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l Fantasy」到了台灣變成「太空戰士」
最近,開發耗時十年,名字從FF Versus XIII「扶正」成「最終幻想15代」的FFXV,終於確定了發售日期,壯大的遊戲場景跟如男公關般帥氣俊美(笑)的主角們所演出的預告動畫,以及即日釋出的試玩版,都引起了相當的關注與期待。
那麼,我們就來複習一下,為什麼這樣充滿壯大世界觀、俊男美女與緊湊劇情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曾經一度被台港兩地玩家稱為「太空戰士」?
基本上這是一個頗有年歲的問題。
回到80年代,當時的台灣有許多出版社都發現了電玩攻略本的商機,其中不乏原本的業務跟遊戲完全無關的大出版社,例如目前還存在的笛籐出版社,已經成為城邦集團一部分的尖端出版社,都曾經涉足這塊領域。
笛籐出版社推出的《超級馬利兄弟》攻略本,由於被列入華泰任天堂攻略編號體系中,因而成了有著強迫症的收藏家心中的夢幻逸品。
但是在這當中,最為知名的翻版日本任天堂遊戲攻略本的出版社,就是華鍵出版。而銷售華鍵出版品的經銷商,叫做華泰書店,因此這家出版社所推出的遊戲攻略本,也就被玩家們通稱為「華泰攻略」。
當時在台灣,沒有什麼Fami通中文版,而任天堂的代理商只負責進貨、出貨,幾乎不需要特別花心思行銷。遊戲的中文名字要怎麼叫,基本上就是看這些進口商、水貨商、卡帶盜版商,或是出盜版攻略本的人高興。
有時一個遊戲會有好幾種名字,到最後最受歡迎或者流傳最廣的就會傳為正統。
華泰書店的所有「太空戰士」系列攻略本。到了FF6的年代,華鍵出版社就突然從市場上消失了。
華泰書店在當時是台灣最大的遊戲攻略本翻譯(版)者。據說「太空戰士」這個名字,就是他們在出攻略本時急就章地想出來的。
畢竟在那個年代,電玩遊戲不過就是小孩子的奇淫巧技。前一年ENIX推出的RPG《勇者鬥惡龍》算是很符合遊戲內容的譯名,但是顯然他們當時覺得「最後幻想」之類的東西聽起來不是很好賣。
經過考證,FF1在台灣的電玩刊物上第一次出現,是1987年11月5日的《電視遊樂雜誌》第八期,當時在新卡預告單元中的譯名正是「公主蒙難記」。考慮到FF1的劇情,這名字雖然當時沒有太大問題,不過從結果來說⋯⋯還好我們現在不必玩「公主蒙難記15代」。
1987年11月5日出刊的《電視遊樂雜誌》第八期
出現在新卡預告中的「公主蒙難記」。(
兩星期後,也就是1987年11月20日出刊的《電視遊樂雜誌》
「太空戰士」取代了「公主蒙難記」,後者的壽命只有整整15天。這也是台灣遊戲史上第一次出現太空戰士這個名字,開啟了往後將近三十年的命名傳奇與無盡的網路筆戰火藥桶。(圖片提供:Famicom Fan)華泰書店的《太空戰士二代》攻略本[/caption]
「Final Fantasy」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由於史克威爾(Square)的開發小組在決定新遊戲的詳細名稱之前,已經先確定遊戲名字的縮寫將會是「FF」。
最原始的命名方案當中,有一個名字是「Fighting Fantasy」;由於已經有著同名的桌遊,因此才改為目前為人所知的「Final Fantasy」。
另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由於當時史克威爾的營運狀況不佳,儘管在PC平台與FC都推出了作品,但銷售狀況並不佳,因此將這個也許是最後一部作品命名為「最後的幻想」。
但製作人坂口博信受訪時對此很明確的表示,儘管「當時公司內部確實有著背水一戰的感覺,但其實只要是以F開頭的單字就可以拿來用。」從而否定了這個傳聞。
回到台灣,那時華視正在播映一部熱門的「土製」日式戰隊特攝片《太空戰士》。
回想一下FF1的遊戲內容:有飛空艇在天上飛(太空),有戰士在打怪物(戰士) — — 在戰鬥畫面中,四個冒險者編成一組,在畫面右邊刷刷刷地砍劈怪物。很可能是為了搭順風車,就取了這個名字。
畢竟公平點說,那時世界上沒有人想得到這遊戲會出到15代,叫做《太空戰士》的話,就當時的角度來說,其實還是一種沾光行為。
到1993年左右,在版權時代來臨的大環境改變,以及如土砲自製攻略的「疾風之狼」、重金取得授權的尖端「精緻典藏攻略本」等競爭對手夾殺之下,華泰書店結束了攻略本業務,也在很短的時間內淡出了遊戲出版品市場。
但是,這個譯名已經積重難返,所以(在台灣的)大家就繼續太空戰士六代、太空戰士七代、八代⋯⋯。
華泰任天堂攻略本如今是筆者最驕傲的收藏品之一。
到了PS時代末期,有些攻略本出版商開始使用「最終幻想」這個譯名,或是乾脆直接打Final Fantasy,最微妙的就是把FF9翻譯成「空9」,也許是覺得這樣比較文雅吧。
但是不管叫做「太X」還是「空X」,都還是源自1987年 第一本盜版攻略本 那一期《電視遊樂雜誌》的譯名。比較不能接受這名字的年輕玩家,多半都會用「最終幻想」這個譯名或是「FF」等經過遊戲官方認可的正式譯名來取代就是了。
不過對像我這種老玩家來說,聽到「太空戰士」還是會覺得很有親切感的。
畢竟,這是時代的眼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