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yellowhead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窮人與副總統的距離

yellowhead
·
·
他瞪著眼前沒見過的一列餐具傻眼,包括數把湯匙、連奶油刀都不只一支! !----,侍者問他要來點酒嗎?他回答白酒,緊接著:「白蘇維翁或夏多內?」蛤?啥?他選了夏多內,因為比較好發音。他躲進廁所打電話給上流階級的印裔女友求救,怎麼應付那些要命的湯匙;並且閉著嘴巴嚼食物。


川普提名的副手J.D. Vance,啊,這不是「熟人」嗎?至少對他的身家背景、人生起伏,台灣讀者應該不陌生。由中譯自傳《絕望者之歌 (Hillbilly Elegy) ,還有改編的電影(上架Netflix)裡,那麼鮮明!

"White trash",也是川普上次勝選之後,媒體不斷提起的一詞。當時左派自省:為何自許要going high的常春藤菁英,怎會輸給going low到底的色胚一枚呢?

當時Vance的這本自傳,就是世界「理解白人為何憤怒、川普為何崛起」的書(藉用書封之言)。書裡有一整章就叫「絕望的白人與討厭歐巴馬的理由」。

當年閱讀,最深的印象,不是他媽的吸毒、在高速公路上趕他下車追打要弄死他,或姥姥、姥爺接手教養、展現的阿帕拉契鄉巴佬的堅強,包括一言不合就舉起獵槍。

(他們的形像在我腦中真的被演他媽的Amy Adams和姥姥的葛倫克蘿斯給瓜代了---乾澀的頭髮、粗糙的皮膚及沒錢整治的一口壞牙.....凡斯是誰演,根本忘了。)

最讓我喟嘆的是:「貧窮」不只是沒錢而已,而是缺乏面對世界的各種知識,好吧,文化資本。

比如:即使他拚命進了軍隊,軍隊長官要教他如何存錢、理財----沒錢的人怎懂得這些?

我想起和World Vision 團隊去探訪台灣資助的中南美小孩時,一部分錢是建立社區(以時髦的話=「地方創生」啦,先有住屋,再挖村人共同的井,女人小孩不用再走很遠的路取水;再每家養五隻雞做生意....,人生就是這樣一步步翻轉----我老是岔題,感觸太多,對貧窮)。

我很驚訝,水泥房裡家徒四壁,「為什麼不多給點家具或用品呢?」社工解釋:他們還不太習慣太多物質的生活,也不能給太多錢,因為沒有「擁有許多」的經驗、更還沒有規劃生活與金錢的概念。

這對我來說,是文化/階級震撼。窮,剝奪的,是那麼多。簡單的處世能力,也在內。

凡斯退伍、靠優惠上了大學、進了耶魯法學院(順序我不太記得了),但由他畢業前與各法律事務所見面的共同晚宴---那是不正式的面試、就是決定命運的鴻門宴。然而,凡斯還無法展現自己的法律高見,他瞪著眼前沒見過的一列餐具傻眼,包括數把湯匙、連奶油刀都不只一支! !----,侍者問他要來點酒嗎?他以為回答白酒就夠了,緊接著:「白蘇維翁或夏多內?」

蛤?啥?他選了夏多內,因為比較好發音。

餐具大戰,幸好他有位可愛的印度籍女友,也是來自上層階級,他躲進廁所打電話求救,怎麼應付那些要命的湯匙;並且閉著嘴巴嚼食物。

剛看了報導,嗯,他的妻子是印度裔,新聞說美國將會有第一位印裔的副手夫人。看來,他和這位救命情人結婚了,還選了參議員,這是書成之後的發展了。

上了耶魯,你以為就是人生翻轉的開始嗎?表面上是,也是他內心認同危機之始。

在加油站,因為耶魯t恤,他被問:「你讀耶魯嗎?」他面臨抉擇--是格格不入的耶魯學生、還是鄉巴佬的孩子?他仍然惴惴不安---脫去耶魯,我是誰?

譯者葉佳怡寫的譯後記「鄉巴佬自救之路」,值得一讀。尤其是川普可能再度....之際。

******

關於窮白人,推薦另一本女性版本《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Hand to Mouth: Living in Bootstrap America,嗯,如果可以,直接看英文。中譯本還有進步空間。我學習委婉中。)。

這原是上過大學的作者在部落格上的貼文,被赫芬報郵報轉貼,暴紅----沒人知道白人是怎麼變窮的?

她行文直白、嗆辣。社會老覺得窮人沒錢又一直生很蠢、不負責任,她說,性的樂趣很平等,「對窮人和富人都一樣」,但有兩個理由讓窮人的性更重要,一是性產生的腦內啡是忘卻生活煩惱(窮人的煩惱比富人更致命)的很棒的方式;第二,性免費。喔,如果你有伴侶的話。

看電影要錢、保齡球,都要錢。對耶,慢跑得有錢買鞋、Netflix也要付費;我記得,上面有個脫口秀是Latino女性說的,穿lululemon的人根本有錢得瘦得要命;是窮胖子才需要運動好嗎?WholeFood賣的草莓上面掛的農夫名字若不是Carlos, Juan, 而是John and Mary,是不是會更貴?

作者Linda Trado說,「我們不是為了社會福利才生小孩的」,跟有錢人一樣,是因為不小心或是愛孩子。

她除了是兼兩份差的窮人,也是身障npo的工作者。第八章「貧窮,真是他媽的很貴!」詳述美國社會,尤其是銀行各種剝削窮人的方法,嘆為觀止!美國如許之大,沒人想要解決嗎?

嗯,有趣的是,作者因為出了這本書,從此不再是窮人了。寫書脫貧,大概也是殘存的美國夢了。

********

照片中另一本《下一個家在何方?》( Eviction,驅離),是哈佛大學年輕教授對窮人居住的觀察田野。獲獎無數。翻譯也好。推推!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