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旅行] 紐約第九天:蘋果、蘋果、聖約翰大教堂
紐約時間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紐約的第九天, 也是人在紐約的最後一天。
說回昨天搭乘環線觀光遊輪欣賞另一個角度的紐約,晚上回程一樣是走M42公車回中央車站,再搭綠色4號線地鐵。
一進車廂,發現有街頭藝人在車內進行魔術表演,進入尾聲,大家齊聲鼓掌,表演者跟著收錢。當天稍早曾經搭錯綠色6號線,在車廂內看到的是一名非裔男性大聲唸著耶穌什麼的,就在感覺大家怎麼忍得住時,有個非裔女性朋友的歌聲竄了出來,持續不停歇,那耶穌的叨唸基本都被蓋了過去。
地鐵車廂裡什麼都有,挺有趣的。
回到旅館之後,看到上週五紐約出現暴雨與閃電時,台灣和希臘等全球各地陸續出現巨大閃電,心底想著氣候的變遷如果弄成快轉紀錄片,找不找得到接下來的軌跡呢?甩甩頭不繼續思考這個太難的問題,因為我離開紐約的飛機是27日午夜11點55分的飛機,旅館中午12點就得退房CHECK OUT,傷腦筋行程該怎麼安排。
在臉書上發出這樣的疑問,對紐約頗熟悉的伍臻祥大哥,推薦了大都會博物館在曼哈頓北邊的分館:修道院博物館(The Met Cloistors),說專門收藏基督教藝術作品,同時提供另一個選擇:聖約翰大教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t.John the Divine),說比聖派翠克教堂(St. Patrick)好看十倍。
這建議來得正好,我對修道院博物館的興趣沒那麼大,但對聖約翰大教堂倒是頗為好奇。去MoMA的路上有稍微瞻仰了聖派翠克教堂的外觀,新哥德式風格頗吸引人目光,在旅館用網路查了一下,聖約翰大教堂在曼哈頓阿姆斯特丹大道上,旁邊還有常春藤聯盟的哥倫比亞大學!剛好一起逛。
在這同時,因為工作關係對蘋果系列產品有很好的印象,之前一直錯過蘋果專賣店(APPLE STORE),就算到中央公園有看到第五大道上的專賣店,卻沒進去朝聖一下。想了想,這趟紐約之行原本計畫去的區域,蘇活區(SOHO)還沒完成,那邊也有蘋果專賣店,記得是遺失在飛機上的導覽書推薦,乾脆排一排都去好了。
睡醒後準備退房,CHECK OUT前打包行李,發現被我幾乎天天踩、踩了快三年的涼鞋已經塌底,哎難得有21.5公分大的涼鞋呢,真是捨不得,就算一步一腳印,這雙涼鞋的舒適度不比布鞋差,但既然已經壞了,決定放她在紐約流浪。
用練習了一晚上的英文句子「May I leave my luggage here for hours? I will pick it up at 5:00PM.」,順利把行李寄放在旅館櫃檯,就開心地背著背包跑出來混。先到麥當勞吃安格斯培根牛肉堡,紐約的麥當勞這個堡好吃,和漢堡王不相上下,雖然在台灣我還是偏好漢堡王一些。
這天的行程決定一路向北,先走蘇活區拜訪蘋果專賣店。從華爾街搭乘綠色4號線,第五站的春天街站(Spring St.)下車後,沿著拉斐特街(Lafayette Street)往北走後看到太子街(Prince St.)左轉。蘇活區太子街上的店面看起來都很潮,比如春天街上看到骷髏頭的店家招牌,太子街上某家店家門口頗具藝術氣息的地面線條裝飾,有一堆精品店和咖啡館。
太子街上走不用多久,就能看到拿美國郵政總局大樓進行內部改造的蘋果專賣店。蘋果標誌非常不顯眼,但很有蘇活區的特色。
正逢蘋果發售iPhone 4,當時有點樹大招風的感覺,「天線門」爭議不休,不過這絲毫不減我對它iPhone 4的期待。APPLE SOHO大門一踏入,就看到透天的天井,兩樓式的開放空間,來自陽光自然的照明,讓空間顯得親切很多。二樓有專人專區,透過現場放大投影介紹最新iPhone 4的使用方法與特色,體驗挺好,只是我沒那麼喜歡平板邊的設計;還有一區專門提供給兒童使用,有非常可愛的黑球沙發。
