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船头看花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一篇文章讲清楚美国为什么要不余遗力的打压中国?

船头看花
·
·
中国目前还有6亿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人群,这个人群如果没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岗位去支撑生活,他们的生活将长期出于极度压抑和贫困的状态,这不仅仅影响到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身的状况,也将像一把铁链一样锁死其后代的观念、心态、思维方式以及生活轨迹。

稳定的就业岗位减少对两种人冲击最大,第一种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工人,第二种是背负债务的白领。拼多多异军突起,而天猫折戟沉沙,恰恰是这种冲击的侧面反映。中国目前还有6亿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人群,这个人群如果没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岗位去支撑生活,他们的生活将长期出于极度压抑和贫困的状态,这不仅仅影响到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身的状况,也将像一把铁链一样锁死其后代的观念、心态、思维方式以及生活轨迹。即便其后代因为某种机缘巧合的外力作用而获得觉醒,但要突破这种无形牢笼的束缚都会耗尽全部的精力,终生挣扎都无法摆脱这种深渊。它的无形影响将会浸透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无处不在的围墙。这种无形的枷锁比有形的边界更能消耗掉人往上突破的能力。

香港有位大富豪曾经亲身去体验底层生活,并且让电视台24小时跟拍。他认为凭借自己的勇气、才智、能力,不管沦落到什么地步,不管身处什么境地,都能破茧而出。于是,他亲身下去做了一个社会实验。他脱下西装,每一天只拿一个底层香港普通人的生活费,最开始的工作是当清洁工,结果累了一天下来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根本不足以换取足够的食物来果脯。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时间,以及所有的关注力都被迫聚焦在眼下最急迫的一日三餐上。挣的钱仅仅够租住在一个像棺材大小的空间里。他的上下铺下班之后晚上都还出去做点事,否则,挣的钱就不足以保障正常活下去。这位大富豪很快结束了自己的社会实验,坦言自己如果沦落至此,将永世无法翻身。因为他的所有聪明才智都用不上!就如同当年一个科学家下放到农村,他所生活的环境中对他的价值做出评价的体系不关心他懂得多少空气动力学知识,也不在乎他是不是能研究出两弹一星这样的东西。只有他种田的水平很高的时候,当地人才会认为他有用,否则就会认为他毫无价值。你不能怪那些人愚昧无知,因为他们的世界只关注这个,因为能量不足,他们的世界已经简化到只剩下吃饱穿暖,这对他们而言,是所有时间、精力、关注点所聚焦的地方,也是他们生存状态中最急迫的事。从来不认为大众是创造历史的中坚力量,普罗大众对历史进程的推动往往源于一种基于本能的盲目和被迫!

为什么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扶贫?因为有些枷锁不是他们自己能够突破的。如果这些枷锁一直无法突破,就会慢慢固化,并且形成坚不可摧的铁幕!正因为如此,扶贫的核心不是发钱,而是建立能够提供稳定工作岗位的产业。只要形成结构的关键支点没有被摧毁,就能形成内生的约束力,从而维持住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的内在秩序。对于人所处的生存结构而言,这种稳定的内在秩序就可能是永不见天日的枷锁。在这样的秩序中会产生一种牵引力,让置身其中的个体完成自我消耗,从而无力突破这些无形枷锁的束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贫穷和愚昧互成因果,甚至就如同硬币的两面。如果把贫穷简化为一种处境,那么就能把愚昧简化为引导自己进行各种自我消耗的牵引力。这种牵引力包括但不限于:思维方式、心态、判断力的偏好和价值观念等等。恰恰是这些无形的牵引力,引导着自己的判断和行为,从而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精准的误入歧途完成自我消耗。恰恰是这些自我消耗,让自己一直没有本钱也没有能量去改变自身的状态和处境。如果自身的状态和处境一直无法改变,那么,自身对这种牵引力的依赖就会更强,从而形成死锁的闭环!

