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與烏俄戰爭的相互影響?
烏俄戰爭開打已逾兩個月,對於全球的影響甚巨,鑑於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之一,兩國之間的戰爭替全球能源供應帶來風險,國際油價已攀升至2008年以來最高;此外,越來越多國家也紛紛對俄羅斯祭出制裁,範圍涵蓋經貿、金融、航空、運輸、軍事、科技、體育…多領域國際制裁。
但這樣的制裁活動,最受到眾人關注的就是對俄羅斯的金流制裁,這使得俄國的跨境轉匯支付斷線,甚至更近一步地引發大家對於加密貨幣的關注,接下來馬克要介紹的是此次戰爭中的相關議題,將先從俄羅斯被逐出 SWIFT 支付系統談起。
(ㄧ)俄羅斯被逐出全球性金流系統
SWIFT 是「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的縮寫,由全球1萬間以上銀行共同組成,主要功能是串連發送端及目的端銀行交易資料,提供安全的跨境轉帳溝通體系,是全球最有公信力的國際支付系統。
歐美各國自2022.2.26宣佈將部分俄羅斯銀行逐出SWIFT 支付系統後,俄羅斯盧布如預料的開始貶值,迫使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大幅上調至20%,並且推出包括向金融體系注入更多資金、放寬銀行業務限制等一系列緊急措施,防止盧布持續暴跌與通貨膨脹加速。
不過,將SWIFT 作為懲罰工具,效果可能有限,此次制裁總計有7間俄羅斯銀行遭到驅逐,不過兩大關鍵銀行俄羅斯聯邦銀行,以及與能源貿易相關的天然氣工業銀行皆未入列,制裁強度被大大降低,突顯SWIFT沒有踩到俄羅斯真正的痛點。
(二)俄羅斯早已佈局對策?
對俄羅斯而言,美歐國家此次的SWIFT 制裁雖前所未有,但卻也在預料當中,俄羅斯其實早已佈局相關措施,分別是:
- 推出本土版金融資訊傳輸系統(SPFS)
早在入侵克里米亞的2014年,俄國即認知到不能過度依賴以美國勢力為首的的組織,終將遭到歐美國家的制裁,因此嘗試自行架設金融資訊傳輸系統(SPFS),進行跨國金流轉付相關業務。目前俄羅斯約有400家銀行加入,但國外金融機構卻只有10多家,因此是否能發揮作用仍視後續有無國外金融機構加入而定。 - 降低美元牽制
從2018年開始,俄羅斯大幅提高人民幣及歐元外匯存底,甚至在2021年將美元儲備從近45%削減至16.4%,並加重與中國的貿易,自2014年,俄羅斯便逐年將國際貿易重心移往中國,還簽署了多項與天然氣、原油相關的能源合約。 - 考慮新興貨幣—數位貨幣和加密貨幣
早在2020年10月,俄國央行即宣布了數位盧布的計畫,企圖以數位貨幣避開美元和傳統金融體系,甚至與被美國圍堵的其他國家共同進行數位貨幣電子交易的合作,也藉此加速「去美元化」。
(三)加密貨幣在這場戰爭中扮演的角色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價值的體現?
