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文 -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2019)
大家都知道自踏入本世紀,廣東歌市場真的萎縮了很多。比起聽廣東歌,樂迷更喜歡聽國語、韓語、英語歌,甚至連香港歌手都以國語歌作派台歌,令廣東樂壇更見式微,更甚出現翻唱歌都能獲獎的悲涼。但近十年,香港本土運動興起,加上廣州的撐粵語行動,大家開始珍惜屬於本土文化一部份的廣東歌,廣東歌的水準開始有止跌回升的跡象,而且歌詞摒棄昔日的「情情塔塔」,回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哲理,社會性也強了很多,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鄭欣宜唱出胖子心聲的《女神》(2016)、方皓文唱盡港人置業悲歌的《Let's Say》(2017),今日介紹,於去年感動了不同年代的樂迷,鄭秀文超越自我的佳作《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2019,曲:徐沛昕, 詞:詩詞),也是其中之一。
在香港樂壇貪新厭舊的生態裡,當從第一線頒獎台下來,被定性為「前輩」的歌手,就很難再創經典,只能靠開辦演唱會,參加內地綜藝節目,「食老本」維持收入和人氣。在記憶中那些前輩級歌手,就只有張國榮和梅艷芳從第一線退下來後,仍能繼續創造新經典,如今終於多一個鄭秀文。
雖然鄭秀文經歷抑鬱症後推出的第一張大碟《信 Faith》(2009),已經證明其有再創經典的能力,但她之後推出的歌曲總給人一種無以為繼的感覺,直到去年推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不但再創經典,個人認為甚至是超越其昔日經典的神來之作,而且其推出時間,可謂集齊天時地利人和,想不爆,真的很難。
當然這歌的爆點,並非鄭秀文出道三十周年紀念,而是這歌正是在發生「安心事件」(鄭秀文同為歌手的丈夫許志安與TVB藝人黃心穎出軌事件)後兩個月,和其第十次個人演唱會前一個月推出的節骨點上,加上當時正值香港反修例運動不斷升溫,與及接下來的武漢肺炎疫情,人人都過得很苦,更令這歌推出後人氣爆燈,長久不衰。
「連綿雨,靈感也浸沒了,寒澈骨,落滿地葉黃掉,捱下了,才發現腐泥上,遍山野花了。」
在困苦的時候真的是很苦,看不到出路,但當捱過了,能看清楚的時候,才發現當中美麗的地方,就好像鄭秀文的生命,因從抑鬱症捱過來,而變得更美麗。
這讓我想起2003年的香港人都活得很苦,但因為那時我們被大陸害得實在夠慘,以致在今年疫情怎樣都不信大陸和世衛的說詞,堅持以最高級別的措施防疫,加上因去年延續至今的社會運動,令到大陸訪港人數大為減少,縱使香港政府不太給力,憑藉大家的警覺和努力,在人口如此密集的情況下,都能維持低感染率和死亡率,香港市民真的要為自己鼓掌。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 24:13)
「人大了,難得放肆地笑,才會懂,煩惱盡量忘掉,而患病這刻,才發現極渺小,學會珍惜了。」
人大了,顧慮多了,煩惱多了,不敢也不能再像孩童般盡情地表達自己,但到了某個歲數,或經歷了苦難,失去了我們從來沒想過會失去的東西時,突然發現原來世界從來都不會按著我們自己的心意,也不會以我們為中心轉。接納這個現實後,我們學會忘掉怎樣都應付不來的煩惱,學會珍惜我們還擁有的人和事。
「兒童有著兒童畏懼,成人都有成人唏噓,年年適應年年老去,而智慧是沈著面對。」
聽到「智慧是沈著面對」,再想到鄭秀文回應「安心事件」的表現,她真的是做到了,加上之後的社會運動和疫情,再震撼的八卦新聞也不再重要,被大浪翻過就沈到海底裡。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 30:15上)
「垂垂老矣,說故事如孩童渴睡,可說艱苦的歴史,怎會了無生趣。」
人開始「想當年」,通常都代表已經老矣,可是一想到這麼艱苦的經歷都能捱過去了,真的不能不興奮地稱讚自己和感謝上主。
「人群裡為人群顧慮,逃離總有逃離空虛,時而走近時而遠去,誰散與聚,都居於心裡。」
基督信仰其中最棒的地方,是使我們學會體諒別人,學會勇敢面對,因為神是愛,在祂裡面,我們永遠不會獨行。
歌詞的「都居於心裡」,若細心的聽眾,都會聽到MV版不是唱「於」,而是唱「主」,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就當是鄭秀文留給聽眾的秘訣吧。
「紅塵漂泊在一日驀然回首,和誰還是一對。」
在「安心事件」的背景下聽到這裡,其實真的很悲涼。
「人大了,難得放肆地笑,才會懂,煩惱盡量忘掉,而患病這刻,才發現極渺小,恨怨都不重要。」
但當發現人的渺小軟弱,「人都化了」,恨怨還有甚麼意思呢?