更多稳定且收入更高的就业岗位依赖于产业的发展。假设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今天在一线城市大量年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稳定高薪岗位就不存在。同一个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学机械的入行薪资是学计算机的同学的几分之一,难道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两个人的能力落差有这么大么?显然不是!这种差异并不源于两个人而源于两个产业。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美国)要用尽全力打压你发展高利润的产业的根本原因。因为有了这些产业就能提供更多稳定高收入的岗位,而这些岗位不仅能够消化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人,还能让这些人通过这个这些岗位所提供的稳定高收入作为加杠杆的基础,然后在通过杠杆消费得起更贵的房子、车子和其它能够创造更高利润的商品,继而又拉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形成正向循环。这种循环一旦形成,就会汇聚起内生的突破力量,从而打破原有结构的束缚。

如果没有这样的正向循环,大量的劳动力为了生存只能更加的内卷,有些人甚至连内卷的资格都没有,而会过早的自我放弃。产业越低端,利润越稀薄,为了生存,利润越少就越会加剧对人的压抑和榨取。我们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737。这不仅是一种被迫无奈,而且那个生产8亿件衬衫的生产环境简直惨不忍睹。即便是那样的环境,依然有大量的劳动力自愿走进那种工厂从事这样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人要活下去,没有其它的产业可以挣到钱。所以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即便是这样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工作强度,也愿意干。为什么有7万研究生在送外卖?因为他们有家要养!当经济形势让提供稳定工作的企业大幅削减岗位的时候,没有相关的产业能够消化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送外卖他们也愿意干。

生存竞争无处不在,生存竞争的核心是突破原有生存结构的约束。然而,当你试图突破的时候就必然发生冲突。内心满是创伤的人面对冲突会极力回避,更愿意以讨好的方式去维系与别人的关系。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只要你试图突破生存结构的边界,对方作为现有经济秩序的受益者就必然要痛下杀手。在生存竞争的底色面前,所有的价值观念,所有的道德评价,所有的是非对错,都是用来争夺话语权的策略和工具。

许多人总是指责人才外流,但没有人愿意多想一步:为什么人才会外流?有些大聪明开始启动他那幼儿园水平的阴谋论,说是因为人情世故,体制问题,不尊重人才等陈词滥调。假如你是你们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你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华为决定以年薪百万招聘你去做工程师。你是选择留在村里种地,还是选择去一线城市进华为做工程师呢?再假设你上大学的学费是你们村各家各户凑的。你背负着一种人情债,此时此刻,你是选择去华为还是选择回村种地?你们村里的人集资供养你上大学,是为了多一个种地的大学生还是希望你有出息,能干一些村里人都干不了的事业?于公于私,你都应该选择去华为,而不是留在村里,对吧?!

如果没有相关的产业去消化那些用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就只能去到能够让他们的平生所学人尽其才的岗位。那些岗位也能给予丰厚的回报,从而支撑起高质量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有了相关的配套产业,有些出去的人就会带着自己的经验、成果和本钱回来创建能够让自己和整个社会更上一层楼的事业。许多村子里的人放着田地不种千里迢迢跑到沿海去打工,但是,他们家的生活改善了,他们的孩子有钱读书,不至于被迫辍学。如果有一天,相关产业从沿海逐渐向内陆转移,他们的家门口有了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他们就自然会从沿海城市回到家乡。因为那里已经有能够消化他们的岗位,也能让的技能和经验发挥作用并获得不低于在外卖打工的收入。

这恰恰是为什么我必须直面冲突去争夺更高利润的产业。只有在这些别人不允许你染指的产业站稳脚跟,自己用举国体制培养的人才才不需要千里迢迢跑到对方那里去。自己就有相关的产业和岗位消化掉,而且能够提供相应的资源让人才做出成绩。如果你一直被排除在这些产业之外,一直做低端的产业,你的人才就永远会往别人那里跑,不断为别人获得更多优势添砖加瓦。继而,人家再用这种优势来打压你,并且还能代表文明和先进并占据话语权——因为人类唯一信仰的就是力量,谁更有力量谁就代表文明和先进以及道德上的完美无瑕!

08年大规模举债修建高铁网络,将原有的电力和铁路系统全面升级的时候,本质上是一次豪赌。从后往前看,由衷的佩服当年决策者的乾坤独断!当时不仅仅是西方的学者和媒体,就连我们内部深受西方经济学影响的国府顾问门也极力反对。因为没有先例,而且债务巨大,不仅升级和建造的成本高的吓人,后期的维护和运营成本也需要更高的消费来填补。所以,这种决策是一种赌国运,赌10-20年后,我们的社会将会有上亿人能够消费得起高铁。事实证明,赌对了!不仅出现了能够消费得起高铁的大量人群,还形成了自成体系的高铁的产业和出口优势。

这就如同这些年对航天事业的巨大投入,最后接了沙特一个大单所有成本都回来了!不仅仅回本了前期的投入并挣到了利润,还形成了能够提供大量高薪岗位消化高校培养的人才的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新产业。更重要的是,它在全球唯一的技术体系之外,形成了一个能够分庭抗礼的新技术体系,这就为全球缺乏相关技术的国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所有的影响力都源于你拥有稀缺资源并且能够惠及他人!

