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映昕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削瘦的靈魂》:拆解文本,重新理解作家七等生

映昕
·
·

昨天受邀去看七等生的紀錄片《削瘦的靈魂》,趁著還記憶猶新的時候分享心得。

其實我對七等生完全沒有瞭解,只知道是一位作家這樣,所以就是一張白紙的去看了。導演的敘事鋪陳得滿好的,七等生的作品似乎以難懂聞名,加上又是訪問作家,想像中可能很難有什麼太高潮迭起的畫面(?)導演以大量的演戲片段貫穿整部片,將作家的各篇作品挑出重點句,重新串成一段劇情,而這段劇情呼應/突顯的是作家的真實人生,例如從小因為家境不好的屈辱感、尋找人生意義、為了生活不得不去當教師、婚姻關係與外遇等等。

我第一個覺得厲害的就是這裡,因為把文本重新排列組合、藉以創造新的敘事真的很難,而且還要搭配(虛構的演戲)畫面,一不小心很容易變得很無聊像在念稿。但是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覺得無聊,反而透過這種重組與重現,很快的理解了七等生的人生。所以把這部片當作文普片(文學普及?)還滿適合的,對於我這種一張白紙或不小心路過跑去看的人是很好的入門,不會因為不瞭解這位文學大師就被擋在門外,反而會好奇更多關於他的作品與人生。

另外一個我印象深刻的是受訪者們的訪談片段。其實七等生本人出場的比例不高,大部分都是他的朋友跟女兒在講話,然後穿插一些學者作家等等。在片中,有幾個重要人物幫七等生「說」出了他的人生故事,好友簡滄榕是其中一個,這位簡先生跟七等生的友誼故事很有趣(掛電話那段簡直突顯出七等生傲嬌老靈魂的一面,非常生動,先講到這不要破梗)。他在訪談中用「毛毛蟲妖精」來比喻七等生,這句話出來的時候我在心中哇靠了一聲,導演到底是去哪裡找到這個人,太厲害了。紀錄片先鋪陳了七等生的一些成長經歷與個性,然後讓簡滄榕用「毛毛蟲妖精」來收束出這個超級生動的形容,雖然妖精是一個抽象的比喻,但整個畫面真的瞬間超具體(這個要從整部片的上下文來理解才有辦法體會)。

另外一個我印象深刻的訪談是只出場一次的駱以軍,他提到他那個世代的作家,出道作品往往有一個「內向世代」的傾向,而這些「內向世代」的精神源頭就是七等生。導演後來沒有對這段話多加著墨,但我滿好奇這種精神追尋是怎麼追出來的、七等生又是如何影響了後面世代的作家。以紀錄片當中描述的,七等生的作品在當時受到很大的非議,如果是這麼不容於當代的作家,他的文學精神是怎麼延續下來的?這裡面應該有很多東西可以挖。

導演並沒有對七等生的作品做太多直述式的描繪,而是用演戲的片段把作品句子串起來,讓觀眾透過劇情來理解七等生的作品。我覺得這個手法是比較聰明的,試想一下如果是一群學者專家排排坐,每個人三十秒訪談來講七等生的作品有多重要,那應該會超無聊。不過這可能會使得觀眾對七等生的故事很有印象,但並不具體知道他在文壇的地位有多重要。裡面有一段是七等生在說,全世界有最重要的三張畫作,透過這三張就可以理解全人類云云,第一張是蒙娜麗莎,第二張是梵谷的向日葵,第三張就是他本人的畫作《降臨》。因為那幅畫出現的秒數很短,我也沒看懂是有多厲害,所以當時只覺得這段話很好笑(如果把說話者的身份抽掉,我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心過剩的阿伯)。沒想到試片會結束後,主辦單位有送觀眾《降臨》的明信片,我後來看著這張明信片,看著看著突然也覺得這幅畫滿厲害的,有一種吸引人一直看著它的張力。轉念一想就覺得,如果導演能在片中對這幅畫或七等生的其他作品有更多描繪就更好了。但一部紀錄片不可能包山包海,我也不覺得這是缺點啦,就是一些個人感想這樣。

另外一個厲害的地方是,訪問到前女友,而且字幕直接打出前女友!!一個在作品中直面自己慾望的作家,拍攝他的紀錄片也用很直白的態度描述他的情感關係(受訪者的談論方式也很大方,這應該一部份有賴於拍攝團隊的溝通),我覺得這種不扭捏的處理方式很棒。

總之我覺得,如果你對作家的紀錄片有興趣,甚至只是最近想找片看,可以考慮選這部紀錄片,敘事方式對外行人非常友善,而且可能會打開你對新領域的認識XD 3/19 上映~~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