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oyce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如何成为数字极简主义者?

Joyce秋
·
少即是多,极简主义已然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边清空自己的衣柜,顺便将购物车里一时兴起添加的商品统统删除。但在数字时代,家徒四壁也未必能保持专注,要如何简化我们的数字生活?

被热点新闻、好友动态、搞笑视频包围,这是成百上千万人的生活常态。前几天的中午,我和朋友在咖啡店小聚,在两相无话的简短空隙中,为了缓解气氛只能频频翻看手机通知——而突发新闻被推送到手机通知栏,鱼雷一样突然炸开,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所有人都停下了漫无目的的闲话家常,开始翻动评论区,相互谈论这件事。

诺基亚的前设计总监,亚当·格林菲尔德(Adam Greenfield)毫不意外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心怀愧疚,担心手机会给现代人生活的悲剧添砖加瓦。

取回你的注意力

据估计,70%的人晚上会拿着移动设备(手机、IPAD等)进入睡眠,而早上睁开眼,手机也往往是我们第一个摸索到的东西。随着电子设备的可穿戴化趋势,可以预料到算法、程序、网络将会丝毫不漏的嵌入生活的24小时,甚至嵌入到身体内部与我们密不可分。

但我们在网络上耗费的时间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作为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互联网上无时无刻不在展开对注意力的争夺。拿起手机打开搜索页面,常常会被推送内容吸引而忘记本来要做的事;原本计划在午后专心看一本许久前买的书,最后却在短视频的不断上划中不知觉得忘了时间。

当打开屏幕使用时间的记录会发现,很多人使用手机的时间甚至比工作时间还要长。据统计的平均数据,你或许每6分钟就会检查一次邮件或消息通知,每天切换应用超过300次。很多时候,甚至并没有响起通知提醒,我们也会忍不住拿起手机看一看,再下意识的打开微信然后再关掉。

在这个注意力匮乏的时代,《数字极简主义》一书的作者,计算机专业教授卡尔·纽珀(Cal Newport)提供了一个为期30天的练习,通过一个月的时间找回自己对于科技的主动权。

  • 列举一个清单,罗列你认为不是必不可少的软件(例如视频、游戏、购物);
  • 然后坚持停止使用他们30天;
  • 在此期间培养一个新的爱好,并且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里好好享受它;
  • 30天后,把它们重新安装回来,这时候你会发现似乎没那么需要它们了,你能将时间分配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主动与社交媒体保持距离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新闻都是少数人才能获取的珍贵资讯。而现在,我们通常会用“噪音”来形容这些纷繁的信息,美国作家唐·德利洛用“白噪音”在同名小说里表示不间断的媒体使得我们的注意力离开现实世界的环境状态。声声入耳、事事关心是生活的常态,而当你出门忘带手机后,会惊恐的发现自己仿佛闭目塞耳,寸步难行。

一个数字极简主义者需要主动与社交媒体保持距离,不仅是时间上的占据,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情绪上的投入。社交媒体的消息占据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占据了我们对现实的主观体验的核心位置。如果一则网络事件引发了你的情绪,那你可能会时时刻刻被这种情绪所环绕,甚至被变幻无常的舆论方向所裹挟,追踪热点并且疲于奔命。

  • 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统一处理你的消息

邮件、微信、新闻通知,任何非紧急的、却时不时让你分散注意力的信息都可以用批量的方式来处理。我们每个人都对于反复查看通知所耗费的时间深有体会。因此,Cal Newport建议我们固定时间和间隔来更高效的处理它们。

  • 与家人朋友保持线下的真实联系

我们仍可以相信现实中的社交有着不可取代的必要性。相比于社交媒体上广场式的交流方式,将注意力重新投射回现实的体验,与朋友或家人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有着更好的治愈力。

成为数字极简主义者

任何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作为工具,为我们提供便捷,让我们的工作或生活更高效、更丰富。但是如今我们时常陷入一种矛盾,一方面是对科技的着迷,同时也心怀畏惧。早在1818年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中这种忧虑便化身为面目丑陋的怪物早早的显现。而随着我们身边各种技术的运作机制从工厂机械上升到网络云端,科技的力量也变得更加庞大且隐蔽,触手可及却难以理解。

功能越强大的手机让我们的工作越顺利了吗?安装越多的APP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向心力了吗?当我们对于科技陷入一种不假思索的崇拜状态,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中被裹挟的消费、沉迷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自己才是技术的主导者和使用者。因此,当我们谈论“数字极简主义”的时候,并不是在否定我们生活在其间的数字环境,相反是以一种更清醒的态度去主动的营造它。

人们对极简主义者的印象常常是空空如也的房间、黑白灰的色彩,以及近乎严苛的节制生活。数字极简主义同样欣赏简约,但不要因此望然生畏,因为极简不是删光手机上的应用然后搬去树林过瓦尔登湖式的生活,而是辩证的思考和使用技术,有意识的主动塑造影响生活的数字环境,让我们能更舒适地使用这些工具,而不是反过来被它们所支配。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