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隔離日記#1 物理準備再多都無法承受的心理撞擊
線上報到但沒得到電子登機證,看來我的航班不能使用機器自助自動掛行李,在櫃檯前稍微排了隊,德國機場地勤檢查了我的陰性證明,先到阿姆斯特丹轉機,荷航依然有幾個固定班次每週經曼谷到台北,其一名為技術性中停不需要下飛機。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4b4ffa0c-be51-4902-8fb0-e6bd670ee47f.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05002852-94ca-4a92-b739-98c114b570be.jpeg)
久違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之前幾乎年年兩次路過短暫遊憩,依然人來人往,從德國城市到此的小飛機也是滿艙,歐陸跨境移動似是恢復,但絕對不能說是完全恢復,人人口罩一再提醒人們依然活在病毒陰影下,機場車站等室內規定沒有所謂寬鬆,空服員會提醒吃完東西的乘客戴回口罩,機場也有巡視人員。我個人認為這些絕不能說是沒有防疫措施、當地人都不在乎、都沒認真防疫⋯可惜過了快兩年,我好似沒有說服任何人。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6d63fe2c-3740-478e-8c15-7ab0f0a226fa.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ac671533-4401-47ba-8555-ecbf5cdb11e1.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f5f1d9b9-3d3f-48c8-8940-2e4ec0da6628.jpeg)
轉機時間寬裕,本來以為會要花時間熟悉轉機流程,卻是以閃電般速度通關,一樣這個航線要走比較遠才接近登機口,還沒開放,先到餐廳區的麥當勞吃點東西,四處逛逛買點伴手禮。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7a83e38a-59e3-472c-ae7d-4ac844288f54.jpeg)
這個機場還是讓人感覺舒服好看。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5af1130-f549-4fa8-9deb-251833e0b28b.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8bc8f66b-ff13-4f47-b7a0-6e419ac7a20d.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9b77bf5a-b548-4284-9539-4f66a0af7579.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cbadbee5-58e7-4da5-a41b-e18e75d463b0.jpeg)
自行消毒手與行李的亭子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a17c3b74-39b2-4126-9a3d-1de40bc5269f.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d0b9643b-fc6a-4322-9792-c6af676a0055.jpeg)
欣賞了機場各角落,一看手機荷航的App航班資訊,還有2個小時才起飛卻顯示可以開始登機,趕忙到了登機口,人很少,拉起了排隊線間隔,被測量體溫後依指示填寫健康聲明後讓另一位人員檢查,才得到真正的登機口號碼寫在這張聲明上。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12f07ed3-f29c-4969-ae56-f19bd1e524da.jpeg)
遠遠就看到聽到台灣人了,地勤擺了桌子檢查入境需要的資料:陰性證明、防疫旅館預訂房證明、護照、登機證。
除了台灣人還有一些外籍人士正在⋯接受地勤人員的詢問與閒聊⋯⋯
因為音量不小,在周遭座椅收拾文件時可以偷聽到各種細節,我自己是被閒聊了諸如:從德國來轉機哦?防疫旅館價格如何、住哪裡、家人送餐嗎?
