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野兽爱智慧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身心灵书籍热销的背后|《野兽爱智慧》

野兽爱智慧
·
·

撰文:野兽爱智慧

时间:2016年11月3日

今天在经济观察报书评微信群里有书友问起什么是身心灵?而在好报写作群里今天话题推荐是:请写一写你所拥有的最厉害的技能。

回想了一下,到现今,个人觉得自己拥有的最厉害的技能一个是对身心灵知识的了解,任月同学曾经笑称我为“身心灵的Google”。还有一个技能就是踢足球,在踢球体验内在祥和,这里就不多说我的足球禅了,有空另文再续。

记得2009年6月曾经受社交达人宁霄霄之约参加了一个分享会,讲讲身心灵书籍热销的背后之缘由。于是我写了一篇《身心灵书籍热销的背后》演讲稿。


当时我还在博集天卷图书公司从事市场文案工作,当时王总面试后要求我写一篇书评,然后我就写了一篇《除非你同意,没人能伤害你》的《不抱怨的世界》的书评。

然后就通过了面试,在2009年4月1日那天开始上班,算是正式进入出版业了,做的还是营销编辑的工作,不过也就做了四个月,就被辞退了。实习期都没通过,公司嫌弃我写的文案太深奥,不够软文,媒体采用率低。现在回头看,老天安排我在4月1日进入出版业,就在指示我在做一个塔罗牌愚人的选择。当时公司给我的实习工资是2000元每月,四个月下来赚了8000元。

这四个月说的上来的工作就是参与了《不抱怨的世界》、《杜拉拉升职记》和《最后的精灵》的营销,还成了第一个在博集天卷出版的图书上署名的营销编辑,那本书是刘丹策划的《最后的精灵》。我是个没有觉悟的实习生,觉得之前每本书籍上都没有营销人员的署名是不对的,提了多次意见,觉得书籍扉页上得加上营销编辑的名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激励。虽然我被辞退了,但这份福利还是给市场营销人员留下了。但后面来的同事们肯定是不会知道我这个前同事的。


被辞退后,在家待了一个多月,九月中旬在好友秀木的介绍下去了鹏飞一力图书公司做策划编辑。策划编辑确实是我擅长做的事情,在哪里一直待到了2011年10月,两年策划了三十多种身心灵著作,包括《生命之书》《当下觉醒》《耶稣也说禅》《给妈妈的佛法书》《佛陀的厨房》《倾听,让关系更美好》《我的朋友孔丘》《现实即弯路》《情商魔法训练营》《进入你的感官世界》《老妈巴黎游学记》《超个人心理治疗》等等。

在鹏飞一力工资还是非常低,每月就3500元。因为家离办公室远,来回得三个小时,还常常因迟到被扣钱。我觉得还是自己创业为好,就不用忍受这种剥削了。于是2011年10月主动辞职,运营自己的公司:北京心灵自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此时《生命之书》已大卖,成超级畅销书,我本以为公司还会挽留我一下,结果老板很顺快地答应了。后来我才明白他们之前承诺的策划费就不用给我了,甚至最后译林出版社奖励的两万五奖金都被公司给抹掉了。而且我之前策划审校完毕的一些书籍因书号原因而没及时出版的,在书籍出版后把我的名字都去掉了,极其不尊重人。在2007年我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还做过一次维权,对方在之前的谎言被揭穿后就立马采取忍者神龟战术,再也不搭理了。

对此,我也只能庆幸我还好及时脱身,否则真心就完蛋了。在微博上维权的那三个月,发现了许多出版业的潜规则,极其腐朽。可以理解出版业受两面夹攻,步步维艰,是个穷行业。一面是应试教育不培养热爱阅读的人群,一面是出版审查让许多好书出版不了。但出版业毕竟是文化行业,它是要引导社会发展进步的。

言归正传,今天就分享那篇《身心灵书籍热销的背后》当做第三天的作业。

身心灵书籍提倡一种生命的阅读

主流社会一向有一层意识滤网,凡是无法通过这层滤网的经验(大多属于精微次元),多半都会被排除掉,或是被压抑到潜意识底端,因而形成了身心灵各个层次的扭曲和病态。主流社会向外追求物质享受、成就、赞美、情绪的满足之类的活动,在本质上就是身心解离和不知不觉的,所以时间久了,势必会因奴隶身体、忽略最核心的存在本体,而导致能量阻塞及耗损过多、无法真正享受活在当下的丰盈感,一种纯属精神性的轻安境界。

