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品讀癮】男裝麗人的悲歌──讀《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
日本的士兵會被當成護國英雄,祭祀於護國神社, 但我的部下卻只能埋在荒野蔓草中,誰也不會看他們一眼。──川島芳子
已故日本著名作家上坂冬子(1930–2009,本名丹羽ヨシコ)所著之《男装の麗人──川島芳子伝》,在終戰 70 週年的 2015 年底,以《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為書名出版了中文版,這部早在 1984 年問世的傳記,其實並非新著。
本書以繁體中文版問世的數月之前,美國作家 Phyllis Birnbaum(1945-)亦出版一部名為 Manchu Princess, Japanese Spy 的川島芳子之傳記新作,將川島芳子介紹給英語世界的讀者。可以說川島芳子的其人其事, 與自身夾雜在近代中日、日滿關係這段複雜糾葛的亂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芳子生前以及死後的數十年來,一直是各界從未停止關注的課題。
除了書籍之外,川島芳子的形象亦曾多次出現在諸多的電影、電視劇,以及紀錄片或報導中。以筆者所過眼的影視作品而言,像是 1987 年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1941-2018)所執導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90 年由已故港星梅艷芳主演的「川島芳子」;日本朝日電視台在 2003 所推出的開台 45 週年紀念劇「流転の王妃,最後の皇弟」,以及 2010 年,NHK 電視台在「歴史秘話ヒストリア」節目中,亦曾製播過「王女はなぜ女スパイになったのか?──男装の麗人・川島芳子の生涯」的主題,其他各種由台、港、中、日各家電子媒體所製作的紀錄片或追蹤報導,可說不勝枚舉。
出生於滿清皇室肅親王家族;又有著為關東軍活動的男裝女間諜身分的川島芳子;令人霧裡看花的私生活,以及遭到國民政府以漢奸罪名槍決後究竟是生是死,一向為許多讀者或觀眾所好奇。
上坂冬子曾以《東京ローズ―戦時謀略放送の花》、《虎口の総統──李登輝とその妻》兩部著作在台翻譯出版,而為台灣讀者所認識。從上坂冬子歷年的書寫中,不難發現她長期對於女性在跨國界流轉中的身分認同,以及受戰爭牽連的命運與經驗,有著高度的關懷。而這部《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雖屬舊作新刊,今天讀起來,仍能有不同的意義與啟示。
本書以當時的報刊、書信與時人著作,並走訪川島芳子在中日兩國親友與部屬,包括前清肅親王家族成員、養父川島家的親友、貼身秘書等,過去川島芳子以男裝麗人、日軍間諜活耀於中日兩地,並於二戰後因漢奸罪名遭到處決的既定形象而受批判,本書則試圖跳脫前述的這些形象,重新建構更為實際,也更不同於過去所認識的川島芳子。
先從肅親王家族在清末民初政權交替前後、中日戰爭期間,與戰後所遭遇的各種變化談起,芳子之父善耆與養父川島浪速,在庚子事變中的相知與相識,自此逐漸牽起肅親王家族成員與川島家,以及日滿雙方錯綜複雜的各種人際關聯。
由此鋪陳出芳子在幼年東渡日本為川島浪速收養、求學生活、斷髮疑雲與感情糾紛,以及其後為承繼滿蒙獨立理想,而下嫁蒙古將軍之子的短暫婚姻,並為關東軍所利用從事情報活動,到日本戰敗後被捕受審,並遭到槍決的各階段轉折與生命經驗。
從本書的考察來看,川島芳子之所以在當時,以及死後數十年仍留給世人多變且戲劇化的形象及身分,甚至多與間諜、漢奸,及其自身私生活的問題牽扯不清,主要是其背後的「黑幕」從中形塑與操弄的結果,包括日本關東軍、日滿雙方的滿蒙獨立運動者。
1932 年,關東軍通過芳子,利用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國內的反日情緒,在上海策動了「日蓮宗僧侶襲擊事件」,使得原本看來像是中日民間的報復行動,因衝突升高而導致了一二八事變,成功的將國際間的注意力由滿州轉移至上海。而在淞滬停戰協定的締結上,芳子也經由關東軍的介紹,結識國民政府軍政官員並取得情資,並從西方記者處得知國聯對滿州國將採取否決的態度,另外,也提供管道協助藏匿向她洩漏情資的國府官員。
由於堅信需要透過日本的力量復辟清室,讓關東軍得以反過來利用芳子的前清皇族的身分,從事情報工作,以及滿洲國的運作,像是芳子出任安國軍司令時的軍裝形象,與 1933 年率軍參與熱河事變,實情是芳子在當時從未有實際的戰功,安國軍司令不過是徒有虛名,也並非舉足輕重的職位,軍裝出征其實只是日軍的宣傳效果。
不過,芳子雖然協助關東軍,支持滿州國,卻也並全然非言聽計從,像是在表達日滿親善只是徒具形式的言論之後,開始為關東軍疏遠而返回日本,在日期間曾多次於《婦人公論》發表撰稿,並搭上《男裝の麗人》一書暢銷的順風車,吸引媒體關注的目光,以這種刷存在感的方式,企圖讓日本軍方再度意識到自己的重要與影響力。
另外,透過作者對相關資料的解讀,川島芳子在過去未能被了解的人性化的一面,也在本書獲得呈現,像是其所抱持的復辟理想雖然顯得不合時宜,也很難與當時中國的實際情況相容,卻也擁有希望民眾幸福的理念:
……為了那些沒人同情、失去家園田地的滿州百姓們,我懇請尊貴的日本女性們對他們投以同情的眼光。可憐的百姓們並無罪過,卻過著悲慘的生活。……
而在戰後因漢奸罪名入獄的狀態下,仍然保持冷靜的態度,盡可能由自己背負所有罪名,幫助下屬與諸多舊識逃離牢獄之災,盡力減少因為自己而受牽連入獄的人們。
時而聽命,時而任性妄為,依違在日本軍方的操弄之間,又無法擺脫這種被操弄的命運,加以部分國府要員在戰爭期間向芳子洩漏情資,戰後惟恐被揭發而因此牽扯上通敵之嫌,很難不將芳子列為除之而後快的對象,芳子也因上述種種,注定成為日本侵略戰爭中,以及中國民族主義大旗下的亂世犧牲者。
川島芳子這位在中日近代史上充滿爭議的女性,在作者重新爬梳之下,其人性化的一面得以被呈現,足見她並非過去所認為的奸惡之人,而是大時代下的犧牲者。
儘管如此,芳子生前身邊所圍繞的眾多流言蜚語,像是養父浪速的性侵疑雲;短暫婚姻的始末與私人感情生活,以及 1948 年被槍決的生死真相等,受限於資料與證詞,作者在書中只能用相對客觀的方式,羅列各種過去的通說,與自己訪談相關人士的所得,而未能有確實的論斷。因此,若是希望從本書,獲得各種八卦真實性的讀者,可能就會有點失望了。
戰爭中選擇與敵方合作的人們,往往被視為通敵的「漢奸」,但事情永遠不總是如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當歷史被化約得單純而容易理解,人們在當時面對選擇的背後,所牽涉的各種複雜脈絡,亦隨之被隱而不顯,川島芳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本文曾於2016年4月14日刊登於【故事Story Studio】網站:〈男裝麗人的悲歌──讀《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內文與段落現略有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