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像之外,NFT的更多可能:文字、身份、國家 | NFT 寫作基金週報 0815 – 0821

Matty
·
(修改过)
·
IPFS
·
「關注是投入的開始(Attention is the beginning of devotion)。」—— 瑪麗·奧利弗 (Mary Oliver)

《NFT 寫作基金》自4月25日啟動起,即將邁入第十六週了,為了讓更多 NFT 好文有機會被看見, #NFT Review 和 #NFT 標籤內的文章一併加入活動中。目前,兩個標籤內已經有超過1千篇文章,當中有 491 篇文章在發佈的7天內獲得了超過 0.5 小時的閱讀時數,有350 篇文章獲得讀者的支持,單篇文章最高配捐紀錄高達 2200 Likecoin!另外,為了讓更多 NFT 好文有機會被看見,#NFT 標籤內的文章,若符合本基金獎勵辦法及規則,也將一併提供作者獎勵唷!


自2017年問世至今,NFT 與大眾日常生活的曝光度雖然有所增加,但多數人認識的 NFT是數千個相似卻不相同的頭像,或是新聞中天價成交的數位藝術品。對於大多數參與 NFT 交易的人而言,NFT 也僅是用於儲值、交易的資產,而非應用。

在本期週報我們將看到NFT的其他可能與更多維度的想象:Writing NFT 或許將為世界各地受壓迫的寫作者提供了公開分享與留存自己作品的空間;通過NFT進行虛擬活動與群眾募資,讓公眾文化參與更難受到中心化權力機構的管控;又或許如 Balaji Srinivasan 預測的, NFT 社群將作為網絡國家的雛形不斷發展出實體國家的種種職能;最後,以不可轉移的 NFT 作為社會身份的想法或許在今天聽上去有些不切實際,但卻可能是 Web3 世界與現實生活新的觸點。

面對這些逐漸膨脹、不斷擴張到生活各方面的想象,有人像是聽到了福音,有人似乎看到了風暴,不過回歸到這些想象的基點:「文字」、「身份」、「國家」,或許我們一直在風暴裡,從未離開。


📝《NFT寫作基金》活動獎勵

✍ 贈予作者:

💰當一篇文章在發布的一週內獲得的閱讀時長超過 0.5 小時,就可以獲得配捐:
配捐金額 = 支持次數(發布的一週內)x 200 Likecoin。例如獲得10次支持,就可以獲得 2000 Likecoin。
💰當週累積獲得最多閱讀時長的文章(不限於當週發佈,但只計算當週累積的閱讀時長),獲得「最有影響力NFT 觀察」POAP。

👀 贈予讀者:

💰當週支持了「獲得最多閱讀時長」文章的所有讀者,將獲得 100 LikeCoin 回饋。




👑 「最有影響力NFT觀察」作品

Writing NFT:不到 1 元,就能以出書的規格發行數位創作 by @許明恩

回頭來看,目前多數人對於 NFT 的認知仍然停留在圖像,尤其是頭像。但隨著人們對 NFT 越來越熟悉,大家會發現 NFT 也可以像紙本,是另一種數位載體。

見證了加密貨幣從「資產」發展到「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的歷程,作者提出 NFT 或許可以作為文字創作新的載體,幫讀者打開了對於 NFT 的另一重想象。從紙本轉向數位創作的過程雖然減少了創作者的印刷與物流成本、擴大了其作品的受眾範圍,但最終流向創作者的收入卻依然十分有限。而 Writing NFT 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相當於從印刷、註冊 ISBN 編號、到最後上架的整個流程,而且允許作品被市場靈活定價,大大增加了創作者在整個作品發佈過程中的自主權。雖然就如文章末尾提到的,這個機制目前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但 Writing NFT 依舊是我們理解與想象未來出版業與知識產業的一個切口。


🦄 主題嚴選

01 Daily feed|【必讀】靈魂綁定代幣SBT(SoulBound Token)將是NFT真正改變世界的開始?(上) by @myttt.eth

SBT的發明讓紀錄從中心化變為去中心化,架構從上而下變成從下而上,你的每一個紀錄,不論好壞,都會由整個區塊鏈見證,無人可以左右。

除了應用的局限性,NFT 本身「可售賣性」的特徵也讓許多人為其未來發展感到憂慮。就如@許明恩在其文章裡所說「在這個什麼都可以買賣的去中心化社會,沒有身份,只看資產。但是沒有信用、聲譽或道德等規範,社會就像少了一隻腳的椅子,難以運作。」通過梳理以太坊創辦人V神、經濟學及社會學家 E.Glen weyl、以及律師 Puja Ohlhaver 共同完成的論文《去中心化社會:尋找Web3的靈魂》,本文介紹了靈魂綁定代幣 SBT(Soul Bound Token)作為一種無法轉移的NFT可能帶來的社會改變。

