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嘎拉嬉皮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是枝裕和《怪物》| 家庭,學校,社會究竟是誰造就了怪物?

嘎拉嬉皮
·
·

對於是枝裕和印象就是他是一位善於處理“家庭”議題的日本導演。他眼中的家庭並非是存在著溫暖、避風港灣的印象。在無人知曉的清晨中面對父母的缺席,孩子們必須在失去庇護的狀態下相依為命。《海街日記》中,三姐妹與異母妹妹互相照顧。《小偷家族》貧困的一家人收留了受到的家暴的女孩。無家者與有家者之間的關係,是枝裕和對於重新建構了家庭的觀念。

第一幕 : 學校中的怪物

某天夜裏,遠方的高樓冒出陣陣濃煙,火舌直衝天際。單親媽媽早織與兒子湊以旁觀者角度看著幾個街區外的大火。對於早織來說那場大火跟他沒什麼關聯,比起火災他更擔心兒子在國小的上課狀況。早織發現到湊最近經常做出異常的行為,他剪去的自己的頭髮,身上有不明的傷痕,晚上會突然消失,種種跡象,直指他的兒子受到了霸凌。

從母親的角度來看,兒子成為了體制下的受害者。他只能靠一己之力抽絲剝繭奪得正義。其中瑛太飾演的保利老師一連串脫序的行為,以及校長漠不關心只想虛應故事的行為,再次直指了學校體制成為傷害學生的怪物。

第二幕 : 人性中的怪物

正當觀眾認為事情真相水落直出之時,畫面倏忽轉到保利老師的視角。看到老師並非是十惡不赦的角色,實際上他是關心學生的好老師,在一連串的意外事件發生他只能被動的接受。在這個視角中見到原是惡人的角色,倏忽成為了失去一切的受害者。失去了女友,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尊嚴,看著保利老師的境遇,不由得興起了憐憫之心。我們則是在一個個的謎團中,找尋真相。蒐集事件遺落下來的拼圖,試圖拼出完整的真相。

第三幕 : 社會中的怪物

第三段的視角則是孩子們的視角。第一段母親的視角中我們旁敲側擊出小湊的輪廓。在這段劇情中我們終於能從主角們的視角了解全盤真相。小湊與同學依里私底下是好友,但是在學校生活卻要裝作互不相識。其中隱藏著說不出口的秘密。依里是個長得十分可愛的男孩子,與父親相依為命,但是卻受到父親言語霸凌,也因為稚嫩的外表被同學霸凌。認為自己也許真的是被置換腦袋的怪物。陽光的外表下隱藏著傷痕累累的心靈,唯一的寄託便是同為單親家庭的小湊。

麥野湊 (黑川想矢飾演)
星川依里(柊木陽太飾演)

原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卻隱藏著家庭以及學校功能的異常,一台遺落在山區密舊的破舊火車成為了孩子們的救贖,火車象徵著現代化進步的象徵,同樣也象徵旅程開始。但是一台不能夠行駛的火車,就像是擱淺的淺灘上的巨大鯨魚。兩位孩子的童年就停在此刻,他們盡力裝飾這台火車,雖然他無法執行任務了,但她仍能夠成為孩子的遊樂場。他們扮演著列車長,想像著這台火出能夠帶領他們脫離痛苦的現實,在車體內他們能夠盡情的做自己。即使依里告訴小湊自己即將離開學校,他們仍希望在時間停留在此刻。

終幕 : 後來的孩子們

呼應著本部電影的名稱怪物,究竟這部電影中的怪物是誰?在母親早織的角度,老師以及學校是壓榨他們母子的怪物,對於保利老師來說,怪物家長以及社會輿論是壓垮他的怪物,對於小湊來說社會框架以及同儕壓力是怪物,對於依里來說父親與學校讓他成為了怪物。以字面上的意思,怪物是異於常人,充滿惡意的生物。導演與編劇試圖以不同角度,試圖討論著人類與怪物之間的距離。誰是怪物?又是什麼造就了怪物?

兩位少年隱藏著對彼此的好感,試圖假裝成"常人",因為意識到跟主流不同之處,所以認為自己就是怪物。在保守的社會框架下汲汲營營的活著。是枝裕和與編劇坂元裕二在每段劇情中埋下微小謎題,最終我們了解到所有的謎團的終點是一段純潔的感情。

故事的終結,在狂風暴雨中的山區,早織與保利老師找尋到了廢棄的公車,他們知道小湊與依里就在裡面。他們無法從布滿泥濘泥濘的車窗看到裡面的狀況,落下的雨滴拍打著車窗宛如星空點點。是枝裕和的畫面總是充滿詩意,細細品嘗過後才知道其中滋味。大雨過後倏忽一轉是陽光灑落的花園,孩子們花園中無憂無慮的嬉戲。

「我們轉世了嗎?」

「沒有,我們還是原本的樣子。」

「真的嗎?太好了。」

大雨隱喻著外在世界攻擊著孩子們的心靈,面對無情的攻擊與家庭失衡,孩子只能躲進幻想的烏托邦內。等待大雨過後雨過天晴。孩子們在車體內避雨,找到了出口穿越了陰暗的下水道邁向璀璨未來。還是那片陽光燦爛的花園代表的是死後的天堂呢?

結語

從孩子最後的對話中推敲出轉世代表著死亡重生,既沒有轉世,也代表沒有死亡,他們仍然是原本的自己迎向未來重重挑戰。第一次看到結局時,筆者確實認為兩位小孩已凶多吉少,不過轉念一想穿越黑暗隧道後的光明不也是希望的象徵嗎?即使面對到重重苦難,仍然不要放棄希望。如同保利老師在學校頂樓準備一躍而下時,阻止他的竟是學生吹奏的薩克斯風樂音,在絕望中仍需保有希望,是枝導演以開放式的結局與觀眾對話,孩子們是死是活留下一筆懸念,更重要的是怪物代表的意義,與造成的社會現象。在每個人的眼中,再完美的人都可能成為怪物,任何一個偏見都有可能讓我們成為怪物的造物者。

《怪物》由是枝裕和導演,《東京愛情故事》坂元裕二編劇,由音樂家坂本龍一畫下完美的句點。除了談論日本社會中的霸凌問題外,更深入探討了檯面下的同性之愛。詩意畫面與音樂交錯之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些許亮光,風雨飄搖後仍有陽光。結局以開放式呈現,試圖與觀眾對話...「究竟孩子活著嗎?」這個答案就封存在我們心中,值得再三回味品嘗。

網站連結 :

https://castpie.com/Galahippie319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alahippie/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