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故事+閱讀分享: 心念自癒力 (東加豆)

東加豆
·
·
IPFS
·

微故事+閱讀分享: 心念自癒力 (東加豆)

微故事+閱讀分享: 心念自癒力 (東加豆)

話說在香港旺角,那處雖非鐘鼎華貴之地,卻是市井煙火繚繞之所。有位名叫阿強的年輕人,整日愁眉苦臉,被生活的瑣事纏身,漸漸落下一身小毛病,不是頭痛就是腹瀉,中西藥吃了不少,卻如泥牛入海,毫無起色。

一日,阿強在西洋菜南街閒逛,無意間瞥見一舊書攤。一本名曰《心念自癒力:突破中醫、西醫的心療法》的書映入眼簾,他心中忽生好奇,便買下帶回了家。

起初,阿強只當是無聊時的消遣,可越讀越覺得其中所言頗有道理。書中講到心念如能轉正,身體自癒力便會增強。阿強心想:"不妨試它一試!"

然而,改變心念談何容易。阿強工作上常被上司責備,以往他總是憤怒難平。此次,他努力按書中所教,深吸一口氣,在心裡默默想著:"莫惱,此乃磨練之機。" 奇妙的是,怒火竟真消了大半。

但好景不長,阿強的朋友邀他去酒吧解悶。酒吧裡燈紅酒綠,朋友們抱怨生活的不如意,阿強不知不覺又被負面情緒淹沒,舊病似乎又有復發之勢。

阿強心下慌亂,回家再次翻閱那本書。他終於明白,心念的修煉非一朝一夕之功。於是,他每日早起練習深呼吸,工作之餘找個安靜角落冥想。

漸漸地,阿強發現自己不再像從前那般容易煩躁,身體的小毛病也悄然消失。他站在彌敦道的街頭,迎著微風,心中感慨:"原來,真正的良藥不在藥房,而在自己心中。"此時的旺角,依舊熱鬧非凡,而阿強已在這喧囂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心念奇蹟 。

不過,阿強不再喜歡流連夜店,他問朋友: "不如大家就一就我, 一起清晨早起做心念的修煉可不!?"

故事完!


書本簡介:

書名:心念自癒力:突破中醫、西醫的心療法

作者: 許瑞云, 鄭先安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

語言:繁體中文

PART 1:心念的影響

1. 心念的本質

   - 心念是腦部活動產生的能量流,包含想法、記憶、情緒,具有強大生理影響力。  

   - 雜念(矛盾、負面念頭)消耗能量,導致身體修復力下降;正向心念則能提升動力與健康。

2. 心念運作原理  

   - 心念源自「過去記憶、近期事件、未來想像」三大來源,形成神經迴路與行為反應。  

   - 認知→看法→想法→行為→記憶,構成心念循環,影響個性與健康。

3. 心念與記憶的交互作用  

   - 創傷記憶未被處理時,會以潛意識形式持續影響生理,如壓力荷爾蒙失衡、免疫失調。

4. 中醫與心念的對應  

   - 中醫「五志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不同情緒能量淤塞對應特定器官病變。

PART 2:心念與身體系統

1. 神經迴路  

   - 大腦透過神經網路連結全身器官,心念流動形成神經迴路,過度雜念導致大腦負荷過重。  

   - 調控心念流:專注當下、靜心覺察,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2. 內分泌與免疫系統  

   - 壓力與負面情緒觸發交感神經亢奮,抑制消化功能(如胃酸過多、腸躁症)。  

   - 免疫系統受情緒能量影響,長期焦慮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與自體免疫疾病風險。

3. 所有疾病皆與心念相關  

   - 疾病是「能量層異常」的物質化結果,如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背後多與壓抑情緒或人際衝突有關。

PART 3:心念與疾病案例解析

1.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壓常源於長期壓抑憤怒或家庭壓力,需學習釋放情緒而非強行「正向思考」。

2. 癌症  

   - 乳癌:與過度承擔他人責任(如家庭犧牲)或怨懟伴侶有關,需學習「愛自己」。  

   - 肺癌:深層悲傷或內疚能量卡住,需正視創傷並轉念祝福。

3. 免疫系統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未釋放的憤怒(如原生家庭創傷)高度相關,釋放後疼痛可快速緩解。