通過在去中心化的平台上構建不可替換的社會憑證,每個人的數據信息將會公開透明地在整個區塊鏈上被記錄、見證。而也正因為是在去中心化的網絡上,這些信息亦很難被中心化的權力操控、篡改。不過,@myttt.eth 在這篇文章的下半篇也提到,目前這個機制仍有許多道德與實操上的爭議與風險。但就如提出SBT的那篇論文開篇所言「如今的Web3主要在發展可轉讓的金融化資產,而非重構現實社會中的信任關係(Web3 today centers around expressing transferable, financialized assets, rather than encod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of trust)」,對於SBT的思考與討論可以是我們在Web3重建社會關係的一個好的開端。


02 網絡國家The Network State:建立“國家”的七種方式(二)by @weitinglin66

...一群以解決某個社會問題為主而聚集的社群,通常人數不多,然後慢慢的多個這類小型創新社會有一些共同理念時,便會慢慢聚集,形成一個網絡聯盟,且具有一定經濟和籌碼。

如何建立一個「國家」?一個國族身份如何形成與發展?傳統的國際關係理論普遍認為造成國家形成的主要動因是對暴力的壟斷,即通過武力與戰爭;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國家與國族身份是建立在共同的語言與文化上的共同體。本文作者通過介紹 Coinbase 首席技術官 Balaji Srinivasan 的新書《Network State》,向讀者展現了傳統建國方式之外的一種新的可能:網絡國家。

網絡國家的建立並不依賴暴力,也不要求國家成員擁有共同的語言與文化。網絡國家建立的基礎是一個個以解決某個社會問題為目的的社群,而後隨著人數增加,逐漸發展成網絡聯盟。與傳統的利益團體與公民社會不同,由於這些社群都是基於網絡的,因而成員組成可以跨越分隔的實體區域。而隨著其實力增加,這些線上組織或將取代部分實體國家的職能,從而構建起一個網絡國家。雖然從傳統政治學的角度,基於網絡社會的組織的「國家」聽上去有些反直覺,但加密貨幣社群近幾年的發展、以及加密貨幣逐漸取代一些國家法幣的事實都向我們展現了網絡國家的潛力與可能。


03 賦能NFT的五大類型 by @c2x3

賦能NFT泛指不只作為獨特數位資產,還具其他使用情況的NFT,它們授予其所有者特權、權利或獎勵。

除了作為藏品與資產,NFT 本身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產生效用、回歸「人」本身,對「人的活動」賦能。本文整理了五種目前主要的賦能 NFT 類型,除了讀者相對熟悉的 NFT演唱會門票與數位藏品之外,還介紹了虛擬活動、NFT 群眾募資、以及 NFT&GameFi 這三種方式。雖然目前虛擬活動與 NFT群眾募資主要還是應用在音樂與視覺藝術方面,但試想如果將這類活動形式放到其他領域,例如公民教育、社會運動、與群體歷史記述,NFT 與現實社會的互動或許將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力。


04《邊境線》新北市立圖書館藏書 by @馬特在乎

所有支付了購書錢(稿費)的讀者獲得了《邊境線》的電子書。不僅僅是購買了正版授權電子書,而且還獲得了支持作者的機會與憑證。

因為看到流亡日本的作家清見蒼心(AitoKiyomi)宣佈公開其作品《邊境線——中國內陸邊疆旅行記》的電子版,作者寫下本文,討論將這本書變為NFT的可能性,與上文推薦過的《Writing NFT》一文中提到的想法不謀而合。對於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族群身份與政治主張而受到審查、壓迫的作者來說,將作品轉為 NFT 不僅僅是一種「分享」,也是一種「存在」。通過 NFT,他們終於成為一個可以完成保存、公開出售自己作品的創作者。而與此同時,通過購買 NFT,讀者也不僅僅是「購買」了一件商品或「支持」了一個作家,他們還進一步「確認」了自己讀者的身份:我們有自由閱讀自己想要閱讀的文字,我們有權利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聲音。


👀 獲得「讀者激勵」名單

@Liker.Social | 微博客@莎茈@JohnShao@阿里@映昕

最後,恭喜並感謝以上讀者的慧眼獨具,為馬特市挖掘了優秀作品,因為你們的寶貴支持,才能讓更多優秀作品被看見!

 

🚀 《NFT寫作基金》活動仍在進行中,歡迎更多作者與讀者一起探索、分享! 作者請記得幫文章加上 #NFT review 或 #NFT 標籤唷!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