事实上,只有当这种轻安境界出现之后,人才可能往高层意识(超越个人性的第七、八、九层意识阶层)发展。换言之,主流社会大部分的人仍停留在意识光谱非常初阶的状态。这里面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主流媒体。无论中外或东西方世界,主流媒体一向是精微意识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因为它反映的就是那层带着犬儒色彩的滤网的作用力──一切高层意识的展现,都会被它以质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过滤掉。幸好因特网打开了一扇窗口,使我们能自由地浏览,但良莠不齐、百家争鸣的信息世界,也很容易造成误导,令人无法直捣黄龙地契入身心灵的精髓及核心,而只是在外围打转,因此能掌握住身心灵精髓的出版品,便成了使人深化的和不致误入歧途的重要工具。

几本热销的身心灵书籍


《不可思议的生命:胡因梦自传》,2006年8月,立品图书


《恩宠与勇气》(美)肯•威尔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3月


《爱的觉醒》克里希纳穆提著,胡因梦译,立品图书,2007年


《当下的力量》(德)埃克哈特•托利著,2007年10月


《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1月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艾克哈特•托尔著,立品图书,2008年7月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加拿大)麦基卓 黄焕祥著,立品图书,2007年5月


《不抱怨的世界》(美)威尔•鲍温著,博集天卷出品,2009年4月


热销背后的时代背景

灵性 spirituality,来自拉丁语词根spiritus,其本意是“呼吸”,意指生命的呼吸。

灵性的基础是这样的信念:即现实存在两个维度:物质的与非物质的。物质的现实,指的是可见事物的世界,及我们通过五种感官所感知的世界。

非物质的世界,是艺术家、神秘主义者、诗人。预言家和哲学家描述了数千年的世界,它不可见,不能通过五种感官来感知。但我们在这一维度中,寻找我们最深厚的价值和意义。灵性存在于这个非物质的世界里。

灵性是滋养一个人灵魂、发展其精神生活的过程和结果。尽管许多人是在传统宗教的语境下实现这些的,但必须承认,宗教只是灵性发展的一种路径,还有许多种不同的路径。因此,灵性是所有滋养自己的灵魂、发展自身的精神生活的人们都可以接近的,无论他们是在传统宗教的围墙之内还是之外。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正在进行一次灵性革命。

灵性革命的核心在于,在西方的2000年历史里,灵性第一次脱离了传统的宗教。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近期的表现,这就是发生于过去30年的三波变化。

我翻译出版的第一本书


第一波:人的潜力运动

第一波是1960年代的人的潜力运动。马斯洛(Abrahm Moslow)是这一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他把人的灵性看作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或自我实现的主要因素。马斯洛对大部分有组织的宗教无动于衷,但他却深深地涉入灵性。在《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Religions, Values, and Peak Experiences) 一书中,他写道:

我想表明,灵性价值具有自然主义的意义,他们并不是有组织的教会所独自拥有的,它们并不需要超自然的概念来证明自己,它们恰恰是在适当扩展了的科学的管辖之下,所以,它们是所有人类的普遍责任。

马斯洛并不反对实际存在的有组织的宗教,但他批评的是任何教会或宗教声称自己对灵性的垄断,并拒绝承认灵性的人类普适特点。

1960年代,在马斯洛等人的启发下,在这十年“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脱离了他们父母的宗教,寻求比较个人化的、相关的灵性形式。虽然人的潜力运动本身在1970年代开始衰落,但它所促成的对灵性的追求却仍在继续。1978年的一项盖洛普调查显示,有一千万美国人转向了东方宗教,九百万人涉入某种形式的精神诊疗。


第二波:新时代运动

1980年代,第二波变化在全美国爆发,其形式是新时代运动。《新时代杂志》(New Age Journal) 于1983年创刊时发行了50 000册,在80年代结束时,其发行量已达20万册。其读者有95%受过高等教育,户均年收入达$47 500。

