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鹿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小鹿田調◆成龍-成龍溼地的前世今生

小鹿
·
·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夏耘成龍-田阿公帶我們看成龍舊景

<這裡原先不是養殖!!!>

「以前,我們都種這五穀類的稻作,像是落花生、甘蔗、地瓜、水果,以水稻甘蔗為主,會有中盤商來收購」田阿公指著一幅幅的成龍舊景,跟我們說30年前的成龍村。

那時候的成龍村,就跟其他村一樣,務農為主,少部分養殖的小村落。

而這樣的和樂景象,在1986年, 韋恩怪颱帶來的大雨徹底改變的成龍村。

我們在這一周田調時間詢問各個村民,試圖從大家的口中還原出那一天。

那時正值務農結束的晚餐時間,突然間水從前後兩村包夾而來。有些人來不及逃,僅得趕緊逃到自家三合院的屋頂避難。有些離村內大廟近些的,則是拔腿到地勢相對高許多的廟內避難。而那時,鄰村魚塭的虱目魚也乘著這海水而來,有人為了抓免費魚肉被淹死。

一夕之間,村落裡的一大部分,就此淹沒在海水底下,不見天日。

慶幸的是,此次的災害村內僅有在外傘頂洲過夜的漁工3人死亡,其餘人大多是有驚無險。

海水倒灌,淹沒了村落,原先的土壤也因此鹽化,迫使當地居民不得不轉型。

<成龍溼地,詛咒之地??>

夏耘成龍-一根根電線桿在成龍溼地中

成龍溼地中一根根的電線桿,還有一些祖墓等,這些都是曾經「人煙」的證明,在韋恩颱風吞沒他之前。

儘管此場災害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但卻在村民心中留下了一道難以抹滅的傷痛。在這片土地尚未成為「國際濕地」前,對於村民來說,這裡就是被上天詛咒的地方。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在大家合作下,取得濕地各個地主同意,成立國際濕地,加上藝術節志工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下,漸漸地才讓村民改觀。

<村民與溼地,連結與再生>

夏耘成龍-成龍溼地披上夕陽點綴的「連結」

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邀請各國的藝術家前來駐村一個月,以「自然友好」的建材,像是竹子可分解的「在地」材料,和村民以及志工一同共同完成各個作品。

一來希望能外界與當地的互動,能夠讓村民重新以不同的心態擁抱這片被吞沒的土地。

二來希望外界的人能夠更加認識成龍這個地方,以及他背後的故事。

珮甄姐也是在藝術節中擔任志工,因緣際會的留在此處的社區發產協會,與這片土地產生了全新的連結。

在國際藝術節創建後,令村民最印象深刻地是「水核心」這項作品,當地人都稱他為「三隻矸仔(sann ki kan-á)」。

水核心,讓村落與外地產生連結,成功的帶來的人潮,也打響了知名度。

當時曾發生遊客為了能更加近距離接觸水核心,因此不小心墜湖的事件。田桑卿阿公為了能讓大家更加安全的觀賞,於是號召當地的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同創建了名為「連結」的這一做竹橋。

夏耘成龍-連結與五梨跤

<半路殺出的五梨跤?>

田桑卿阿公眼神閃著自信,展示著當初「連結」的設計圖。不等我們發問,阿公就開始娓娓道來,興建的故事。

「一開始, 我們是用竹子做。不過~黑~地很硬,要先用電鑽鑽出一個洞再插竹子。」

「我們是赤腳站在湖中,吼~黑揪冰ㄟ。」

阿公放下設計書,一邊開心的說著,一邊手開始挖地的動作,試圖同時擔任演員和旁白兩角。像是相聲,又像是臨時脫稿演出的演員,逗得我們大家哈哈大笑。

「做到一半,某天冒出一個五梨跤在我們興建的路上。到底該大費功夫的把這顆小苗從濕地中移位?還是該多花點資金繞道而行?大家各說各話,停工了好幾禮拜ㄟ。」

那時阿公為此傷腦筋,某天突然靈光乍現,想出了個折衷方案,就是把原先的路暫時分叉成兩條,讓路環抱這小小生命。一來不需要重新興建,又可以保留五梨跤。

隨著珮甄姐的腳步,我們來到了環湖步道的尾聲,就是「連結」所在之處。那時飄著微雨,夕陽西下,為它灑上了金黃的色彩。

我想,這小小的五梨跤,正是成龍村村民的小小縮影,儘管生長在嚴峻的高鹹環境下,仍堅韌的生長著。


追蹤臉書,支持文章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