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閱畢清單無雷分享_汗水、雨水、淚水交織的人生路程
忙得昏天黑地的10月只讀完4本小說。
1.《一路》(上)(下)
原本看似難讀的歷史小說,因為作者幽默的敘事手法而變得有趣極了,甚至連馬兒都超有戲!劇情出乎意料地緊湊,上下兩集就在又爆笑又緊張又感動中讀完了,對這個教科書裡死板帶過的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的極其繁瑣又勞師動眾,而且動輒危及性命……(→分享文)
2.《大雨如注》
城市就是這樣一種東西:任意找一個觀察點,城市都會把本質和盤托出,在車輪滾滾之中盡現世間萬方。
本書集結了畢飛宇近20年間(1994-2013)的短篇之作,12個短篇小說可大致分為兩類,一為探討現代教育與家庭隔閡,一為描寫城市人的情感湧動。
印象較為深刻的兩篇:
<大雨如注>探討了父母功利式的教育、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心態、內心自卑的深淵;也道出子女藏在驕傲下的自卑而不容許自己不夠好──自卑是一塊很特殊的生理組織,下面都是血管,一碰就血肉模糊。
<遙控>裡描寫胖男子全面遙控的科技化生活與愛情,他說,我們能利用遙控捉住春天,五花大綁地扭到沙發上來,我們還有什麼不能遙控?那樣的幸福生活離我們已經不遠了。那一天來到的時候,我們除了心跳和眨眼,什麼也不用我們勞神了──而現實是:科技再方便,終究也有給不了的東西,而且,倘若真的能全面遙控人生,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
當中最喜歡的兩篇:
<彩虹>
一對老夫妻老鐵與虞積藻,幾個孩子遠在國外,因為思念而買了四只鐘,將時間播到北京、溫哥華、舊金山和慕尼黑,遙想著時差裡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一天,兩夫妻平淡無波的生活因為隔壁父母不在家的小男孩而起了一些漣漪。
畢飛宇曾說:「短篇像美少女,含蓄而意在『言外』。」而這個故事的最後,老鐵說了一句,「他說,我們家的時間壞了。」讓我不禁讚嘆真是含蓄又充滿言外之意的美少女!
<生活在天上>
養了一輩子蠶的蠶婆婆離開家鄉搬到兒子城市裡的住處,在二十九樓過著腳踩著雲、如神仙般頭暈目眩的生活。母子二人時常相對無語,文化世代隔閡與不適應的生活令蠶婆婆心中鬱悶至極,直想找陰間的死鬼問問:她都成神仙了,怎麼就有福不會享?日子過得這麼順暢,反而沒了輕重,想哭又找不到理由,你說冤不冤?
蠶婆婆入夜後總是坐在床沿望著窗外的夜。看久了就會感受到一種揪心的空洞,一種無從說起的空洞。這種空洞被夜的黑色放大了,有點漫無邊際。星星在天上閃爍,淚水湧起的時候滿天的星斗像爬滿夜空的蠶。
蠶婆婆思念起家鄉與養蠶的過往,兒子便以高價購買蠶與桑葉,讓蠶婆婆在新時代大廈裡展開養蠶生活。她向送來桑葉的女人自誇「兒子孝順,花錢買下了鄉下的日子,讓我在城裡過。」看得我滿腹悲涼,結局的突發意外更是令人不勝唏噓......。
3.《推拿》
盲人,有時活得比健全人更敏銳、更敏感、更透徹、更明白、更認命,卻又不失炙熱。當他們撞上了愛情,有時比誰都勇敢狂熱。(→分享文)
《大雨如注》的閱讀體驗比較像不撐傘走在毛毛細雨之中,惆悵的心情多一些,閱讀《推拿》則像裸身承接傾盆大雨,衝擊性十足的文字雨打在身上,很痛(快)。
