属中国男性的性资源,是在日常语言与流行文化对女性持久的污名化如“头发长见识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打着大女主名义鼓吹封建伦常塑造女性互害形象的影视作品,是在数据面前不攻自破的刻板印象如女性不擅长理科、没有历史素养、沉迷非理性消费,是在历史记述中被刻意抹去的女性痕迹、被剥夺署名权的女性成果。面对存在数千年的性别对立,戳破幻象、挑衅旧秩序、促成讨论与反省、最终营造更友善平等的社会氛围不叫挑起对立,而维护长久以来的系统性不公,以“挑起性别对立”的指控来钳制女性的表达、削弱女性表达的可信度、攻击没有加入厌女同盟的男性,才是真正的性别对立。

针对杨笠的另一条指控是投机伪女权。作为对照的真女权,则是英特尔竞争对手AMD的女性总裁苏姿丰。这恰恰是另一套类似“挑起性别对立”的语言伪术。女性突破父权社会重重桎梏登上职业顶端固然是值得赞美的成绩,但在整体并不友善的性别环境中,这些成就少不了个人天赋、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的加成,我们固然能借此展望女性可以突破的上限在哪,然而同样需要甚至更需要关心的是,这个社会关于女性的底线在哪。杨笠的遭遇代表的正是普通女性面对的厌女环境,杨笠讲述的正是普通女性日常感到无奈又要幽默应对的两性关系。令公众理解一个普通女性的无奈与脆弱,其革命性并不逊于了解一个成功女性的故事。更何况,苏姿丰的成就和英特尔邀请杨笠代言没有丝毫矛盾,她们都是女性能见度增长的表现;而能在脱口秀表演中唤起广泛共鸣并以此促进公共讨论的杨笠,同样具备卓越的个人能力和社会贡献。如果说真有什么投机者,反而是先在广告中粗暴照搬杨笠金句而并不理解杨笠可贵之处、后又为讨好厌女症而撇清干系的“多元包容”英特尔。

资本的投机遮蔽压迫的根源

一个难以忽视的维度是,被寄托在杨笠身上的恨意,多少也来自底层男性面对阶级、民族等结构性不公的无力与被剥夺感。近年来在网络爽文中异军突起的赘婿题材热,同样与男性无法理解与处理女性权利意识崛起、唯有靠拢更传统更慕强的性别观念密切相关。赘婿文学的受众多为三四线城市中年男性,而配置通常是一个刁蛮嫉妒的妻子、势利的娘家、貌似窝囊隐忍实则身世实力不凡的丈夫和频频打脸的爽点。在缺乏有效公共讨论与健康性别教育的空间里,被剥夺的焦灼感与传统世界被颠覆的惶恐会和,转而使他们在原本具有掌控感的性别问题上寸土必争,却无视这些压迫的来源根本是共通的。

3月24日晚的直播中,大批闻讯赶来支持杨笠的网民,最终在声势上压过了围剿杨笠的厌女症,虽然其他商家从中接收的是什么信号、计划如何利用杨笠们的流量还是未知数——去年因瞄准女性市场而大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本质上传递的均是保守性别观。而正如苏姿丰不代表普通女性的处境,即便在只需要平衡盈利与风险的商业逻辑中杨笠侥幸闯关,也并不代表更多女性的处境得以改善,又或者在其他社会正义问题上,消费动员能正向发挥作用。如果整个社会不能习得女权主义的自省意识,不能习得看见他人疼痛的能力,女权的动员力既可能指向真正的结构性问题,也可能耗损在苛责那些复杂处境中的脆弱个体——我们已经见到太多针对家庭主妇、针对两性关系受害者的自以为洞明世事的高高在上指责;消费选择既可以用于表达对进步价值观的支持、对人类底线问题的关切,也可能被用于加固狂热的男性同盟和国家主义。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