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被这场新时代运动所吸引——包括沟通、再生、忆旧事诊治,精神疗法、新时代音乐,甚至包括作为该运动的物质诱惑的晶珠、晶锥和水晶。该运动产生了无数的文章、书籍、录音、录像、团体和研讨班。在许多方面,新时代运动是一种精神拼贴画,是从许多地方和传统中引入的精神快餐,被精神饥渴的美国人急切地效仿。

在新时代运动的早期历史中,它的某些部分看起来与“匿名酗酒者”和其他“12步法”修炼相重叠或结合,这些方法在若干年里强调恢复过程中灵性的重要性。尽管新时代的灵性与恢复运动的灵性不是一回事,但它们相互支持和加强。因此,美国朝向灵性的运动扩展得更大。关于爱、诊疗和灵性的书籍一再列入畅销书榜。沉湎于灵性旅程的复归,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从好莱坞明星到政治人物,著名人士都出来告白自己的耽迷,承认作为其诊疗部分之一的精神再导向。

一本被忽视的好书


第三波:灵性复兴运动

在1990年代初,第三波变化开始形成,它明确地区别于前两波。这就是灵性复兴运动。

1991年,托马斯•莫尔(Thomas Moore)的《灵魂的关照》(Care of the Soul) 出版,在几个月以内便上了畅销书榜。不久,市场上蜂拥而入大量关于灵魂的书籍、影带、研讨会和会议。在此之前,主要与宗教或清教徒联系在一起的“灵魂”一词,一下子从这些限制中挣脱出来,被用来描述从灵魂故事到亲密关系的每样事物。

这三波变化对于美国的灵性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它们有助于隔断宗教与灵性的历史联系,并产生了一代全新的美国人:他们懂得自己有可能是精神充实的,同事又不是宗教的。

荣格派学者希尔曼(James Hillman)曾经指出,精神和灵魂是我们经常相互替换使用的两个词,但实际上它们的含义相当不同。精神关涉高度;灵魂则关涉深度。青年时期是精神的时期,它关涉攀登高峰,为成功和成就而奋斗;中年期则是灵魂的时期,它关涉下降到深处,为生命的后一般培育新的价值观。在青年的门楣上写着:“精神研讨会”,而中年的门楣上写的是:“灵魂锻造”。 

人的潜能开发和新时代运动主要是精神的运动。它们关涉上升、成长、实现和扩展。随着出生高峰期的人们一天天长大,反映朝气蓬勃的青年精神的人的潜力运动告诉我们说,如同西格尔(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所言,我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可以越飞越高,越飞越快。马斯洛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攀登自我实现的阶梯,达到自己的最高潜力。类似地,新时代运动反映了这一代人进入青年成熟期的扩展精神,以及1980年代的乐观精神和经济扩张,它告诉我们,精神成长和经济成功是没有顶点的。

现在,到了1990年代,随着美国婴儿潮一代人进入中年,他们开始向下降落,创造了朝向灵魂的运动。

这场灵性革命在人数众多的战后出生高峰期的一代中找到了自己的人员基础。然而,如果得出结论说,这场革命只是这代人的现象,那就错了。这场精神革命是更广泛的文化上的时代精神的一部分,这种精神已经集聚了几个世纪的力量,现在则横扫西方社会,使之进入一个新世界,导向一种新的精神生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新时代运动传入台湾,王季庆联合孙春华,胡因梦出版《新时代丛书》。该丛书的开山之作是胡因梦的著作《古老的未来》 ,就是推介新时代思潮和运动的。这本著作已经断版良久,前年在台北和她说起这本书,她也不打算再版了。她对新时代的看法也已有许多修正。

胡因梦的第一本著作


“新时代运动”(New Age )是指“宝瓶座时代”(The Aquarian Age),西方神秘学认为现在是一个转型期,正准备进入“宝瓶座时代”。“宝瓶座”象徵人道主义。人类由追求社会的、物质的、科技层面的进步,将演进到注重“心灵”、“精神”层面的探索,找到超越人种、肤色、民族、国籍以及宗教派别的人类心灵的共通点,认知人类的“同源性”和“平等性”,从而达成“四海一家”与“和平”的远景。

