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文集-151】群眾自發殲寇記 (黃埔十四期一總隊 步科 駱金滿)
七七事變,抗戰興起,中華民族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舉國上下,特別是熱血青年,紛紛投身於抗日救國的洪流,我「十四·一」全體同學,都在這形勢下毅然投筆從戎,進入黃埔,獻身抗日。
抗戰,是一場劣勢軍備和優勢軍備的較量;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三大戰爭要素的實際考驗。優勢日軍,以「速戰速決」為針,我軍則利用自然條件,採取消耗戰,持久戰為指導,抗戰的軌跡完全依照我軍指導方針發展,終於逐漸轉化,移位,變劣勢為優勢,到達抗戰勝利。
回憶民國卅一年(1942),抗戰進入第六個年頭,戰略重心移到黔桂大西南地區,浙江防務顯然無足輕重。然而,日軍卻在浙江,發動金(華)衢(州)會戰。企圖誘我出兵東援,以便乘虛西擊黔桂,詭計拙劣,何以得逞?只好提前結束,撤兵他投?
日軍撤退,其中有一路經永康,過義烏,去諸暨,回杭州,這一條路線,我家鄉是必經之路,群眾的殲敵故事,就產生在我村前大道上(浙江義烏李塘村)。
民國卅一年春,我因探親回家。第三天清晨,天未大亮,忽聽「鬼子來啦」!我從夢中驚醒,披衣隨人逃上村後山崗,晨霧茫茫,不辨東西,隱約感到大道上人馬嘈雜,爬上山崗,天已大亮,登高一望,才看清大部隊日軍行軍過境,十多里長的人流,朝北望不到頭,向南看不見尾。
一個軍人立刻想到,假如手下有兵,大道兩側的山崗山坡設下埋伏,一聲令下,頃刻就可殲滅殆盡。然後,現在我是隻影東歸,手無寸鐵,哪有用武之地呢?只好白白失去一次殲敵機會,內心的惋惜,遺憾無以復加。
過境日軍直至當天下午三時才消失其背影,半小時後有人開始下山回家,忽然,又有人逃回,口喊「還有鬼子」,我上前查問:「有好多?」,回答說「三,四個」,我立刻高喊:「不要怕,這是掉隊的,後面沒有部隊了,大家衝下去,打死他......」,鄉親們一清醒過來,人人喊打,個個舉拳,頓時像山洪暴發,沖下山去,有的尾追不捨,有的頭前攔截,這三個掉隊的鬼子逃命奔跑,應接不暇,到此已是力竭彈盡,終於被群眾圍住,當場打死,繳獲手槍一支,戰刀一把,步槍兩隻,查明少佐一員,士兵兩名,群眾自發殲敵故事到此勝利結束。
故事很小,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個人很有收穫:
1. 親眼看到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敵愾精神,加深了「中國不會亡」,「抗戰一定勝」的信心。
2. 對天時,地利,人和這個戰爭要素的真理的理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