「因他們的心向他不正,在他的約上也不忠心。但他有憐憫,赦免他們的罪孽,不滅絕他們,而且屢次消他的怒氣,不發盡他的忿怒。他想到他們不過是血氣,是一陣去而不返的風。」(詩篇 78:37–39)
「塵世內,誰無畏懼,誰無心碎,誰無唏噓,年年適應年年老去,而智慧是沈澱精髓。」
在鄭秀文信主後的訪問中,她都透露過自己經常參加查經班,勤讀聖經,若不是植根主話的信徒,遇到歌詞裡狀況,早已倒下了。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篇 1:2)
智慧真的是要花時間沈澱出來的。
「連連跨過挫折後驀然回首,可說一生的歷史,怎會了無生趣。」
所以年輕人們,當你們聽長輩「想當年」時,不要怕了他們,仔細地聽,真的很有趣,到今日,我還是很喜歡聽長輩們二戰時的走難史,文革時的經歷,和來了香港的奮鬥史,其劇情比任何戲劇都來得精彩,就正如鄭秀文和許志安的愛情故事,雖不是童話,卻比任何一部愛情小說,愛情電影來得精彩。
「如帶著,殘餘顧慮,殘餘不滿,殘餘空虛,時而走近時而遠去,還看最後,荒廢或壯舉,決定我成敗得失心胸裡。」
在疫情下,人人都要被迫留在家中,有人視這為和家人好好親密的機會,但也有人視這為困獸之鬥;有人視武漢肺炎如洪水猛獸般的絕症,確診必死,充滿焦慮,但也有人視之為從一直以來的庸碌生活中安靜下來,重尋人生意義的機會。苦難本身並不傷人,真正傷害我們的,是我們的想法,和我們的想法引起的情緒,是荒廢或壯舉,是成或敗,其實只是取決於我們自己怎樣看。
「然後磨難結晶,將化做翡翠。」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約伯記 23:10)
「多得雨水。」
有些基督徒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我自己並不贊同這個看法,苦難就是苦難,失去就是失去,它們都是帶給我們痛苦的東西,能把它們變成祝福的雨水,是源於我們改變了的想法和行動,和上帝的大能,把一件不好的事情,扭轉為對人產生好處,如「安心事件」,若鄭秀文不原諒許志安,牢牢記著他的惡,「安心事件」對二人而言,就只會是無窮盡的苦難,又如十字架,對耶穌和祂的門徒,包括猶大而言,絕對是苦難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 26:39)
猶大面對不了,耶穌都還未被釘死,就去自殺,相反其他門徒,特別是三次不認主的彼得,選擇面對,三天後主耶穌復活,不但把十字架的羞辱化為榮耀,更成為世人的拯救、盼望,還為人對十字架帶來新的想法,激勵剩下的門徒重新出發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 28:18–20)
可能是打擊太大,又要籌備演唱會,MV裡的鄭秀文真的「好殘」,始終是奔五的人,真的是老矣。雖然如此,她的笑容卻是無比堅定
因此基督信仰給人的,不是阿Q精神,而是給予在苦難中的人,可以繼續往前行的勇氣,直到走出困境。再苦,總有一天都會過去,正是主耶穌留給我們的復活盼望,「我們都是這樣捱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