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火鳥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2018 零時政府高峰會心得:開放很棒,前路仍漫長

火鳥
·
·

原文:g0v.news

零時政府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一個團體,聽說當年三一八學運時,衝進立法院後就是 g0v 的成員幫忙架起無線網絡,讓議場內外可以保持通訊。剛上大學時,聽學長姐說,當時做出平台協調運動現場各處的人力也是g0v成員的功勞。沒有技術人員的協助,三一八大概也無法維持這麼久,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吧。所以這次能有機會參與到2018零時政府高峰會是很開心的,也希望能一揭之前的神秘,看看工程師們如何進行社會實踐。

(Photo:CC BY 4.0- g0v Summit 2018 紀錄組)

本屆高峰會給我最深的印象有兩點:

第一點是「技術」:一個會場的資訊傳達,就運用了共筆、網路直播、同步口譯、即時字幕等四種方式,考量到有各種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了對應的資訊管道。害羞不敢直接提問的人也可以在 sli.do 上留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或疑問。這些都是很勇敢的技術應用,我也在很多場次參與了共筆的編寫,試著盡一份力。與不知在哪裡的人,一起完成一份會議的紀錄,寫錯了的地方會有人幫著修改,忘記拍下來的照片,也有人可以幫忙補上,共筆真是很特別的體驗。

第二點是「行動力」:大部分會場都是針對已經發生的行動在做分享,碰到偶爾幾場還在提問階段的議題,台下的參與者們也迫不及待地要問主講人:「現在該怎麼辦呢?從哪裡開始做呢?」。箭都早就飛出去了,我們看到的是不同議題上的行動者,興奮地來推廣他們的科技工具和成果:例如Cofacts,針對目前時興的假新聞議題做出了能自動回覆查證結果的 LINE chatbot,這次也在會場中教大家如何為查證新聞盡一份力。「安全的公民科技」場更是直接叫大家拿起電腦,安裝一個個可以用來屏蔽追蹤器,捍衛個人隱私的工具。沒參加到這場演講,也不必擔心,他們在門外辦起來資訊安全健檢站,三天時間內都歡迎大家前來諮詢。還有很多很多,各個團隊充沛的能量都差點讓我懷疑,資訊業真的很剝削嗎,為什麼工程師們可以用自己的時間做這麼多事。莫非有什麼精神時間屋?!

以上是我對2018零時政府高峰會最喜歡的部分,一群有行動力的人,一群可以使用的技術工具。哪一種能夠單獨存在就很棒了,更何況是兩者結合在一起。要達成社會改革,差不多了吧,看上去甚至連革命都能完成呢。政府太爛自己做一個嘛,還求什麼其他的呢?

很好,勝利就在眼前,一個更好的社會將要出現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我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視角來看,並不覺得如此。

本屆高峰會的主題「開放了?然後咧!」,意思是說開放數據、開放資料,大家都能參與其中,只是問題解決的第一步,然後要拿這些資料做什麼才是最關鍵,最需要思考的。

(Photo credit:sreen shot)

「投票指南」為例,讓一般民眾能夠瞭解候選人的基本情況當然是件好事,但是然後呢?公開的是政治人物以往的政治獻金數額、各項缺席率、議員建議或配合款、提案表決資料等,第一屆參選的人物只有登錄的學經歷和政見可供公佈。選民們看到這些資料,會如何思考,投票指南如何改變他們的投票行為?到底是哪些人會看「投票指南」網站,是否僅僅局限在部分同溫層內?公佈這些資料已經足夠了嗎?或者,是否公佈的資料其實反而太不全面了呢?畢竟,政治獻金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收得多可以是有人望,也可以是鋪張浪費的結果。對於首次參選的政治人物,可供參考的制式資料太少,是否反而不太公平呢?另外,網站的資料邏輯是以一個一個參選人為基礎建置的,而沒有各政黨整體的資料分析。政治明星的光環太容易被顯現,小黨的參選人們沒有往屆資料,蒐集上比較困難導致資料相對少很多,太容易被忽略了,這其實對於民主政治來說是很危險的事。

我寫下這麼多問題不是要指責「投票指南」網站,他們已經做了很多事了,光是架設這麼一個平台彙整政治人物的資料、開放大家編輯,這已經很棒了。但是,光做出什麼東西出來,還遠遠不夠。以上所提的那些問題更應該被思考、分析以及討論。在我看來,工具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基於特定的問題,基於特定的分析視角而被做出來的。如果只是積極在製作、應用一個個工具,而不分析最初想到要用工具來解決的問題本身,那麼實際上是本末倒置的。我想,這應該是本屆大會「開放了?然後咧!」所要提醒的。然而,可惜的是,大部分在會場中出現的專案都沒有處理問題分析、成效反思這個部分,介紹技術細節、介紹應用、端出一盤好物仍然是主流。

(阿龜微氣候天眼通海報,Photo credit:阿龜微氣候天眼通)

我感到最不解的一場分享是「阿龜微氣候天眼通」,這原本是一個很棒的開源專案,有很多參與者貢獻自己的力量,可是最後卻被商業化、閉源化。講者是開源時期的積極參與者,後來在商業化時被趕出了隊伍。他在場分析開源社群與企業的合作關係,對這個經歷感到非常遺憾,希望以後的開發者能有更多的溝通,更好的協調,避免類似的悲劇。在我看來,這有道德上的疑慮,把一個本屬於公共領域的集合了眾多參與者智慧成果的專案搶走了,變成了自己家企業的商業產品。即便開源有不同的授權規章,包含商業化的條款,但事前沒有說清楚就可能會造成類似的狀況。經歷過這種事情的參與者,知道了自己的成果可能會被搶走,誰還會再有意願參與開源專案了呢?這是該憤怒的事情,該去反抗搶回來失去的東西。可講者卻只能無奈地提出溝通、協調這些不痛不癢的教訓。我實在非常不解,如果開放之後就只能眼看著被商業化收割走,那麼當初努力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註一)

我想,問題可能就是出在太快提出行動與解決方案了吧。行動者沒有先做清楚的定位,就急著殺到前線,很容易淪為炮灰。更不幸地,可能還會打到自己人。不過,意識到這些問題的人還是有的。第三天「群眾智慧 」場次在批評政府轉型成技術平台,推卸了自身責任,第二天的「社群夢醒時分」中鄭婷宇所寫的論文也在反思 g0v 的運作模式。不過,這些反思與批評場次的主要講者,都不是技術領域人,而是所謂的「麻瓜」,政治所研究生、獨立研究者、NGO 成員等等。你說,這是不是也挺好呢?大家各司其職,社會政治領域的人去做反思與批評,工程師們去提供技術工具。或許,這樣真的可以流暢運作。

但我想,這個現象並不符合 g0v 的初衷吧。用數位工具取代政府,人人都有機會參與政治事務,不正是要反對這種專業主義嗎?應主張的是,人人都可學會Coding,製作自己的技術工具,人人也都可以進行批判分析,不應只當工具人。所以,我不是很喜歡「麻瓜」這個詞在會場中的使用,因為「麻瓜」不可能變成巫師,這是天生註定的。但是人人都可參與政治,人人都可賽伯格。

以上是一點個人的心得想法,衷心希望開源社群能發展得更好,成為一股獨立的力量,去批判現實,再造一個公平、民主的社會。

*註一:阿龜團隊的說法:【是社群,也是企業:阿龜微氣候的初衷與堅持】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