無論是短篇還是長篇小說,畢雨飛很擅長描寫市井小民的生活與心境,對坐落於城市各個角落的家庭模樣描繪得入木三分。不過畢竟《大雨如注》的寫作時間跨度較大,有幾個篇章稍微不那麼成熟,不過也因此可以感受到這個作者不斷在進化。
如要打分數,大雨4顆星,推拿5顆星,我很慶幸自己是先看《大雨如注》再看《推拿》而有無比驚艷的感受,如果反過來讀,大概會因為落差而略感失望。
4.《清單hold不住的人生》(電子書)
她這輩子每天都把窗戶擦得乾乾淨淨,好看清全世界。
但是這個世界並沒看見她。
布蕾瑪莉個性一絲不苟,利用清單管理每件大小事,絲毫偏離計畫都令她無法容忍。她用心經營家庭,凡事以丈夫馬首是瞻,意外發現丈夫外遇後,做出清單上沒有的選項──在六十三歲時離家出走。
出於害怕孤獨老死而無人發現的恐懼,她為自己謀得一份工作,來到因金融風暴而蕭條不已的博格小鎮,遇上一群熱愛踢足球的小鬼、經營披薩店兼修車廠兼郵局兼雜貨店兼旅館的路人甲、酗酒的盲眼前足球女教練、親切有禮且不掩飾好感的警察、地方小混混等等,事情一件件脫離她的清單的掌控,卻讓她審視過去為他人而活、在打掃中流逝的人生,試著重新找回自己的聲音.....。
曾經,我也是另一個布蕾瑪莉,凡事都要經過一番周詳的計畫,視情況擬定各種ABCD方案,不照計畫走就會焦慮難耐,但是人生的許多意外插曲讓我了解到,試圖全面掌控所有事物是一種傲慢,也因為總想著要按計畫執行,反而讓自己在面對突發狀況時,失去靈活應變的能力,又因太過苛求而搞得壓力山大……所以,這幾年很努力讓自己從清單/計畫中解放出來,稍微比較願意接受不按部就班、不謹慎規劃的模式,減少許多煩躁的心情。
雖說我頗能理解布蕾瑪莉的執著,但若在現實中遇上了,她那種不知變通近乎偏執而白目盧小小、令人抓狂的潔癖、說話又三兩句不離肯特(丈夫),我恐怕會有翻不完的白眼,還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去掐她脖子大喊:妳煩不煩哪!而她肯定也會受不了我生活得這麼不講究,彼此互看不順眼……。
不過,菲特烈·貝克曼筆下的角色似乎都有個特性:極度討人厭,但是深入了解後又能理解,甚至忍不住愛上。(還記得《明天別再來敲門》裡那個可愛的老頑固歐弗嗎?)(→分享文)
我喜歡《敲門》裡歐弗的婚姻,兩個不同的人卻能因為愛而互相包容,美好得近乎理想,而在《清單》裡,作者寫出家庭的另一種面貌,單方面不斷地容忍退讓,最終只守住滿懷的裂痕,十分貼近現實。
所有的婚姻都有不美好的一面,因為凡是人都有弱點。要跟另外一個人類共同生活,你就得學習用不同的手段對付這些弱點。譬如,你也許能體會出,弱點有點像非常沉重的家具,而你得學習如何繞著這些家具外圍打掃,維持屋子很乾淨的錯覺。
當然,灰塵仍會以肉眼無法察覺的速度累積,但只要客人不留意,你就也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直到有一天,某個人不經你的同意挪動家具,一切就此攤在眼前。灰塵、刮痕、木頭地板上無法修補的裂損。這時候已經來不及補救了。
在了解布蕾瑪莉背後的故事後,才知道那些強迫症的清潔行為裡,隱藏著無限的憂傷與孤獨。看著她從兒時壓垮家人的那場意外中一路走來,看著她在婚姻裡失去了自我,看著她即便離開家門仍左一句肯特右一句肯特、手指不斷摸著長年戴戒指所留下的白痕,看著她用毛巾、枕頭摀臉痛哭,都令人不捨。
