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輪台詔是罪己?還是罪他?

鱷魚把拔
·
·

即使高中新課綱下的中國史被大量簡化,幾位重要的人物依舊還是存在,像是漢武帝就一定會被提到。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曾經被書商邀請幫忙命題的我,出過以下這個關於漢武帝的題目:

漢武帝的《輪台罪己詔》內容中提到:「……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五伯所弗能為也。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索,問以所聞。……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請問:就上面這段詔書的內容中可以看出漢武帝之所以下詔罪己的原因為何? 

(A)獨尊儒術,引起各家不滿 (B)連年征戰,國窮民貧 

(C)推恩眾建,諸侯王反彈 (D)鹽鐵專賣,人民抗議。

當年,高中歷史課本比較少提到這篇《輪台罪己詔》,因此我才故意挑了這段內容當作考題。後來的高中歷史課本,每每提到漢武帝,也都會引用這篇《輪台罪己詔》,作為漢武帝晚年政策轉換的重要依據。

「輪台……罪己?」夢雪看了看我的題目後,搖了搖頭。

「怎麼了?有問題嗎?」

「哪來的罪己?」

在夢雪的質疑下,我們在網路上搜尋了這篇約七百字的詔令。雖然字數不多,但夢雪還是幫我把一些關鍵字句劃了起來,僅留底下的這一百多字左右。

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台。……曩者,朕之不明,……故朕親發貳師下鬴山,詔之必毋深入。……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你看這些文字裡,哪裡可以得出『罪己』的內容呢?」夢雪問著。

「朕之不明,算嗎?」我比著螢幕上的這幾個字。

「不算,這只能說是漢武帝聽信了謠言,發兵攻打匈奴,導致軍士死傷慘重。其實,這篇中國史上第一篇留下來的皇帝詔書,從頭到尾,漢武帝都不曾說過他錯了,請怪罪給他等等的字眼。提到罪己詔,不是應該會出現『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之類的字句嗎?但這篇詔書並沒有這些內容。」

「可是,大家都稱這篇詔書為『輪台罪己詔』?」

「大家?!」當夢雪緩緩說出這兩個字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又犯了人云亦云的錯了。

我再次讀著這篇詔書,確實找不到漢武帝認為都是自己的錯的字眼。倒是字裡行間會發現,漢武帝反而是認為他被官員引導才造成這些狀況。

「所以我才說這篇『輪台詔書』,不能稱為罪己詔,只能算是『悲痛』或是『後悔』的詔書吧!畢竟,漢武帝的個性實在不像是個會道歉的人,你都說他是個雄才大略的人了,怎麼可能會認為錯在他自己身上呢?」

「可是……。」

「回歸史料吧!這篇『輪台詔書』出自《漢書‧西域傳》,我想班固當初應該是從官方文件中抄錄過來的,因此可信度很高。但這篇詔書到了司馬光編的《資治通鑑》裡,卻硬是與同一年發生的封禪扯上了關係。你查一下《資治通鑑》吧!『輪台詔書』是漢武帝征和四年的事情。」

在夢雪的提示下,我趕緊上網搜尋《資治通鑑》,終於在卷22中找到了這一年的記載。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這一年的三月,漢武帝於泰山舉行了封禪大典,並於典禮後說出了這段話: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如果《資治通鑑》中的這句話屬實,那麼封禪後悔悟不已的漢武帝之後頒布的「輪台詔書」被認為是「罪己詔」似乎才比較合理。但這段史料僅在北宋的《資治通鑑》中有記載而已,漢朝到北宋中間的朝代中並無類似的記載。那麼司馬光的團隊們當初是從哪裡找到這段史料的呢?

「雖然不能否認司馬光團隊發現了新的史料,但我個人是認為,簡單來說,就是司馬光的團隊捏造了這段史料。」

「捏造?司馬光怎麼會這麼做?」印象中《資治通鑑》的編纂,可是司馬光的團隊經過層層考證下的產物。因此,我無法接受夢雪所說的「捏造」說法。

「為什麼不可能?就算是司馬遷的《史記》,也常為了突顯人物個性而捏造或是道聽塗說了一些不可信的軼聞。所以司馬光為了讓《資治通鑑》更能『資治』,而將帝王形象做了些微調,這也是可以接受的。」

「為了資治而捏造歷史?」我對於夢雪這說法感到很詫異,畢竟一直以來我都把《資治通鑑》是為正統的歷史書。

「雖然古代中國是少數很重視歷史紀錄的國家,但對他們來說,歷史的功能就是鑑往知來,而不是求真。因此古代那些歷史學家會如此調整紀錄,或是說捏造,都是有可能的。畢竟,著書目的更為重要。」

從小總覺得,讀一本史書就是要多了解過去,但總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這本書的著書目的為何?如果遺忘了這點,那麼讀起書來就容易被誤導。因此,像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是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也就是這是一本要表達司馬遷的「思想」的著作。而班固的《漢書》則是因為「雖堯舜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後揚名於後世,冠德於百王」,因此有歌頌漢朝的目的在。至於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更是為了「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是本資助帝王治理國家的書籍。如果忘了這些成書目的,而只埋首於書中,就會產生誤解。

此時,我突然想起了108課綱,因此順手查了查這份課綱的社會領域理念:

「社會領域的主要教育功能為傳遞文化與制度,培養探究、參與、實踐、反思及創新的 態度與能力;其理念在於涵育新世代的公民素養,以培育公民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做出迎 向「共好」的抉擇,並具社會實踐力。」

而99課綱的歷史科目標則是

「一、引導學生認識重要的歷史知識。

二、培養學生具備蒐集資料,探討歷史問題,進而提升其歷史思維的能力。

三、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

四、認識世界重要的歷史發展,培養學生尊重各種文化的開闊胸襟。

五、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充實其生活內涵。」

可見,相較於之前的99課綱,新課綱似乎更強調「實踐」能力。因此,身為老師的我,該如何在課堂上往這方面呈現,則是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讓我幫你做個總結吧!歷史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每每某個時代特別強調什麼,表是那個時代正缺乏什麼。」夢雪的總結似乎話中有話的感覺。

可否請各位讀者想想,今日的這個時代,是個標榜什麼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真的缺乏所標榜的東西嗎?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