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苦难成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浅谈主观唯心主义

苦难成人
·
·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潜意识、灵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注意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主观意识指的是自然界内在非物质的总和,不是简单指人类思维。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英国);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国);

“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

通常我们把佛教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儒家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认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的“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传习录》

这句话往往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经典,但是主观唯心这样的范畴来自西方,用来套中国哲学总不是那么地合适。王学特别强调的是良知,所以灵明其实是指“良知”,人的主体精神、世界意义的阐释者。在人出现以前,世界是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但世界的“意义”、“价值”等则是在人出现之后产生的。也就是说,世界的意义根源于人的存在,在于有意识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和阐释。不过,王阳明强调人对世界意义的建构和主体作用,但并没有将“良知”置于客观自然事物之上,不象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凌驾于自然事物那样将自然作为“良知”的“异化”;而是强调良知与自然事物的交融汇通关系即“天人合一”的关系。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灵魂。也就是说每个自我都有一个世界,而且每个世界都是平等且相对独立的。每个世界都互相影响,每个世界的发展方向都取决于其意识体本身,而客观世界则是由这些意识世界构成,这样即无客观坐标,只表现个人意志,其认为物质不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

我们可以看看佛教经典《楞严经》,它把心与物的关系乃至宇宙人生形成的原理讲得万分透彻,你如果读明白了此书,你才知道一般人不理解的所谓“唯心主义”的真正内涵和伟大智慧。

就以佛教里面讲的“万法唯识”来讲,其含义就非常深奥。因为同一个事物,由于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世界上普通的人看事物,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的,每个人心中的世界是各不相同的。这是一。

如果人们能够用清净的心来看这个世界,那么,他就没有“观点”,而他的心中却非常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由于角度不同所以理解不同,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世界,本来就是如此的;一切执著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的人,活得累,活得苦,他希望每个人都同意自己的观点。而真正懂得万法唯心的道理后,他既解放了自己,又解放了别人。所以,能够不身在此山中,所以能够看到庐山的真面目。这就是圣者的智慧与境界。这是二。

佛教里面对于心理乃至心灵的解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唯识学”,其中将人的精神现象称为“心法”和“心所有法”,建立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等八个识的“八个根本心法”的理论建构,有时间,可以好好学习,看看古代圣人对生命、对心灵的解剖精微到何等程度!

唯心主义并非如此荒谬,不像大众和教科书一样所说的片面而扭曲。英国诗人雪莱到中年后,才把自己年轻时候否定的唯心主义理解透彻,从而感叹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唯心主义,他的思想才算真正成熟了。


再来看看尼采的语录

1、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

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

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

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2、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3、野蛮其身体 文明其精神,精神超越身体,意志超越极限,看 这个人!深藏于。 世。 时刻等待这爆炸这个世界!

4、人类是一根绳索,连接着动物和超人——一根绳索悬挂于深渊之上。 

5、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 

6、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

7、想在善和恶中作造物主的人,必须首先是个破坏者,并砸烂一切价值。也就是说,最大的恶属于最高的善。不过,後者是创造性的善。

8、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9、“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

这些话十分狂妄,充斥着唯心主义者对主观能动性的极致发挥。

我们首先理解一下尼采神的概念:站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特指基督教中的上帝,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神已经成为了宗教的符号,人类信仰的寄托,希望的存在,情感的慰籍。这就弱化了人的自我信念,强化了对神这一虚无飘渺概念的心理依赖。

其次尼采提倡的是什么?“上帝已死”即打破对外物的依赖,不管他是实在或只是概念。“权利意志”既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自我超越的强烈愿望。

具体到第9句:

前半句“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表示我就不相信神的存在,我更不需要神的存在(来寄托我的信仰),自我才有成为“自己的神”的资格,相比神我更相信自我。

后半句:“所以没有神”表示我并不是“神”,也不想成为“神”。在《查拉图如是说》中表明他的愿望是“超人”,就是希望自己包括人类这一种族超越旧有“人类”的属性,成为超人。没有必要为“神”,神反而是一种限定,更高的形态应该是“超人”“超神”。

主观唯心主义者相信我即宇宙,我命由我。

不是强者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而是你所知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大多是强者。主观唯心主义者不会被压垮,他们的信仰无比坚定,即使现在没那么强,也会始终着相信自己。

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尼采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後方生。———尼采

在了解尼采之前,我也曾说过:“唯物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发展阶段”。

尼采曾言: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阶段:

一是合群期,崇敬、顺从、仿效比自己强的人;

二是沙漠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自由精神茁壮生长,重估一切价值。

三是创造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但这肯定不是出于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自己,我就是命运。

在许多人是被教科书式教育毒害了,因为唯物主义让人没有坚定的信仰,也便于管理和统治,他们相信物质决定意志,相信金钱的力量。

而现在的唯心主义者却越来越多,他们具有知识与思想、批判性。在信息互相交织且矛盾的时代中,很多中年人也逐渐理解唯心主义了。这也符合了尼采通往智慧的三个阶段的理论。

之前我说过“唯心主义并非如此荒谬,不像大众和教科书一样所说的片面而扭曲。英国诗人雪莱到中年后,才把自己年轻时候否定的唯心主义理解透彻,从而感叹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唯心主义,他的思想才算真正成熟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