文中有句話說,「肯特的個性稍微快活點,該死的,布蕾瑪莉的個性就正好見鬼的負面。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當你永遠不用幫別人收拾殘局時,自然會很樂觀。」雖然布蕾瑪莉老是批判自己該死的個性,拿肯特與自己做對比,我卻覺得她有那麼一點可愛,而肯特只讓我厭煩,反正無論如何我都無法喜歡/超級討厭肯特這個人的各種自以為是!(激動)
年歲這東西的習性就是這樣。並不是布蕾瑪莉沒有夢想,而是當她某天早晨醒來時,發現那些夢想已經過了保存期限。
妳得知道,如果一個人只是站著看,那麼他心裡準備好跳的時間只有那麼一瞬。如果敢跳的話,那麼就是敢跳。但是如果只是等待的話,那麼永遠都不會發生。
她想知道,做哪個選擇比較需要勇氣:選擇往下跳,還是選擇不跳。
除了婚姻與家庭,書中的另一個重點在於「改變、抉擇的勇氣」。我們常說趁年輕還經得起失敗時多挑戰多冒險,年紀大了顧慮就多,便很難做出改變。但,我們體內的那把火,真的會因為年紀增長而滅去嗎?
一個痛恨改變的人,卻在六十三歲時脫離原本的人生軌道,跳脫多年的主婦身份,時隔數十年再次求職,需要多大的勇氣?光是想像就讓我頭皮發麻,因為,我和布蕾瑪莉一樣,面對機會或挑戰時,往往是「不是會跳的那種人」,是那種排拒冒險與挑戰、不愛嘗試新鮮事物的人,通常都是迫於無奈或是大腦短暫被外星人綁架才會做出這類行為。如何在六十幾歲時(別說六十歲了,年紀減半可能也沒那麼有勇氣)還能做出翻轉人生的重大改變,釋放出巨大的動能呢?
不過上帝才不管人能不能、想不想,還是會毫不留情地把大小石塊往每個人的人生之路扔,絆倒後,終究還是要爬起來的。捨去清單與秩序後,打亂的計畫反而引領布蕾瑪莉走向一條未曾想過的新道路──這讓我憶起幾年前自己從職涯危機中另闢新路的經歷,如今回想起來,那些石塊也不是那麼可恨,因為若不是被絆倒了,還真沒想過另一種可能。閱讀的當下,我默默期許自己,希望即便再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還能有勇氣踏上不同的道路,而不是因為畏懼而委屈求全。
順著故事的走向,結局大概不脫那幾種可能,就在我心裡暖呼呼、帶著微笑要迎接溫馨大結局時,作者卻用出乎意料的劇情走向狠狠往我的笑臉上甩過來,讓我在倒數幾章停下翻頁的手,難過又生氣地全身發抖。最後是在感動又心揪的矛盾心情中緩慢讀完,不禁感嘆,人生路上不乏殘酷與絕望,卻也處處蘊藏著微小的希望與溫情,然而,我們永遠不知道等在下一刻的是巴掌還是甜糖。
這是一個溫馨感人又悲傷的故事,講家庭、講婚姻、講夢想。作者以一貫的幽默口吻,把人生的苦、無奈與悲傷攤出來,卻也力訴人生不僅僅如此,世界不完美,但仍有其美好溫暖之處,即便是不具社交能力、缺乏幽默感、不善言辭而總是令人誤解或惹人發火的布蕾瑪莉,仍會接收到善意與接納,世界這麼大,總有一個能承接自己的地方。
P.S.整個故事繞著布蕾瑪莉打轉,不過其實我最愛的角色是米薩,不提,是因為一提可能就會不小心爆雷,有興趣的人請自己去讀吧! P.P.S.朋友前陣子第N度邀約我去嘗試一件新鮮事(之前已被我回絕了N次),當時正好在閱讀這本書,結果有股力量莫名推動我的脖頸,讓我點頭答應參加,結果是個非常美好的經驗,不禁想感謝一下布蕾瑪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