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 Series│The Hot Zone 伊波拉浩劫
在近幾年學著有意識地觀影後,稍能歸納出隱約自覺到的微妙規律,比如每部看得過癮的作品,往往是無心點開而收穫的意外驚喜─至少這部正是近日偏執收集James D'Arcy作品時找到的,而它好看得讓人願意為此花點腦筋消化輸出。
《The Hot Zone 伊波拉浩劫》是國家地理頻道於2019年推出的迷你影集作品,故事全長僅六集、約4.5小時,由兩條彼此間隔十三年的故事線交錯構成。主線聚焦於1989年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院(USAMRIID)病理學部的Nancy Jaax上校發現、並驅動軍隊聯合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共同應對雷斯頓伊波拉病毒的過程,支線則以倒敘方式,回溯病毒學家Wade Carter與CDC僱員Travis Rhodes在1976年追蹤伊波拉病毒肆虐西非薩伊(現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村莊的經歷。
至於影集名稱「The Hot Zone」,便是直接指涉了生物安全等級中的最高防護─四級生物安全研究等級。該等級實驗室專門進行危險病原體研究,而USAMRIID是美國國防部轄下唯一具備The Hot Zone的最高防護研究實驗室。
故事以Nancy收到來自維吉尼亞雷斯頓的一棟民間猴舍送來的猴子檢體開展。雖然熟悉病毒的平民同事Peter Jahrling告訴她,那坨看起來古怪的檢體不過只是一種常見的猿猴出血熱所致,但看出端倪的Nancy仍堅持將檢體帶進四級實驗室進行比對,並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十多年前肆虐薩伊的伊波拉病毒。
儘管尚未釐清這支病毒出現在美國本土的原因,但為避免首都成為伊波拉病毒的核心傳染據點,Nancy除了在第一時間向其導師Carter求助,也警告軍方和猴舍所屬公司黑澤爾頓務必盡快處理可能染病的猴子。經過連串檢驗、及與時任CDC流行疾病部門主任的Rhodes的強硬協商後,從未有過四級病毒侵入本土應對經驗的陸軍部隊隨即籌組臨時行動小組,連夜進入黑澤爾頓猴舍銷毀可能染病的五百隻猴子,同時追蹤猴舍僱員及其親屬們的疫調情形,僅為搶在疫情爆發或引起群眾恐慌之前,及時將傳染鏈扼殺於源頭。
最後在國會質詢下,雷斯頓伊波拉被定調為獨立伊波拉病毒株。且因病毒本身突變時產生的某種細微缺陷,致使雷斯頓伊波拉不會對人類造成致命影響,接受疫調的172人裡,僅有4人呈現陽性並表現出輕微病症,未有人因此死亡。在這起事件後,除美國政府投入第四級病毒侵入的應變措施與防護網路之建置工作,CDC在傳染疾病防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就故事調性來看,整體結構精簡、節奏四平八穩且敘事流暢。角色人數雖不多,卻很好地運用了每一組合之間的情感關係。個人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及其行動,除了Nancy和Jerry夫妻倆對彼此的互相理解與全心支持─能在80年代末期的軍隊中如此行動真的很不可思議,當然有可能是劇情需求而如此安排,但個人願意相信現實版本的Jaax夫妻倆也是如此─莫過於Travis Rhodes這個第一眼就很官僚的角色。
由於時代落在1989年,影集中可以看見彼時整個美國社會正為愛滋病的肆虐及各種汙名標籤而人心惶惶。儘管在愛滋病防治工作上,CDC做出現在看來並不完全正確的公衛宣導而焦頭爛額甚至飽受罵名,但作為一個具有專業經驗的主管級官員,Rhodes在面對強烈要求公開伊波拉警訊的Nancy時,其詰問是精闢點出政府在面對此議題時最在意的關鍵問題:
...現在,妳要大肆宣揚伊波拉病毒,而Tom Brokaw(NBC晚間新聞主播)會在今晚向每個家庭展示血淋淋的屍體照片。明天,那些醫療人員上班時,他們要面對的將是成千上萬的驚恐群眾。因為每個人都在懷疑彼此,政府將動用數百萬美元,將上萬名國民警衛隊投入鎮暴險境當中,光是死在街頭上的人數預計將達到數百之多。... 華盛頓或許是個欣欣向榮的現代都市,但在今天結束的時候,它將會淪落得和其他村莊一樣。恐懼就是恐懼。... 所以,妳要為兩例疑似感染,賭上必然的重大傷亡嗎?─EP.4, Expendable.
在面對國會議員與軍隊將領幾近圍剿式的質問時,Rhodes也直接挑明:
...區域災害應變小組,那可是在三星將領領導之下的多機構聯合行動,包括當地部隊、聯邦緊急應變管理局、緊急應變單位,大家都不習慣跨單位的溝通,但這將是你從未見過的混亂局面。我們得隔離和撤離總統與副總統,並保護所有核心人員。能逃出城的人都會逃走,留下的是我們最無助的人群,醫院、養老院,還有超市,食品消耗得很快,這有可能出現大範圍的搶劫和混亂,這時就不得不考慮戒嚴了。所以,在一切都被那小小的發熱觸發之前,我想再多等一天,只為了確定我們面對的究竟是什麼。─EP.6, Hidden.
由於看這部影集的當下時空,正時值Covid-19對各國CDC、第一線醫療人員及群眾進行頻繁壓力測試,因此看Nancy和Jerry等人試圖在毫無本土應對經驗的情況下,一邊建立足以保護自己與小組的SOP,一邊與官僚體系進行極力抗衡時,還真有很重的即視感。
這般即視感不單來自台灣CDC團隊在這兩年來的表現真無敵抗打,更多的是想到台灣全體人民是如何在2003年SARS一「疫」中汲取經驗。這些不過十七年前的歷史經驗,正是這兩年來全體人民能與CDC團隊和第一線醫療人員能有如此精實配合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看影集時,很慶幸Rhodes描述的那片恐怖景象並沒有在週遭生活中真實上演。
最後只想說,吼!我James真的很會挑片,但這部實在笑太少了,好懷念Agent Carter老是在各種傻笑的Jarvis!
1.IMDb (2019). The Hot Zone.
2.維基百科。伊波拉病毒屬、伊波拉出血熱。
3.林柏昌、何茂旺、黃高彬(2015)。〈2014年美國境內伊波拉病毒感染事件概述〉,《感染控制雜誌》,25(2): 62-68。
4.理查‧普雷斯頓(Preston, R., 2015)。《伊波拉浩劫:破天荒接露世紀病毒爆發真相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