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制度的兩難
應該不少人抱怨過台彎的教育:升學主義、吹捧補習……等等。大家也應該很常聽到「看看北歐是怎麼作的?」
其實,教育部也不是瞎了,這些其他教育體制對學生的感覺他們也不是不知道。但是如同所有國家的教育部,他們遇到一個兩難。我們看到北歐、美國和台灣等東亞國家教育制度的差別基本上就是這個兩難的選擇。
選擇自由開放還是教育水準?
- 美國和北歐:自由開放
美國和北歐的國家主要是選擇自由開放,期中最開放的可謂是瑞典(曾經有位瑞典少女因為不滿政府對氣候問題坐視不理而發起全國罷課呢!)。他們的宗旨是可以利用相較於其他國家多餘的課外時間讓學生自己摸索自己的志向,學校內的課程也比較注重利用團隊合作至做出Project讓學生在過程中真正理解。
你課外的時間也不能閒著。在你申請大學前,你必須去考遠近馳名的學術水準測驗考試(SAT),類似像學力測驗一樣測試你相關科目的基本能力。你申請大學時他們多半會參考這些數據,但大學們也很注重你平常放學後都去哪裡作了什麼。例如如果你申請醫學系,你提供證明說你去醫療研習會旁聽等等,可能就會加分。還有很重要的是你的履歷表自我介紹。如果你的履歷讓他們相信你很有熱忱,說不定還也真的會加分。
順便說一下,你如果以為美國學校沒有考試就錯了。從小學開始就會有一些單字考試等等小考,但不會很多。到了國中就會有類似段考的東西,但我猜美國人應該不會看重的像台灣人那樣吧。
- 台灣和東亞國家:注重教育水準
這句話字面上可能比較不容易理解,但你看完這段就會理解了。總而言之這種制度的宗旨是利用統一化(某種程度上啦,課本還有分廠商真很不方便)的教育來讓全體國民達到一定的教育水準。但相反的這種教育體制也就缺乏自由性。好在現在學校大多有社團,還是可以稍微摸索一下自己的興趣啦!
至於現在的108課綱又是什麼呢?就我的理解,這個課綱主要就是兩個字:素養。希望透過教育讓學生可以真正理解而不是死記,進而提高素養,有點向人要培養氣質的概念吧。他們也希望讓學生對事物的理解不要只侷限於課本,所以你看評量的素養題通常比較難是因為它們混入了課外的元素。
你可能會覺得好像這種統一化的教育體制好像也沒什麼用,還是有一堆人學習一塌胡塗。但是想想看,你沒去上過歐美的學校,你怎麼到呢?畢竟成功的人很耀眼,但失敗的人往往不會被看見
好啦,那今天的文就到這邊,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教育部位什麼要持續這種看似很不好的教育政策,但是如果大家還是不能理解或心懷不滿我也都尊重,畢竟我也是煩過的。大家學習上有任何建議也歡迎留言分享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