新时代运动中几个有力的观念

一、我们皆为“神”的一部份:传统的“神”,是一种超越的“外力”,父性的、权威式的判官。“新时代”则倡导这个“一切万有”、“宇宙意识”、“生命力”、 “能量”为一切的源头、本体、本来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而我们皆为其一份子。大涅槃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我们本质上是不灭的精神体,无形无相。这个“一切万有”正如朱子在中庸导言里所说的“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往“本体”未彰显展布为“现象界”之前,在无时间无空间性中,它寂然不动时,是孕含万有的“空”,它的创造力和梦化成了现象界。而我们那纯心灵的部份进入钊肉体,来体验物质实相,心灵是不灭的本体,宇宙是“如幻如化”的现象。陆象山说过“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又说“万物森然於方寸之中、满心而发”。   

二、你创造你自己的实相:也就是“万法唯心造”。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不必受外界任何权威的摆布,不能再恕天尤人,而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起责任。外界的I切,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我们在此“自编、自导、自演”一出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好戏。   

三、肯定人生的意义:不虚无,不悲观,把人生当作学习的过程,去面对我们自己创造的“实相”。人生提供了我们的心灵能直接体验物质实相的机会,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五光十色的现象界,我们发挥创造力、想像力,最要紧的是,入世的生活,使我们生出悲悯之心。纯知性的思考必须加上人生经验、沉思反省和直接的感触才能酿成“智慧”。在人生的戏里,又不可一头栽进去地过份入戏,还得能“抽离” (detach),作一个观者,才能去除“我执”,才有希望了悟“无限心”。佛家所倡 “悲智双运”放诸四海皆准。   

四、道德的内在性:没有“天堂”和“地狱”。(除非你的信念造给你一个)。没有“人格化的神”来审判你。道德不应是规律的道德(morality of rule)而是德性的道德(morality of vertual)。孟子说“仁义内在”,道德是无条件的无上律令,是无所为而为,不靠宗教的戒律或国家社会的规定。所谓“良知”就是我们内在的“神”,每个人只要反躬自省,都明白应如何做,这就是“自律道德”,肯定了人的“性善”,没有原罪,也没有永罚的恐惧。这对传统基督教义下生长的西方人有非常的震撼力。罪恶感和恐惧只是人发明了来控制人的手段。天罗地网刹那间消失无踪,而入可以在喜悦、坦荡中做个“自在的人”。

也是一本被忽视的好书


五、心身健康是自然状态:现代医学越来越发现人身体的疾病绝大多数起自心理的因素。“新时代”更有些人主张身体的自然状态应是健康的,而疾病(disease)来自心的不适(dis-ease),因此只要自己能改变,或在他人帮助下改变心理状态,就可恢复健康。而西医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支离状态也渐进而注重整体(holsitic)治疗。   

六、环境保护:为了人类的存续问题,为了给我们及后代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空间。人们开始觉醒不能只盲目地“开发”或短视地滥用天然资源。基於“爱生命”,便得负起自然界的协调者、保育者的角色。“我们的”地球的种种变化,如臭氧层的被破坏、森林的消失、气候的失常、资源的滥用、污染的泛滥等等,几乎都是全球的影响,需要人们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也促成了“地球村”的观念。“爱生”与“惜福”当是 “新时代”的特质之一。   

七、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一切万有”的本质就是无条件的爱,是在所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概念之后的一个共通性。中国人说的天(乾)是阳性创造原则。地(坤)是阴性的滋育原则。西方宗教的“神”代表阳性的“意志”,即创造原则,而“圣灵”代表阴性的“爱”,即滋育原则。万物都生自这阴阳的交感。“新时代”倡导“无条件的爱”,是基於我们的“神性”,及我们都是同源的兄弟姐妹。这不是“贪爱”,不带私欲,不带强迫性,不是“己所欲,施予人”;而是温柔地接受,温暖地关怀,并且是由爱自己开始。认识自己内在的“圆明自性”,因而自爱自重。把这爱扩而充之,像阳光一般地普照,无条件、无要求、无批判。这种爱是不虞匮乏,源源不绝的,而且给予即获得(giving is receiving),给得越多自己越富足。“无条件的爱”简单的讲,可说是to be and let be。东方的儒、道、佛的传统里,都找得到与这些观念暗暗呼应的说法。西方正统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人,近年来从古老的西方神秘学和东方哲学、宗教里重新挖掘、汲取精神的养份,而得到了相当高明的洞见。

2016年11月3日完毕于北京野兽爱智慧居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