有些人是工作、居住地和同行旅客的關係暴露無遺⋯⋯甚至和地勤們聊到讓下一組旅客等待⋯⋯
馬上感受久違的人情味,太久沒回台灣,這點需要重新適應一下⋯⋯
登機證被蓋上ok章可正式登機了。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e60687fc-fdf3-48f0-9914-b524779ec180.jpeg)
飛的人這麼少。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59090069-c131-441d-9778-b616151b979d.jpeg)
荷航飛機餐實在難吃,疫情前我討厭的口味,薯泥裡一圓球氣味濃重(應該是菊苣,但怎麼可以那麼難吃)在後疫情時代屹立不搖貌似永恆。還是趕快戴回口罩吧。
起飛後機上還有一個小時免費使用訊息的網路,雖然非常遲緩,簡單和家人報了平安。觀察到隔幾排的乘客瘋狂噴灑消毒液,每隔幾分鐘就噴灑自己和座位週遭,送上餐點也是不停歇地往食物噴⋯⋯
我在消毒噴灑聲中沈睡,醒來看了幾部短小輕鬆電影,其中《Raya and the Last Dragon 尋龍使者:拉雅》呈現的某種美好,對比今日世界大局國家大義中我的個人處境,著實傷感。面著狹小螢幕和劣質聲響所模擬的世界也被觸動得淚流,某一次為機上的《小偷家族》和《犬之島》哭得不成人形,彷彿若是當時已知自己終將成為賊與犬。
黑暗中空服員發送小零嘴,完全沒胃口本來拒絕了,但這位非裔空服員笑著遞給我各品項。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11f08600-eb17-46a9-b3a8-dff2b28605f7.jpeg)
到了曼谷,本來預期會有更多旅客登機,結果週遭完全沒有新增乘客,與換班下機的空服員揮手道別。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710762fa-da8c-4422-8672-60c6df575f87.jpeg)
下飛機了,提早抵達桃園。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9fe29b92-a04f-4a16-bde3-843e1b63cb79.jpeg)
如果已有台灣門號用來登記入境居家檢疫的資料,結束飛航模式會收到簡訊,連結打開就是申報憑證跟第二頁的通知書,兩個截圖畫面在搭計程車和入住旅館會用到。
中間快到無法紀錄,過程非常多人力領引指道,闖關一樣,豬瘟的檢查非常徹底,隨身行李幾乎每樣東西被翻查檢視詢問有無含肉。
翻到隨身小包物事問是什麼,那是疫苗黃本呀,我為了早日能夠回來,積極打電話主動尋求施打機會,得知有路邊機動性施打就立刻疫苗注入的證明,你,你們不看一下嗎?
領到出境做唾液檢驗的單子和15天後居家健康管理的快篩試劑,通關也特地去蓋了入境章。此時沒有其他班機,雖然告示宣佈行李經過消毒需要等待時間,但也非常快領到行李,我想人實在太少了。入境大廳照著人員引導在機場室外某處檢測,像是投票的小亭子一格一人一排,對著同時開始努力分泌唾液的我們,服務人員用大聲公指示口水要吐多少份量、要把檢體裝進透明袋子,我好像回到學童時期的運動會。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6c127811-672a-43b0-8aee-f6d0ab03e2df.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5b0dcc12-319d-40e7-8389-47df57740b1d.jpeg)
原本是出了建築就不能再進去,但向保全人員表示需要領錢就被指引到台銀ATM。前往台北計程車搭乘月台,再填寫一次個資,排隊速度非常快,上車前全身被噴灑消毒,連腳底也抬起來了,這是兩年來沒有的體驗啊。
一路順風到了旅館,途中本想打電話報個平安,向司機說明但好像不鼓勵似的,因此只有傳訊通知旅館和家人。後來看到人分享,按照防疫建議,司機不希望乘客在車上交談吃東西,但是說話時並不會拿下口罩的呀⋯⋯想像一下長途旅客原來會在路上默默無言,我不過40分鐘,在車上忙著設定台灣手機就到台北,真是幸運多了。
付了台幣1000元,同時給司機截圖的入境居家檢疫申報圖,讓他回傳。
停在旅館外,司機幫我拿行李,穿著防護衣裝的旅館員工出來表示我可以直接進去,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日常生活中非醫療人員穿著白色包頭防護衣(飛機上也許有,沒看仔細) 或許因為疫情最嚴重的時點沒出門到此類場所,我真的不清楚旅居地是如何運作的,此時這位年輕的旅館員工帶來了巨大衝擊震盪,我的存在成為別人日常裡的異常,遊子真的回到台灣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avatar/820e26dd-1d31-44e8-80ec-0e23b5aedde7.jpeg/public)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