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Reclaro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文化底色:香港之所以為香港

Reclaro
·
·
每一個生活喺香港嘅人嘅生活體驗講出嚟就都係一個香港嘅故事。係呢啲故事令到香港呢個城市嘅文化更加精彩、多元,亦都係呢啲故事令到香港嘅文化更加豐富。

2023年,喺香港主權移交嘅26週年,亦都係香港國安法生效嘅第三年。 雖然疫情已經過去,遊客亦都返緊嚟,但係其實所有人都知香港已經唔係幾年前嗰個香港。

呢個唔係淨係話香港冇咗成街嘅霓虹燈,或者香港電影已經冇咩創新。 其實香港係好多方面都有好大嘅改變。我相信生活喺呢個城市,都幾難感受唔到呢種改變,雖然未必個個都知點樣去描述佢。以我自己嘅睇法,香港其實喺文化底色係慢慢改變緊,或者對呢個文化底色嘅描述改變緊。

近年臨近政治日子嘅時候政府會點樣去宣傳或者引導港人?係去強調香港同中國嘅連結。

礙於一國兩制框架嘅限制,香港政府唔會好集中去讚賞中國嘅政治體制, 亦都唔會隨便評價。為咗構建“香港式愛國主義”,香港政府嘅重心係文化上面,即強調香港文化同中國文化同源同根,相互依存。呢種方式同樣用於中國對台灣的統戰上。以今年香港主權移交日為例,不斷有新聞講幾多人著「中國式傳統服裝」去慶祝呢個節日,各區又掛滿紅旗。政府嘗試喺借節日去推動大家對於中國文化嘅自我認同,令大家覺得自己係中國文化嘅一份子,從而無形之中達成愛中國呢個結果。台灣稱之為「認知作戰」。

咁其實香港嘅文化底色是為何?作為香港特區成立嘅紀念日, 其實市民係應該去宣揚何種文化?

香港文化,700萬人會有700萬種見解。可能有人會覺得香港文化就係獅子山文化,搏盡無悔嘅精神;可能有人會覺得香港文化喺香港電影、係武打片、係廣東歌、係mirror、係香港大學、係荷里活道、係赤柱...呢啲都係香港文化嘅一個象徵,係香港可以是什麼。而文化底色,應該係更加深入,更加基礎嘅嘢,係什麼造就了香港。呢個先係香港文化有別於中國文化嘅地方。

香港文化底色係應該由香港歷史真正開始嗰一刻嚟計嘅。

中國文化嘅開始,有如神話盤古開天,或者係上古傳說夏朝建立。呢種歷史嘅開始奠定咗中國文化嘅底色,呢啲故事都成為中國何以是中國。因為所有文化故事追尋到根源都會是這些最根本的論述。

而香港歷史嘅開始,係由英軍喺水坑口街登陸,立返英國旗,然後鳴炮開始嘅。呢個開始注定咗香港唔會係一個單一故事角度可以講得完嘅地方。香港嘅故事一定係會有本身住喺度嘅圍頭人、水上人。會有廣州嚟嘅商人、勞工,呢部份人嘅故事亦就係香港文化中“中國式”視角嘅故事。

同時,香港都會有英國人、英國帶過嚟嘅印度人、其他歐洲人、甚至乎喺澳門過嚟嘅葡國人、土生葡人嘅故事,呢個就係嘅香港“西洋式”嘅一面。

就係因為香港係咁樣嘅開始,所以文化由誕生之初就係一種混合嘅底色。殖民前嘅中國文化其實喺英國劃定四環九約嗰陣時就已經喺慢慢淡咗。好少人會去探尋香港喺英國以前香港係點樣,亦都好少人會想令香港真正「去殖民化」返到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以前嘅樣貌。話香港文化係中國文化實際上係無視咗「西洋式」嘅過往, 而否定香港文化中嘅「廣式」或者「圍頭」文化都係對於香港本土文化嘅唔尊重。

所以、強調同放大香港文化中嘅中國部分是否係合適?當然,呢種強調嘅終結目的係想令到香港人對中國嘅認同感加深。但係先唔講放大香港文化中嘅中國文化部分,實際有啲時候佢哋所揀嘅中國文化部分係香港本身都冇嘅,譬如唐朝式嘅服裝。用一種香港本身唔存在嘅象徵係難以令到香港人加深認同。

好多人其實本身唔反對宣揚香港文化中中式嘅部份。香港有國慶日、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日、偏偏係香港特區成立呢日嚟宣揚中國文化,會有一種用中國文化嚟等同香港文化嘅感覺。首先咁樣其實係唔符合香港嘅文化底色,變成一種脫離香港文化嘅慶祝。呢種慶祝自然都唔會得多大部分人嘅關心。

作為一個香港本身嘅節日,應該喺呢一日慶祝同宣傳嘅,係政府所講嘅「講好香港故事」。 亦就係香港文化底色嘅故事。呢啲故事包含香港獨特歷史背景帶嚟嘅華洋交會,香港本身值得慶祝嘅各種價值,包含契約精神、法治精神、公民精神、獅子山精神嘅多元精神。令到香港喺日益緊張嘅地緣博弈中繼續平衡中國與世界,喺危機中為香港創造機遇。而唔係強調中國部分,忽視香港文化嘅諸多方面,令到香港文化底色更加失去,城市靈魂同機能更加暗淡。

年初我睇《燈火闌珊》嗰陣遇到導演謝票,當中導演講到:每一個生活喺香港嘅人嘅生活體驗講出嚟就都係一個香港嘅故事。係呢啲故事令到香港呢個城市嘅文化更加精彩、多元,亦都係呢啲故事令到香港嘅文化更加豐富。

其實生活喺度,應該無人係希望香港變成單一嘅地方,希望香港失去佢嘅城市靈魂。所以更加要喺同香港本身有關嘅每一個節日去搵返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紀念香港獨特嘅歷史文化,慶祝香港之所以為香港。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