戰爭與國際制裁讓新興的貨幣─特別是加密貨幣,因有著突破國家對資產自由轉移的限制和去中心化的特性,成為了在戰爭時期更加方便流通及避險的資產。對於生活在物價飛漲的俄羅斯一般民眾,和不斷逃亡以躲避戰亂的烏克蘭人來說,加密貨幣則成為在戰爭中,保全財產價值的重要工具。
- 烏克蘭方面:
烏克蘭央行在戰爭開始時,暫停電子轉帳功能,阻止烏克蘭人民獲取外幣,此舉促使了烏克蘭人將財產轉換成加密貨幣。除攜帶方便,即使發生漲跌,也好過烏國法幣縮水。最終,烏克蘭總統在3/16簽署法案,使原本在法律灰色地帶運行的加密貨幣,能正式在境內合法流通,同時也允許設立公開的加密幣交易所。 - 俄羅斯方面:
除了政府推行的「數位盧布」外,因為國際間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使得盧布不斷貶值,焦慮延燒到市場,推升了民間將資產轉成加密貨幣的動能。比特幣、泰達幣和盧布之間的交易量大幅攀升。
抵制俄羅斯使用加密貨幣聲浪不斷出現,雖然各大加幣貨幣交易所起初皆認為抵制俄羅斯將與加密貨幣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馳,但包括幣安、Coinbase 等大型交易平台最終仍妥協,禁止了超過 25,000 個與俄羅斯相關的帳戶在其平台上交易加密貨幣。不過,幣安也表示凍結的會是受到制裁的俄羅斯個人帳號,不會單方面封鎖數百萬無辜用戶的帳戶,否則就是對加密技術存在意義的公然挑戰。
雖然侵烏戰爭以來,加密幣的價格並未因傳統資產市場的動盪而大漲,似乎沒發揮投資者預期的避險功能,它的參戰,仍為數位資產的演進帶來劃時代影響。
加密貨幣會成為俄羅斯逃避制裁的途徑嗎?
雖然加密貨幣的參戰對於整體形勢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就現階段而言,還是難以成為俄羅斯逃避制裁的途徑,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 加密貨幣的交易量不夠大
俄國$6500億的外匯存底被凍結無法使用。加密貨幣的市場交易量並不足以彌補俄羅斯的資金缺口,就算俄羅斯擁有大量加密貨幣,市場上並沒有那麼多的買家可以承接。 - 區塊鏈透明公開的特性,更易追蹤
比特幣是建立在區塊鏈之上,而區塊鏈的概念就是一本公開帳本,所有的交易能被檢視和查詢。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Coinbase 執行長表示,加密貨幣比現金、黃金等更容易被追查,不認為俄羅斯的獨裁者可以用加密貨幣來躲避制裁。 - 虛擬和實體的交易所,仍受政府監管
雖然虛擬貨幣的交易不受各國政府的監管和限制,但是一旦要將虛擬貨幣換成實體貨幣,還是需要經過虛擬貨幣交易所,如:幣安(Binance)、Coinbase等,而這些交易所仍然受到美國及歐洲禁令的限制。
戰爭成為加密貨幣的里程碑?—各國加速加密貨幣的立法及監管
戰爭凸顯了加密貨幣的價值:無國界、可攜性、去中心化、高度抗監管性、透明及可追蹤性,確立了比特幣成為分散風險的重要資產。這些特性對於戰爭的兩方,都有其幫助,因此俄國及烏克蘭不約而同的加速了加密貨幣的立法及合法化。
目前加密貨幣的交易還不是非常廣泛,想要購買軍火,必須賣掉加密貨幣兌換成美元來購買。如果未來其他的各式物資、商品都可以加密貨幣交易,不用轉化成實體貨幣,那麼目前的監管單位可以說是非常難管控。加密貨幣、區塊鏈在去中心化的架構下,正在形成出獨特的運作方式。美國瞭解到加密貨幣的重要性,並且加速立法。
雖然目前加密貨幣的價值仍然飽受質疑,許多人認為加密貨幣終究會走上泡沫化,不過這場戰爭似乎證明了加密貨幣的價值,且將成為未來重要的趨勢及資產。
(四)馬克觀點
有人說金融科技在這場戰爭中變成了另一種武器,過去戰爭比的是誰的核彈頭比較多,而現在因為科技造成金融全球化,所以一個國家的金流可以被其他國家或科技公司所控制,科技讓傳統地緣政治戰爭有新打法,科技杯葛成新制裁工具,這不只是衝擊多國家的監管政策,更影響了許多企業在全球的布局。
這其實也解釋台灣產業對於陸資的投資相當敏感,譬如說蝦皮申請電子支付就因為經濟部投審會修改對陸資企業的定義,改採「逐層認定」,造成蝦皮放棄增資,避免被以新規定判定為陸資。
馬克認為,台灣還是要逐漸的厚實國內相關金融創新的發展與培育,才有辦法在未來金融科技全球佈局中有機會搶得先機,目前台灣的主管機關偏向讓大型金融產業引領創新的步伐,但與國際的發展來比,似乎還是有點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