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imSu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你很物质。”与“你没有心!”

JimSun
·
物化的世界,人也变得像商品一样。追逐实体的我们在终点是什么感受?

我之前对待物品的态度很差,认为物品仅仅是被生产被占有的特权,诱导人们想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被寄托各种意义的“物质”。生活中经常有人会说:“你很物质。”表达了一种鄙夷的情绪,这个物质象征了钱、奢侈品、房子、车以及很多可以被占有的物质。

物品一定是被创造而来的,而一部分物品在创造的起始就拥有了文化属性,一些是在被主人使用后添加了附加价值,还有一些是在时间流逝过程中产生了纪念和回忆的价值。大部分物品使用后便没有价值。

所以追求物质不都是浅薄的,它们拥有价值。再从价值的本质角度看待物品价值,其实都是人类脑海里构想的,一个人追逐的物品价值象征了他的精神渴望。我不理解的物品都是我不理解的欲望构成的。

同理,追求思维、形而上也不必会是高尚的,创作文章是体力活,而这一行为的价值需要根据创作表达出的思想考量。


对物品的渴求也容易发展为对某种人类的渴求。生物角度无法完全解释很多性癖,所以需要转而向心理学求助。对某些触发条件的渴望深深植入在人的性癖中。广义的恋物癖(fetish)包含对各种人类器官的追求,这种渴望将人类视为物件。

于是在现代,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指向人类物化的性欲更加发达。物质丰富的表现是提供了各种选择,多种细分种类的情色影视、图片、漫画满足了丰富物化人躯体选择这一过程。大城市的人口聚集提供了多元化的同时,多元的基数也间接提供简单便捷的物化肉体,面对约会软件资料方格列表(grid)里大量可选择的肉体,我们有驱动去选择最符合自己性癖的,也愿意为了符合他人的性癖做出努力:整容、健身。

向着视觉美发展,成为了许多人实现自己感情价值唯一路径,他们把自己物化不仅只是 Instagram 这种社交媒体野蛮生长的后果,我认为性欲在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向着物质、视觉方向的发展,有没有可能与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节约了寻找、物色的成本,由于目前网络设备的发展限制只能传输有限的个人信息,几张照片和几句话就决定了你是否会与其共度春宵,所以视觉站了出来,成为个人魅力展现毋庸置疑的王牌。

追求什么物质体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追求相应的恋物癖表现一个人的情欲寄托于什么之上。


是什么给我们勇气去说:“你很物质?” 人本就是由物质构成的啊……

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内部有一种东西可以与物质世界区分开。“与“臭物质”不同,是高不可攀的。” 多么美好的愿望。你可以称它为灵魂、或是人心。

我们用“你没有心”来骂人,其实面对的人类是有心脏的。这里的“心”代指一种愿望,希望每个人都拥有非理性、利他的行为准则。面对物质生活的飞快发展,物质成为我们生活围绕的轴心,于是不禁地模仿物质的行动准则。人们使用效率、自律约束自己,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试图配合这个用计算器运转的世界,把自己变成老板手里的工具。继续,人们使用器械、蛋白粉、护肤化妆品使自己“物”的一面更加强壮、受欢迎,是为了配合他人审美中恋物癖的升级。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向着理想、秩序、功能奔跑,期待着尽头有着物质世界般简单的答案:多、快、鲁棒、守序。

我们还相信 心 吗。灵魂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大家不太谈论,宗教神更不必出场。大脑模式电波、神经连接集合又能否代表我们的“心”?如果我们的意识就是一堆信息——听起来比一坨肉好一些——那么在短暂的这一生之存在中,也有微微接近宇宙永恒(即宇宙法则、物理化定律)的一部分吧。追逐物质、追逐心是选择,但并不互相排斥。

物质在意识的考量下产生意义,“心”也需要人的认可才拥有价值,我仍然相信人类(或者生物)是可以与物质区分的,我想向着非物质部分靠拢而非把自己物化。就算这是一种幻觉,也会在我意识的肯定之下变得非常珍贵。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