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曼底到台湾:诺曼底登陆80周年,我们在到底纪念什么?

林晓康
·
·
IPFS
仇恨会让人热血沸腾,而理智的妥协和文明的分歧——任何在法治下自由生活的健康社会的基础——则不会。

本周,在诺曼底海岸多维尔举行的仪式上,48名当年的美国老兵站在将军面前,他们中最年轻的98岁,大多数人都已100岁或以上。老兵们坐在轮椅上,敬礼时动作轻快。

八十年过去了,其中很多岁月都在沉默中度过,因为战争的记忆可怕到难以讲述。今年是诺曼底登陆80周年的纪念日,八十年前这场战役改写了人类社会战争史上的传奇。

1944年6月6日,那些来自远方的年轻人在诺曼底悬崖上冒着纳粹的枪林弹雨爬上岸,在当时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是英雄。

27个多月以来,欧洲大陆上的这场战争夺走了成千上万乌克兰和俄罗斯青年的生命。尽管苏联红军在打败希特勒的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俄罗斯却未受邀参加这场纪念活动。而普京在十年前曾参与纪念日的活动,如今他却逐渐走向极端,在谈论核战争。

诺曼底登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诺曼底战役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士兵们曾在篱笆中曲折穿行,这些篱笆至今仍分割着田野,昆虫在阳光下繁衍生息。

在诺曼底,数千名为了让盟军在欧洲建立一个小小立足点而丧生的士兵随处可见,他们的黑白照片被贴在从科勒维尔河畔通往奥马哈海滩的美军第一师公路的木质电线杆上。他们年轻的脸庞充满天真和希望。而法国散文家罗兰·巴特指出,每张老照片中都潜藏着灾难。

也许,在新冠大流行病结束仅仅两年之后,世界已经不需要什么来提醒我们,被历史的狂风卷走、一切既有设想崩塌、感受到自由和生命的极度脆弱是什么滋味。

就像同时来自中国大陆的两群人,彼此间的生活差距十分明显。但是,那些过的不好的人却总希望你继续它的“苦日子”。

仇恨会让人热血沸腾,而理智的妥协和文明的分歧——任何在法治下自由生活的健康社会的基础——则不会。

如今,西方社会的许多政客都毫不犹豫地利用这种情绪来攻击“他者”。

大国主义与小民冲突永远是不可调和的。号召性的国家口号总会与小民主义相矛盾,但是所有人都会认为宁愿带有“小市民的思维”也不愿意“去相信号召的存在”。这似乎就是愚昧与文明间最明显的分界线。

即便是这样,世界在经历多重地缘政治冲突重组之后,依旧是面临着来自地缘冲突的压力。

而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纪念“二战”的这一关键时刻提醒着世界,人们曾不惜牺牲一切是为了保护什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晓康China correspondent/photographer ~safety-email:tg.moody606@passinbox.com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