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早療評估也可以用騙的?
看了@塔拉拉 媽咪的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最近聽到一段早期療育的談話。
還記得我在之前這篇文章 提過跟一個第一次見面的媽媽聊了四個多小時嗎?我們聊天的內容有絕大部分是育兒,而其中一部分內容聊到這位媽媽的大女兒在兩歲多的時候有點語言遲緩而去做早療,早療一次療程是六次,我記得那位媽媽跟我說六次總共台幣240元,而且一次還不只是一個小時,有時候還是連續兩堂課,讓這位媽媽覺得非常划算。
由於要帶大女兒固定去上早療課,於是總是帶著小女兒在教室外面等候,小女兒因為在外面等候覺得無聊,也時常跟媽媽表示也想跟姊姊一樣進去教室上課,而媽媽因為覺得把小女兒帶離開再回來接大女兒也很麻煩,於是總是在外面默默等候,最後終於熬不過小女兒的要求,決定把沒有任何發展問題的小女兒也帶去醫院評估。
既然小女兒發展正常,那要怎麼假裝不正常呢?這位媽媽左思右想,小女兒語言發展完全沒有問題而且超會講話,於是跟醫生說小女兒的平衡感不太好,醫生測試了一下表示沒有問題,媽媽情急之下想不出任何可以掰的理由,於是胡扯了說小女兒的咬字不太清楚,然而剛好那一陣子小女兒很愛學小寶寶說話,於是在醫生面前故意把話講得很含糊不清楚,於是醫生便勉強說:「好吧!不然妳們就去上課看看吧!」
聽了以上的內容讓我有點傻眼,畢竟許多媽媽都不太願意承認自己孩子有發展上的問題,而且長期去上早療對於父母必須一直接送也是非常累人,但這位媽媽為了「方便」又「便宜」而讓自己兩個小孩長期上課而樂此不疲,即使兩個孩子都有上幼兒園,依舊非常努力帶她們去上課。
我個人是不鼓勵以上這些行為,畢竟早療是給真正有需要的人使用的,既然沒有發展上的問題,何必要佔用資源呢?對我而言,我根本連想都不會想要去騙醫生給一個錯誤評估,我認為對孩子而言是很不好的示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