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 Matters 準備發治理代幣,與及輕談 LikeCoin 委托/治理
剛才看到文章說 Matters 準備發幣,一如以前所料,Matters 與 LikeCoin 合作使用 LikeCoin 是弊多於利,在嘗試應用法幣後也搭上發行代幣的行列,把站方價值應用與評價重新掌握在 Matters 環境。
對於 LikeCoin 的社區委托制度,也沒有特別好說的,一切由通過提高通漲比率開始。當高通漲比率通過了,生態池沒有加入委托行列而被硬硬的通漲削除價值,而當時委托比率就是 "不達標" 到 LikeCoin Team 的人也要發文鼓勵委托。
這當然合理化了通過提案 9, 把生態池放入放去委托,然後委托比率就 "健康" 了。這借助委托去驗証人的手去除了高通漲對生態池的負面影響,但造就了新的問題,利益分配不均。提案12 就是設立了一個小組去審批生態池投放,美其名是為了有人去治理驗証人,搞實名制,要求節點外的貢獻。著名的 "When you make an honest effort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recognition will reveal itself." 實在是來自提案 9 的文本。
其實到此這個去中心化的委托驗証人機制已經走在尾聲,當時計算一下,大部份驗証人所獲的委托很高比率是來自生態池投放。在外面的人眼裡看驗証人列表看來好像很活躍很平均的競爭生態卻有多少是靠生態池支撐。
有了審批依然無法阻止代架節點的服務,實名制解決不公平的初心徒勞無功,卻架起了權力機關。空有去中心化機制的鏈,但軟體還是中心化思想。其他鏈如以太坊也不覺得在驗証人的機制上來這種中心化把關機制。他們節點 / 池為社群的貢獻是為了他們認為整個鏈需要的功能,而不是為了委員會覺得的貢獻。就這點,說實話到現在也不覺得 LikeCoin 值得被為稱為公鏈。
提案 20 的 CDC 只是把這權力機關的操作更進一步,也不值多說了。對於有人說最初 LikeCoin 成立也沒有治理啊 / 同意 / 出資,其實問題主要是 LikeCoin 的經過 ICO 的,而當 LikeCoin Team 宣稱 LikeCoin 是 DAO 問題就出來,既然是以 LikeCoin 代幣作治理話語權為什麼可以一堆黑盒。要維持非 DAO 操作,不如大方的直接說 LikeCoin 不是 DAO 不就解決了?區塊鏈把機制列出就會有人 Game the Rules?這託詞說的真漂亮,所以只有 LikeCoin 派發功能的 LikeCoin Chain 與公鏈的格局還是差太遠。
尾聲:留意到 Matters 的介紹改變了
Web3 最大出版平台 Matters Lab
Matters Lab 成立於 2018 年,致力於搭建 Web3 環境中,更自由與公平的創作者生態。其中,包含使用去中心技術工具,完成數位權利的確認、治理制度的設計、創作者經濟模型搭建。
但與 2020 年尾 ,初創的 Mirror.xyz 比較,他們可是由草創設計階段已經融入了 Web3 的概念與元素,Matters 還是要急起直追改變。
個人期待 Matters 公佈代幣的治理機制。Potato Media 個人覺得點子不錯,雖然廣告是人人討厭的但也是財源,有效激活了代幣作為價值轉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