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得】《蝙蝠侠》:诞生于黑暗的希望
自诺兰《黑暗骑士》三部曲后,每一任蝙蝠侠都不可避免地会被大众拿来和前者做比较。在DC正义联盟宇宙中饰演中年蝙蝠侠的本·阿弗莱克就因此有颇多争议,最后决定辞演。片方宣布罗伯特·帕丁森接下蝙蝠侠一角后,全球影迷都在翘首以盼新蝙蝠侠是否能超越《黑暗骑士》,或是呈现出全新形象的蝙蝠侠?
如果你期待看到一部典型超级英雄片,你可能会大失所望。全片有90%是阴暗的,连唯一的白天戏份都是阴沉沉的天气,充分奠定了本片灰暗的基调。蝙蝠侠的宿敌谜语人、企鹅人纷纷露相,但其实本片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些反派,而是执着于用暴力复仇的蝙蝠侠。
哥谭像一滩沼泽,一旦踏入就泥足深陷,永不见天日。布鲁斯·韦恩也困于其中,所以用暴力对抗暴力的蝙蝠侠诞生了。蝙蝠栖于黑暗,黑暗象征未知,代表恐惧。恐惧能拯救哥谭吗?这是一直困扰着布鲁斯的问题。当他在洪水中举起猩红的信号灯,他已不是哥谭的恐惧,而是诞生于黑暗的希望。
🔸史上最黑暗的蝙蝠侠
值得庆幸的是,韦恩夫妇终于不用上演被杀一幕。这是布鲁斯一辈子的心结,然而成为蝙蝠侠后,他的伤痛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使他更加困扰于“布鲁斯·韦恩”和“蝙蝠侠”这两个身份的意义。在外人眼中,他是个身世悲惨导致性格古怪的有钱人,比起他,人们谈论更多的是他父亲,“Renewal基金”的创办人。蝙蝠侠的出现的确成为犯罪分子的恐惧,但同时也成为普通平民的恐惧,并不代表正义。
在追查连续杀人案真相的过程中,他的两个身份不断遭受冲击,使他开始怀疑自己。
首当其冲的是他得知最敬重的父亲竟涉嫌买凶杀人,来掩盖母亲不为人知的往事。电影针对此事给出两个版本的解释:一是法尔科说,托马斯为了顺利竞选市长才拜托的他;二是阿福说,托马斯毫不在意名利,只在乎妻子,他根本不知法尔科会处理得如此极端。但是无论哪个解释,都无法洗去托马斯手上沾的鲜血。
更何况所有腐败和谎言都是由Renewal基金开始。只要有利益,就会有争夺和腐败。“有钱”似乎成了一种原罪。此前他对家族产业不闻不问,对女议员提议他助力哥谭市改建一事也毫不关心,只在乎用自己的方式来打击犯罪。
父亲的罪时时刻刻提醒他,他不能再继续当一个不问世事的有钱少爷,躲在庄园里捣鼓无人知晓的义警事业。布鲁斯·韦恩能做的,不是只有当蝙蝠侠这一件事。
全片中,蝙蝠侠形象出现的次数比布鲁斯多。谜语人希望通过杀人案揭开哥谭市腐败的真相(Unmask the truth);人们希望能摘下蝙蝠侠的面具;布鲁斯一直在寻找自己作为蝙蝠侠于哥谭的意义。他以为能用恐惧拯救哥谭,却把哥谭推入更深的泥沼,孵化出崇尚暴力的恐怖分子。
直到恐怖分子那句“我就是复仇”才使他幡然醒悟——成为恐惧并不能改变这座城市。以暴止暴只会酿造出更严重的暴力,让人们以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制造暴力和恐惧。当他不顾一切跃向那根电线,朝被困的人走去时,他已经找到蝙蝠侠于哥谭人民的意义。
如果洪水中带领众人前进的蝙蝠侠象征着人民的希望,那与猫女背道而驰的他象征的是一腔孤勇的英雄精神。离别时猫女字字诛心,这个城市从里到外都烂透了,光靠蝙蝠侠一人是改变不了哥谭市的。他当然知道这有多难,斗争可能毫无意义,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那条路。
