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于少年,告别于中年,一个读者眼里的金庸
与我而言金庸所有作品里,念念不忘的作品有两部。一部是《书剑恩仇录》,少女时期冲着恩恩爱爱的剧情找来原著,看完后心底冰凉。这是什么?直男陈家洛多么的冷酷自私,心里只有复明大业,侠女霍青桐也好,付出生命的绝代佳人香香公主也罢,都不过是男主政治生涯中的花边而已。
多年前看过篇评论,说《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可是我读来却觉得男主的心思深沉毒辣,更像是四五十岁的人的心境。男主人公陈家洛将香香公主献于乾隆的情节,更是冷酷无情到极点。金庸会这么写,也许反应了他在那个年龄段,或者那个时代,男性对于政治抱负和爱情的取舍的可能性之一。
第二部是《雪山飞狐》。这本小说里塑造了一个冰雪聪明却下场凄凉的程灵素的形象。程灵素没有惊人的容貌:身材瘦小、面有菜色,却有惊世的聪明,料事如神。她一次又一次用计谋庇护胡斐,甚至就连死都设计好如何在死后还能保胡斐最后一次。然而,即使如此,不管旁人如何帮她撮合,不管她如何情深款款,到死,她也只是个妹妹,只能唤胡斐一声“大哥”。
小时候看的时候,为程灵素不甘,长大了,依然困惑,总想问问金庸,塑造程灵素的这个角色、决定她的命运,背后的动机难道是一个女人的价值难道只能用容貌来衡量?聪明和深情难道不应该比容貌更可贵吗?
四大武侠小说家比较来看,梁羽生的文字最古典,但人物性格扁平、缺乏成长;温瑞安在意情节的曲折和反转,着力刻画人性的两面性,多有大义是大奸的桥段;古龙多性情,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爱恨激烈,重视意境美感和哲学思考。而金庸高于他们的,不是文采、人物、情节,而是创造力。昨天有人整理了金庸小说里的编年史,从公元前483年到公元后1780年,金庸在这个比欧洲中世纪更漫长的岁月里,创造出一个有年代、有阶层、有政治矛盾,既有家国情仇也有小情小爱的武侠世界,他有为迎合市场刻意离奇,他有夹杂自己功成名就、三妻四妾的私心,有那些身为凡人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个世界、一段1300年武侠历史的缔造者,金庸称得上是一代大师。
作为读者,对于查先生,不算是相交,只能算是通过文字的相识,感谢他的作品让我在少年时代产生了许多对侠情对小说里的朝代的向往与遐想,让我度过了许多有趣的时光;也感谢他的作品在我成年后,启发我对于社会、历史、人性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和思考。
再见,金庸!再见查先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