如果这种事交给全国人民来投票决定,这种赌国运的决策永远不会形成。别说是乌合之众,就是财政部负责为航天事业拨款的处长都不理解。负责航天事业的总指挥曾经很无奈的对媒体说:我们项目的款项因为数量太大,周期太长,即便形成了决策,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也一拖再拖。他跑去找财政部负责拨款的处长,对方问他:还有那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丢在太空中?这种事有什么意义!你不能站在今天事情已经做成的角度去嘲笑处长无知,恰恰相反,他当年有这样的疑问恰恰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会成为当时老百姓口中的‘好官’——因为他更关心吃不饱穿不暖的底层穷苦民众,而不在乎太空或者月球上的事——前者才能引发普罗大众的共鸣,而后者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这样的前瞻性!

总指挥是这样说服那位处长的:你知道现在南海的情况吧?现在我们很被动,许多我们的地方已经被人占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那么好弄回来的——你如果不弄回来,就大门敞开,永远让美国堵在家门口,其它人无论大小都会见风使舵助纣为虐。你要弄回来就要起冲突,不是小冲突,可能是大冲突,是那种可能造成九死一生的风险。如果当年我们就有这样的眼光把海域内的岛礁都占了,所需要的成本非常少,收益却会非常大,拖到今天就会反过来。我们为什么要去太空,去月球?那是我们下个世纪的南海!处长毕竟是高级知识分子,是有家国情怀和一定远见的人,这么说他就懂了,所以他愿意担责任去签字拨款。如果是对普罗大众说这些话,他们会马上怼回去:关我屁事!

其实,这关乎每一个人的利益。一个人的状况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人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位置。而一个社会的状况则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产业在全球贸易分工协作体系中的位置。所有的挣扎和斗争都是为了争夺更好的位置。因为更好的位置意味着更多的收益和更加轻松的生活状态。当我们没有航空产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737。且不说做出8亿件衬衫需要消耗多少资源,污染多少环境,就说要想用这些衬衫的利润换回一架波音737,需要把成本节省到什么程度——而这种需要极度压低成本才能换回一架波音737的生产,对生产者本身的压抑和摧残又会恶化到什么程度!你是没有看过那些工厂,所以你无法理解那种残忍。这种残忍的根源并不是企业主的冷血而是深处产业体系底层缺乏议价权的无可奈何。这些工人并不是奴隶,为什么这样的生产环境依然能招到那么多人?没有监工和皮鞭,这些工人是自愿的。因为他们不干这个,别的地方甚至连这个钱都挣不到,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家庭需要这笔钱去支撑!

人总是通过苦难来感受幸福,如果处境足够的糟糕,稍微有一点改善就很容易满足。为什么我们的祖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那样得悬殊和匮乏,依然会表现出一股超出人类极限的战斗力?因为那些人经历过更加糟糕的生存环境,对于那些苦难和匮乏,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能让他们吃饱饭,有尊严,被在乎,有归属感他们已经发自肺腑的感激不尽——这份满足感值得自己在战场上以命相搏!

我们中国在对外宣传自身成就的时候,从来没有说我们在过去的40年产生了多少亿万富翁,一直说的都是让8亿人摆脱了赤贫,让多少沙漠变成了森林,每一个村镇都通了公路,每一个角落都用上了电。归根究底一句话:统治的基础源于让多少吃不饱的人吃饱了!让吃不饱的人吃饱了,这些人会感恩戴德,甚至为之拼命。而让吃饱的人吃好则比较困难,而且这些吃饱的人一旦有哪个地方觉得吃得不好就会破口大骂,会把之前的一切都否定。所以,接下来的趋势重点有两个:一方面是让吃不饱的人吃饱,它主要体现再扶贫政策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让刚吃饱的人再次吃不饱——关于这一点不能展开详细说。懂得自然懂,不懂的也会慢慢在现实中看到,序幕已经慢慢拉开。这会形成两个最主流的政策,它分别对应着两个主要人群的命运——对于后一个人群,他们有一天会突然有种黄粱一梦的感觉…

CC BY-NC-ND 4.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