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心的碎碎念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所有的焦慮,都源於頭腦對過去或未來的想象!

心的碎碎念
·
·
“在未知中保持信任。”這就是生命的全部奧秘。

生活中,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是智慧,而非智力。

如果我們仔細探究,就會發現,所有的焦慮,都源於頭腦對過去或未來的想象。

上一次考試沒考好,挨了老師的批評和父母的責罵,於是每次考試前都會陷入焦慮;下一周要面試,擔心面試失敗,於是產生焦慮;下個月要晉級考核,擔心自己不達標,產生焦慮;自己銷售業績不好,怕被領導點名,焦慮;部門要裁員,擔心自己的名字在裁員名單中,焦慮;身體上不是這里不舒服就是那裡不舒服,焦慮;擔心無法處理好家庭、孩子與朋友之間的關系,焦慮......

我們每天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幾乎隨時隨地都會被各種各樣、由外在或內在原因產生的念頭所困擾,滋生出焦慮。

然而,事實上,讓我們焦慮的,並非考試、面試、考核、業績、身體不適、情感問題等等事情本身,而是頭腦對那些客觀事實的幻想和聯想,尤其是負面的幻象和聯想。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所有焦慮都源於對未知的不確定感和想要擺脫這種不確定感所產生的拉鋸戰。

如果我們悉心觀察,就會發現:焦慮總是出現在“胡思亂想”這種狀態之中。

我曾在大學時期參加過幾屆英文辯論賽。參賽前,我常常處於焦慮和緊張之中,怕自己表現不好,怕拖了整個團隊的後腿。可是當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都必須好好準備的時候,在那段全身心的投入的過程中,焦慮就消失了。下一次感到焦慮的時候,又發現自己“活在了未來”——擔心、害怕自己會出錯,表現不佳。只要這個念頭一齣現,我就好好投入準備的過程當中,焦慮就又自動消失了......如此重復多次,就會發現很有意思,原來,焦慮正是在提醒我“沒有活在當下”。

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任何時候感受到焦慮出現,只要我們要學會覺察,覺察自己的頭腦是否正處於對過去或未來的想象之中,然後意識到自己是時候要投入到當下,一旦真正投入,焦慮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很多時候,對於那些我們不想要的東西,“抗拒”和“排斥”並不是最理想的解決方式,相反,我們越是“抗拒”和“排斥”那些不想要的,就越是在”吸引“那些不想要的。

其實,根本無須去抗拒焦慮,只需要在覺知到它出現時,轉向投入當下即可。

從某個層面來說,只有“自我”觀念很強的人,才會常常感到焦慮,佛學將其稱之為“我執”。

就像我在大學時的經歷,因為總是擔心”我“——擔心”我“發揮不好;”我“表現不佳;“我”失敗了會如何如何......為何會有這些擔心呢,就是因為這個”我“。

我們對頭腦創造出來的念頭的認同創造出一個關於“我”的幻相。認同頭腦,就意味著認同“自我”或“小我”。而“自我”是有限的,它恰恰是一切矛盾和割裂的源頭。頭腦所反應出的一切都是不斷累積的“已知”。“已知”就是有限和限制,從我們認同頭腦念頭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那個念頭限制了。

一旦當”自我“的某些內在品質想要向外擴展,又或者外在的某些東西想要進入或打破”自我“意識的圍牆時,”自我“就會立刻警覺,產生擔心、害怕、恐懼和焦慮。

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頭腦累積起來的那一堆有限的概念、想法或念頭,而是一個經驗當下的過程。“大我”是宇宙生命能量參與當下的過程,它永遠與當下合一,並永遠帶著好奇參與一切——變化、玩耍、享樂、流動......它不分別,它是無限和完整。“一切都是'我'自娛自樂的游戲!”又從何而來擔心、害怕、恐懼和焦慮呢?!

只要頭腦還占據主導,焦慮就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不是去對抗頭腦,而是去觀察頭腦活動的軌跡。這是避免焦慮的唯一方法。

試試看,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保持高度的覺知,去洞察頭腦所創造出來的問題和假象,去洞察它是如何創造出黑暗、痛苦、並突然占據性地壓倒了這個”我“,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最後,請記得感恩。是“焦慮”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一直在提醒我們,要活在當下,記得感恩它,隨時隨地地感恩它。

“在未知中保持信任。”這就是生命的全部奧秘。

作者:一人一世界,用心理學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

如果你也渴望治愈傷痛、讓心靈得以棲息、

讓靈魂獲得自由,那麼你的到來,剛剛好。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