4. 消化系統疾病  

   - 腸胃病:鑽牛角尖、焦慮導致能量淤塞,調整心念後腹瀉、脹氣可改善。

5. 皮膚與甲狀腺問題  

   - 異位性皮膚炎:外因(如小麥過敏)與內因(情緒壓抑)並存,需身心同步調整。  

   - 甲狀腺失調:長期壓抑表達(如家庭責任衝突),需學習溝通與設立界限。

PART 4:維護心念,提升自癒力

1. 覺察心念的方法  

   - 靜心覺察:觀察念頭如雲飄過,不批判、不執著。  

   - 能量運動:如敲打經絡、調整脈輪,促進能量流動(參考《能量運動DVD》)。

2. 情緒管理技巧  

   - 釋放憤怒:肝膽排毒運動、大聲喊叫或書寫宣洩。  

   - 化解悲傷:神經淋巴按摩、連結沖脈能量。

3. 家庭與人際關係  

   - 親子關係:孩子症狀反映家庭壓力(如尿床與父母爭吵有關),需改善溝通模式。  

   - 伴侶關係:怨念導致能量卡住,需接納差異並祝福對方。

 4. 日常修練  

   - 感恩練習:每日記錄三件感恩之事,轉化負面心念。  

   - 觀想與肯定:睡前觀想全身細胞充滿光明,提升正向能量。

三、核心觀點與實用建議

1. 疾病是心念的鏡子  

   - 身體症狀反映未被處理的情緒課題,如乳癌與「過度付出」相關,腎病與恐懼連結。

2. 能量醫學的應用  

   - 透過調整能量場(如經絡、脈輪),可快速緩解疼痛或逆轉疾病,但需配合心念轉變。

3. 中西醫整合治療  

   - 結合西醫診斷與中醫情志理論,從「身、心、靈」三層面同步療癒,突破傳統醫療盲點。

 4. 實證案例啟示  

   - 書中列舉數十例臨床個案(如高血壓停藥、腫瘤縮小),證實心念調整的顯著效果。

四、批判性思考與延伸討論

- 科學驗證性:心念醫學需更多實證研究支持,尤其在能量層面的量化檢測。  

- 文化差異:華人家庭責任與情緒壓抑的文化背景,可能加劇心念對健康的影響。  

- 實踐挑戰:改變深層心念需長期練習,非一蹴可幾,需結合專業指導(如心理諮商、禪修)。

五、總結

《心念自癒力》提供一個革命性的健康視角,將疾病視為「心念失衡」的訊號,而非單純肉體病變。透過覺察情緒、調整心念,並結合能量醫學技巧,人人皆能啟動與生俱來的自癒潛能。此書不僅是醫療指南,更是生命智慧的修煉手冊,適合受慢性病所苦、追求身心整合的讀者深讀實踐。

作者簡介:

許瑞云

  學歷:波士頓大學醫學博士、哈佛大學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碩士

  經歷: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哈佛麻省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現任: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主任、高齡暨社區醫學部副主任,及教學部教學型主治醫師

  除了完整的西醫醫學教育與實務經驗,許醫師對中醫、自然療法、能量醫學、心靈諮商等領域亦有深入研究,具備整合不同醫療領域的學養與實務經驗,幫助患者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和慢性疾病。

  多數疾病都和個人心念及家庭關係息息相關;許醫師長期從事親子、伴侶等家庭關係諮商,經由敏銳的觀察,洞悉個案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問題所在,進而協助病人調整心念、促進身體健康或改善家庭關係。

鄭先安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管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經歷:阮綜合醫院神經科主任、內科部副主任、花蓮慈濟醫院教學部教學型主治醫師

  現任:花蓮慈濟醫院能量醫學中心副主任,具神經科、內科、急重症專科醫師及中醫師執照

  鄭醫師以神經醫學與全人醫療照護多年臨床經驗,為病人做身、心、靈整合照護評估,並提供個人化健康照護規劃、疾病治療與預防衛教。近年更結合神經醫學、能量醫學、與中 / 西醫,致力於推動「心念醫學」,協助病人調整心念、釋放情緒能量,進而恢復健康。

全篇文章完!

寫作日期:2025年3月6日 

完成時間 : 11:17am

文. 東加豆

我除了寫微故事和閱讀分享,還製作有聲書,希望我們能互相認識。

喜歡我的文章嗎?盼得到您的支持、點讚,或分享我的文章,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tonkabean.me/支持與鼓勵/

關於我:tonkabean.me/


其它閱讀分享:

matters.town/@tonkab...

我的故事選集

matters.town/@tonkab...


適用健康

**人的身體既微妙也獨特,所以,閱讀任何健康書籍時,要明白書中資訊都是參考,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及需求調節,不要生搬硬套啊! 如果有任何疑問或不適,請向專業人員查詢,以確保健康與安全。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東加豆我的名字叫東加豆。 我是一個香港人。 https://www.tonkabean.me
  • Author
  • More
微故事-人生(人,家)
145 articles

微故事: 疏離鎮 2 (東加豆)

微故事: 疏離鎮 1 (東加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