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説説Matters的問題
早前寫過自己的寫作體驗,提到自己是佛系模式,沒有特別做甚麼社交推廣,只是隨心而寫。自己對Matters和Like Coin只是一知半解,沒有特別刻意詳細了解。
不久前,覺得自己會藉應該超過一年,卻不見有續期通知,於是po了一文,希望有資深會員可以解答。結果從閱讀筆耕留言,得知一些自己一直沒有為意的資訊。原來Matters會藉是沒有限期,不用續期。而我之前付費的,是加入讚賞公民,閱讀筆耕提到我頭像有綠色外框,所以是,我這才留意到這一點,然後留意到有些會員是沒有,那些只是Liker,不是Civic Liker,我以前不在意。
事有湊巧,在此後不久便收到我會籍到期的通知,我登入户口,以信用卡付款只有月費形式,於是回覆查詢如何用年費支付。但在書信來往和嘗試續會之間,我的會籍已過期,突然之間,我的綠色外框便馬上消失了!然後我付了年費已超過一個星期,我的戶口卻沒有update,仍然沒有綠色外框。
而這期間,我仔細閲讀有關讚賞公民的説明,我發現,原來不一定要成為讚賞公民,才可以在這裏發文,和收到拍手及轉化的Like Coin。而作為Civic Liker,拍手換成Like Coin的含金量,遠遠高於普通Liker的。打個比方,一個是以美元計算,另一個是以阿根廷比索(peso)計算,大家看起來都是五個拍手,但實際上是差天共地。而最令我費解的,是沒有付費(沒有綠色外框)的人,隨時比有付費(有綠色外框)的人收入更多,如果還扣除成本之後,相差更大!那我們為甚麼要付費支持?這是個人的理解,如果我完全理解錯誤,請指正,謝謝。
即使單從付費的會員來說,即是你的部分月費會分配給你那個月的所有拍手,如果你盡拍所有文章,別人收到的實際Like Coin便會分薄。所以設計上可以讓每一個讀者,拍一至五個掌,因為這個量是會影響到作者收入的量。但一旦大家一齊拍,人人都拍五個,那這個設計豈不是多如?那我倒想聽聽那些會用不同拍手數的讀者,是因為你明白系統是如何運作,還是你以為自己是老師,喜歡評閱試卷?如果大家都不管甚麼,一拍便拍滿,那何不簡單化為拍或不拍,好像沒有分别。
從我觀察所見,文章只列出拍手數,是有點誤導,因為不同的會員,拍手的含金量可以相差很大,不是你拍五下,我回拍五下,便是大家打和,Super!這都是這陣子我多留意,也閲讀相關的文章所感覺到的,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可以算是個漏洞。如果我理解錯了,還望大家指正。其中有提過,Like Coin是由公民基金分配岀來,而Matters這邊一直沒有廣告,那這些錢是從何而來?不就是應該來自付費的會員嗎?我一開始便付費,因為他們說會費有部分捐助一些網媒,如立場,衆新聞,獨媒等,這方面我絕對認同,即使沒有回報,我仍樂意每月付費。只是如今突然了解多了,有些地方抱有懷疑。
自己是先在Medium開始寫作,當時它們亦是以拍手數計算,後來改為以文章閱讀時間,有人說因此收入減少了,但想深一層,要支持寫作,理應支持閱讀,拍手實在太容易,沒有看仍可以拍手,是完全沒有指標性。而自己在Medium的時間,可以說從未見過有人討論甚麼「互拍」的議題,或者是其他找不到文章的討論,那何以在Matters又經常有這些文章呢?有人説是沒大台的情況,這裡的發展都是大家討論過而有共識的發展。我會説這可能是仍留下來的人的共識,不認同的人會離開的。我覺得沒大台不是萬能,有其好處,自然有其弊處,有時是眾人皆醉的時候,有個清醒的人來力挽狂瀾也是必須的。
不知道是否物以類聚,我追蹤的作者不算多,但一年下來,很多都消聲匿跡,起碼也少見了,慢慢淡出是有可能。至於是個人原因,還是對平台有任何不滿意,自己便不作揣測了。現時因為自己是沒有綠色外框之身,因此這個星期忍手不拍,特別是較為相熟的,到取回外框再補回吧。抑或,我應該趁此機會,狂拍一下,看看對自己和對其他作者會有甚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