因为他是改变哥谭的一丝希望,是这无尽黑暗中唯一的光。
🔸暗黑美学的盛典
有别于其他超英电影,本片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酷炫的打戏、复杂的人性,而是用出色的镜头语言和色彩光影勾勒出这座犯罪天堂的轮廓。
大雨不止的哥谭街头、昏暗的地下俱乐部、宏伟却空洞的韦恩豪宅,到处散发着颓废和冷淡。这里的人似乎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殴打、抢劫、恐怖杀人案不断,如笼罩全片的冷色调般挥散不去。
伴随压抑氛围的还有恐惧。镜头配合蝙蝠侠的自白一一掠过哥谭的各个角落,通过空间制造悬疑和紧张感。当镜头对准漆黑一片的角落,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没人知道从黑暗中走来的是蝙蝠侠还是犯罪分子,这种恐惧让人坐立不安,宛如置身哥谭。
黑色是本片主色,与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橘红色的烈火与灯光。橘红象征蝙蝠侠的愤怒,黑暗是他内心的纠结与压抑。尤其是和企鹅人飞车追逐那幕,是全片最激动人心的场景。一般商业片中的追逐战讲求感官刺激,《蝙蝠侠》则是把人物的情绪统统放大,通过蝙蝠侠的愤怒和企鹅人的疯狂来表现这场追逐战的刺激。一个拼命逃,一个不抓到誓不罢休,暗夜里唯一能看清的是蝙蝠侠眼中的怒火,直接把悬疑感推到顶峰。
结尾,蝙蝠侠举起红色的信号弹,原本象征怒火的红色成了希望,寓意蝙蝠侠心态已经发生转变,呈现出的视觉效果非常惊艳。独特的摄影风格很好地还原了这个以黑暗为基调的故事想要呈现的暗黑压抑,几个场景的构图都美得令人窒息——比如从火光中走来的蝙蝠侠,比如枪火成为枪战里唯一的光源。
超英片能有这样的美术、配乐、镜头,实属惊喜。
🔸最伟大的侦探?
虽然本片的蝙蝠侠是最贴近原著“最伟大的侦探”的设定,但同时也败在这个设定上。
撇除无可挑剔的镜头艺术,这个看似完整的叙事其实是有漏洞的。最明显的就是对“最伟大的侦探”这个形象的塑造。从谜语人第一个谜语开始,看到蝙蝠侠想都不想就答出“He lies still”,我就隐约感觉大事不妙。后面接二连三的谐音梗“Thumb drive”“URL”宛若五雷轰顶,不知该笑还是不该笑。
令人最无语的是,他追逐企鹅人引发车道各种爆炸起火,最后获得的只是企鹅人对他们西班牙语的指点。也许是前面铺垫得太饱满,以至于揭开谜底时瞬间泄气,脑袋缓缓冒出两字和一个问号:就这?
除了开头市长被杀案时展示过观察能力,他接下来查案解谜很多都靠灵光一闪,实在没有感受到他的侦查能力有多强,甚至连谜语人都疯狂嘲笑他的智商。最后揭破谜语人的阴谋还要靠配角小警察的提示,尽管这个手法在侦探片经常出现,但放在这里就让他“最伟大的侦探”的光环更黯淡了。
其实抽丝剥茧的过程挺好看的,但每次都玩谐音梗的谜底让整个追查过程显得特别蠢。如果能把谜语逻辑设置得再好一点,观众也不至于如此尴尬。
其次,三个小时的单线叙事还是太冗长了,起承转合结构不明显,整体平平。想讨论的主题太多,最后哪个都没论述清楚。
但无论如何还是瑕不掩瑜。
蝙蝠侠的人物弧光处理得很出色,猫女形象丰富饱满,谜语人的癫狂也尽数呈现。最重要的是,电影真的刻画出我想象中那个罪恶丛生的哥谭。
还有那个隐身在黑暗里,平凡又孤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