逛完APPLE SOHO,就在蘇活區展開亂晃模式,看到春天街和百老匯大道交街口的交通指示標誌,正使用太陽能裝置。是我本來跑的產業範疇,所以好奇的觀察了一下。接著在冰淇淋博物館(MUSEUM OF ICE CREAM)附近看到販賣手作品的小攤,看上一只蝴蝶戒指,可以與我大學剛畢業時買下的蜻蜓項鍊搭配,也能和昨天才買的維多利亞的秘密有蝴蝶圖案的棉T很搭。
買到戰利品就滿足了,路上看到太子街站地鐵入口,正好可以轉戰到第五大道上的蘋果專賣店,很快走進地鐵,搭上黃色R線,坐到第五大道/59街站(5 Av/59 St.),走出地面就看到第五大道上透明方正的蘋果專賣店建物與標誌,旁邊是氣勢十足的廣場飯店(The Plaza)。
APPLE FIFTH AVENUE與APPLE SOHO應該是同一個建築設計師,採取同樣透天一體的設計,不過APPLE FIFTH AVENUE主要展示區在地下空間當中,所以是從地面走樓梯往下進入店面。蘇活區那邊已經看過產品,這邊人比蘇活區多很多,我沒有辦法待太久,連忙逃了出去。
第五大道上很多精品名牌店,完全不是我的消費層級,因此下一站就前進聖約翰大教堂吧!為了直接搭乘紅色1號線地鐵,我沿著59街,右邊傍著中央公園,一路往哥倫布圓環(Columbus Circle)前進。在59街和中央公園轉角處看到馬車,勞力型的馬兒,個頭比騎警的馬小,腳則顯得較為粗壯,哎呀,這時候果然充滿馬糞的味道。沒時間考慮來個馬車之旅,趕快走囉。
前進聖約翰大教堂。聖約翰大教堂位於曼哈頓晨邊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晨邊高地的西邊有河濱公園,聽說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但我這次絲毫沒想到那裡;晨邊高地的北邊就是聞名遐邇的哈林區(HARLEM),這邊在和我家某人多次討論中也排除了。
從哥倫布圓環那找到地鐵入口(59 St-Columbus Circle),搭上紅色1號線在116街-哥倫比亞大學站(116 St.-Columbia University)下車。一走出地鐵,百老匯大道上就能看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側門入口,走進去右手邊就能看到相當宏偉的巴特勒圖書館(Butler Library),它是哥倫比亞大學最大的一座建築,走新古典主義風格。
穿過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到達阿姆斯特丹大道上,往南走是稍微下坡的路段,左手邊赫然就看到聖約翰大教堂!果然超大,比起第五大道上的聖派翠克或是華爾街上的三一教堂,都要巨大得多。
現在我已經知道,它是號稱世界最大的聖公會座堂、世界第三大教堂,於1888年設計完成,1892年開工建設,建設時間漫長,風格從原本的拜占庭兼羅馬式徹底改為法國哥德式建築,加上兩次世界大戰的中斷,至今仍在建造中,是除了西班牙聖家堂之外,又一個「大到蓋不完的教堂」,據說有兩個足球場大。
聖約翰大教堂的大門已經足夠吸睛,偏門的門徒雕像更是吸引人,已經是藝術品了。走到大教堂內部,那也是一個字:大!真佩服當初是怎麼蓋出來的。抬頭四望,共有十四個不同主題的彩繪玻璃窗,大門上頭更有全美最大的玫瑰花窗。我對西方宗教所知很淺,但到了這地方怎麼樣都要給點香油錢的感覺,就捐獻了1美元紙鈔一張(我不是小氣,是不知道行情啦)。
參觀完聖約翰大教堂,看看時間是下午二點多吧,在回旅館拿行李之前,先去華爾街附近的21世紀(CENTRY 21)百貨買點紀念品。結果在CENTRY 21時感覺相當無聊,衣服嘛有尺寸問題,美國的XS還是很大件啊;行李箱想換新的,但這次花了不少錢先作罷;想買領帶給某人,卻左挑右挑,挑不到中意的,便宜也無濟於事。
獨闖紐約之行,真的要落幕了。回程因為有點小變故,我就加上一些整理與心得,另開一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