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其實很好燒。
曾经的中文互联网上,流传着一段话: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着十七世纪一位诗人的警世名言:当一个社会开始烧书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社会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口!
在出口处又有一条名言:当世人忘掉这些事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些事还会发生。
我虽然极同意这段话,但对出处有点怀疑,为什么不讲十七世纪一位诗人是谁呢?
几经搜寻,发现被浇注在达豪集中营纪念地一块铁板上的是德国十九世纪诗人海涅的话:那仅仅是前戏。人们在哪里烧书,最终将在那里烧人。
不知道是以讹传讹,还是被添油加醋,就变成上面那段话了。
其实海涅的话更含蓄有深意。精警在“那仅仅是前戏”。一百年后,就在海涅的祖国德国,实现了他的预言。
1933年5月10日晚间11点,柏林的学生手执火把,列队走进歌剧院广场,高举着“性学研究学会”创办人赫希菲尔德的半身像,宛如被罢黜国王的断头像。
最后这张半身像被丢进火堆,和从性学研究学会搜刮而来的书籍一起烧掉。
当晚,德国境内有90处都燃起焚书烈焰。焚书的参加者不只是纳粹分子,还有大学生和教授们。
接下来,众所周知,就是大规模杀害犹太人的罪恶行动开始了。
书其实很好烧。
看纸张的成分和质量,燃点一般在130摄氏度左右,要点着一张纸,一颗小火柴就够,若周变温度到达233摄氏度,纸张自己就烧起来了。
1953年,美国作家雷·道格拉斯·布莱伯利就写了一部小说《华氏451度》,451华氏度就是纸的自燃点。
小说背景不是铁幕国家,也不是纳粹德国,而是今天的灯塔国美帝。
小说中的美帝,道德沦丧,低俗文化充斥,反智成为社会指导思想,书籍被视为有害物,视读书人为精神病患者,须禁锢治疗,其书籍由消防队烧毁。
主角便是一个消防员。他某次出勤,奉命烧毁一名老妇家中的大量藏书,但他因为好奇,偷偷拿了一本带回自己家里藏起阅读。
一年之后,他偷了不少书,竟渐渐成了一个会思考的人,但最终被上司发觉,只得亡命出逃,躲到郊野,却遇上一批流亡读书人,这些人的书都失掉了,却光凭记忆把人类经典著作一字不漏记下,等待有一天把书籍内容还原纸上……
这是《华氏451度》更让我动容的一点,是情感的枯竭,是人与人的疏离。
小说一开始提到一位影响主角甚深的邻居女子。
她对他说,他是特别的消防员,特别在于,十七岁的邻家女孩说:“我说话的时候,你总是看着我。我说到月亮,你就抬头看月亮,别人不会那么做。别人会掉头走开,丢下我在那儿自言自语。”
对他来说,她也是特别的女孩。女孩会在树林里漫步,赏鸟,搜集蝴蝶。她因此被送去看心理医生。
十七岁的女孩,比他三十岁的妻子成熟。他的妻子,整天沈迷于电视。他们家三面墙都是电视,妻子的愿望是,存钱,为家里装上第四面电视墙。
因为邻居女孩一番话,主角开始沉思。
二十岁起,当了十年消防员,他从喷管里喷出有毒煤油,启动点火器,烧书。十年来不曾怀疑。遇见女孩之后,生命出现问号。
之后他烧了一位妇人的上千本书,妇人殉书,为书陪葬。他震撼无比,心想书一定有什么魅力,值得书主这样追求。
一本书,写作者花费心力完成,或许付出的代价是一辈子,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观察世间和人生,写出他的想法,可他们消防员一把火,灰飞烟灭,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差错。
因为多想了一些事,也偷看了之前偷藏的几页书,主角的生命出现转折,不想再当被控制的愚民,可见知识的力量,书本的魅力,也难怪写书立言古往今来从来都是高危行业。
古今中外的焚书者,大概也就跟《华氏451度》里的美帝差不多,不乐见人民思考,认为民众只须知道一些事情,不必知道为什么,平常以电视广播接收信息就够了,而书让人思考,是必须要扑灭的。
书是知识分子写出来的,禁书烧书的急先锋、带头人也往往是知识分子,这很有意思。
就说1933年的纳粹德国,被列入焚书黑名单的作者,除了德国最有名的作家之外,外国人上榜的也不少,比如海明威。
此外,非犹太裔作家占了黑名单的六成,包罗很广,选得真是稳、准、狠,大有一网打尽之势什么人如此懂行?
原来是纳粹党内一个市立图书馆管理员出身的人,此公读书勤,涉猎广,最初专门负责选介“好书”,后来,进一步要烧书,他也能马上整理出一份含131位作者的黑名单,成为烧书运动指引。
没过多久,他就被敌对的派系揭发,有人指他几年前希特勒刚出版《我的奋斗》时,他竟然妄议,竟认为该书没有思想原创性,理论发挥未透彻。
这还得了?他百词莫辩,丢官失职,后来唯有参军上前线证明自己对希特勒绝对忠诚,结果死在了战场。
很讽刺的是,此公提名的烧书名单里,就包括了1929刚出版的海明威厌战小说《永别了,武器》。
这本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一次大战,男主角一美国佬自愿跑到欧洲战场,替意大利军队在战区上开救护车,后来看够了战争中的残酷和了无意义,决心与情人一道离开,最后结局,看了谁都想哭。
这样一本书,本来对德国有利,因为意大利在一次大战中属于与德国敌对的一方,而烧书之时,希特勒与墨索里尼还未签署钢铁条约,此书依然逃不过被烧命运,只因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话说回头。海湼那句诗很深刻,但并不反映他有先见之明;焚书继而焚人,在欧洲历史上乃司空见惯,和中国的坑儒一样残忍。
以海涅的睿智,当也料到因为自己的犹太血统,写的书终会遭焚。
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倒没有种族歧视,都是一视同仁,从来不分种族,一起烧。
不过,世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历史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勿谓言之不预也。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