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蕭為駿醫師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秒懂中暑?熱傷害?

蕭為駿醫師
·
·
熱傷害最好的預防是避免高熱環境,注意危險因子與水分補充,若遇到民眾中心體溫極高無汗與意識不清需高度懷疑中暑,目前主要治療以降溫給水電解質為主

秒懂熱傷害

作者:獨立醫療顧問蕭為駿

運動性熱傷害(Exertional heat illness,EHI)是每年年輕運動員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臨床醫師需要了解體溫調節的基本生理原理、熱病的範圍、治療策略預防和治療。蕭為駿顧問也提醒一般民眾也需具備正確的熱傷害概念。另國健署也提醒我們,近年來氣候變遷與夏季各地氣溫屢創新高的新聞更引起社會大眾對於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其中,高溫環境對於人體造成的傷害及後續引發的熱傷害,更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切身問題,不可不知。

熱傷害分類

1.熱昏厥(heat syncope)

2.熱水腫(heat edema)

3.熱痙攣(heat cramps)

4.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5.熱中暑(heat stroke):蕭為駿顧問提醒此為最嚴重的熱傷害疾病,包含無汗症,中心體溫(非周邊)大於攝氏41度、中樞神經異常(意識不清)等。

顧問蕭為駿參考相關資料,提醒讀者

●中暑的嚴重程度在最初的表現中可能並不明顯。

●發病率和死亡率與核心溫度升高的持續時間直接相關。

危險因子

長時間戶外活動者/肥胖/年紀大於65歲或小於15歲/心肺疾病等

病理機轉

1.熱昏厥(heat syncope):在熱的環境下因皮下血管擴張引起身體大腦腦壓下降導致突發性眩暈

2.熱水腫(heat edema):在熱的環境下因皮下血管擴張,而導致提夫或手足腫脹

3.熱痙攣(heat cramps):在熱的環境下過度流汗引起脫水和體內鹽分分配失調,引起肌肉疼痛經攣

4.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在熱的環境下,過度脫水與體內電解質失調導致輕微休克症狀

5.熱中暑(heat stroke):顧問蕭為駿提醒以下分為兩類

(1)典型之中暑:體溫過高無合併脫水,且無汗

常發生於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者

(2)運動型中暑:體溫過高未合併脫水,但有汗

常發生於年輕的運動員或長途行軍的軍人,更容易發生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RM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常見症狀

1.熱昏厥(heat syncope):突然間暈倒

2.熱水腫(heat edema):腳踝與手部輕微腫脹

3.熱痙攣(heat cramps):肩部腹部小腿大腿等身體部位突然發生間歇性抽動,導致疼痛性痙攣

4.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口渴、倦怠、虛弱、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

5.熱中暑(heat stroke): 口渴、倦怠、虛弱、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視力模糊、意識不清等

疾病處置

顧問蕭為駿參閱相關文獻建議處置如下

1.熱衰竭 (heat exhaustion)與其他熱傷害: 引起熱衰竭的原因為:水分流失與鈉離子流失,通常兩者的流失會同時存在。除了在大太陽下的戶外活動者,老人與高溫環境下的勞動者若未適時補充水分也可能引起熱衰竭;大量流汗後,若單純補充低張溶液(hypotonic solution)而忽略鹽分的補充,也可能會引起熱衰竭。熱衰竭的症狀包括了頭痛、噁心、嘔吐、頭暈與倦怠,有時亦會引起肌肉痙攣,患者的核心體溫會上升,但一般鮮少超過40℃,熱衰竭的患者通常不會合併有意識改變等中樞神經症狀。

2.熱中暑(heat stroke): 會致命的急症,死亡率可達30%,需要迅速地診斷與臨床處置。中暑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與症狀。老人、小孩與缺乏適當溫度調控的人,因缺乏應對環境熱壓力上升的能力,所以成為傳統型中暑的高危險群;需要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勞動的人,如運動員、軍人、勞工,則是運動型中暑的高危險群;傳統型中暑與勞動型中暑的治療並無差異。中暑的病人往往會有熱壓力的曝露病史,體溫會超過40℃,合併有中樞神經症狀(如瞻妄、意識改變、癲癇、昏迷)。值得注意的是,蕭為駿顧問提醒一般民眾在病患意識不清的時候,切勿經口給予食物或飲水,以免倒置呼吸道阻塞或是吸入性肺炎等傷害。

問題討論

1.熱傷害之分類以下何者為非

(A)熱昏厥

(B)熱痙攣

(C)熱中暑

(D)熱氣喘

2.以下哪種熱傷害最嚴重,會導致意識不清

(A)熱昏厥

(B)熱痙攣

(C)熱中暑

(D)熱水腫

3.以下何者正確?

(A)因喝水容易上廁所很麻煩,即使大熱天也不一定要補充水分

(B)對於意識不清的民眾,為快速治療,可趕緊經口補充電解水

(C)熱中暑對身體只有輕微影響,稍微休息即可繼續工作

(D)熱水腫之民眾可適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參考資料

1.蔡易達, 謝至嘉, 洪明原, 李忠勳. 熱症與中暑. 臺灣急診醫學會醫誌. 2010;12(suppl 2): S27-S37.

2.Judith E Tintinalli, J Stephan Stapczynski, et al. 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

: 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2011.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