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 她在納粹集中營與中國名媛相愛
作者:林庭葦(寫稿很慢,吃飯很快,每天狼狽接球的新聞捕手。相信無論在最好或最壞的時代,新聞工作永遠肩負著見證現場和記錄歷史的責任。) 原文發佈時間:2022年10月17日
在德國納粹的集中營裡,奈莉.穆塞福斯(Nelly Mousset-Vos)遇見了此生摯愛。
1944年的聖誕夜,集中營的女囚們聚在溫暖的爐火旁慶祝聖誕節,奈莉與一眾法國女囚唱起了聖誕頌歌。黑暗中,一個聲音喊道:「唱《蝴蝶夫人》的歌吧!」善唱歌劇的奈莉應觀眾要求,唱起〈美好的一天〉。唱罷,奈莉感覺自己的臉頰被親了兩下,定睛一看,一個宛如蝴蝶夫人的東方美人就站在她面前。
「她有著黑髮、鳳眼、象牙白的皮膚,她叫訥亭。」奈莉在日記寫下她和愛人初遇的情景。普契尼的歌劇名作《蝴蝶夫人》,說的是美國軍官與日本藝妓之間跨越族裔的愛情故事;只是,劇作最終以軍官另娶他人、藝妓自殺作結,而奈莉與她的「蝴蝶夫人」卻得以廝守終生。
奈莉和黃訥亭(Nadine Hwang)的愛情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每張臉都有一個名字」
1933年至1945年間,納粹政權在德國境內和佔領區建立了數以千計的集中營,關押政權認定的敵人──起先是反對納粹政權的異議者,到了戰時則涵蓋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羅姆人、政治犯、同性戀、身心障礙人士、特定宗教信仰者、窮人等等──全都被關押進集中營裡,經歷毆打虐待、強迫勞動、人體實驗乃至殘酷的處決。
二戰尾聲,瑞典紅十字會及丹麥政府展開白色巴士(White Buses)救援行動。1945年春天起,300多名志工和漆有紅十字的白色巴士,冒險通過盟軍轟炸的地區,前往集中營將囚犯運送至中立國瑞典接受安置。這些年來,瑞典導演馬格努斯.格滕(Magnus Gertten)致力於挖掘「白色巴士」救援出的集中營倖存者之身分,為眾多沒沒無聞的臉孔安上名字與他們的生命史。
在一段集中營女囚獲救、於瑞典馬爾默港下船的影片裡,格滕發現了亞洲面孔的黃訥亭。黃訥亭是20世紀初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黃履和的女兒。她成長於歐洲和中國的上流社會,成年時期活躍於巴黎的藝文女性社交圈,直到1944年被逮捕進入集中營。
儘管格滕尋獲不少當年現身影片的倖存者以及其後代,並拍成紀錄片《每張臉都有一個名字》(Every Face Has A Name),但格滕始終沒找到黃訥亭戰後的去向──外交官之女為何進入集中營?靠港下船重獲自由的當下,眉頭微蹙、若有所思的她又在想些什麼?
透過奈莉留下的遺物,格滕找到了部分的解答。
奈莉的集中營日記、兩人的照片、當事人好友的證言、甚至還有黃訥亭拍攝的生活影像⋯⋯這些材料組成了《閣樓上的祕密》的兩條敘事主線:一條是奈莉集中營日記所映照出的大寫戰爭史,另一條則是奈莉灰髮斑斑的孫女席樂薇四處奔走尋找線索,企圖拼湊出奈莉和訥亭的小寫個人史。
大寫歷史之下,她們是誰?
「我只知道外婆在集中營待過,兩人在那認識,後來一起住在委內瑞拉,」席樂薇回憶,自己從四歲起就不時隨母親到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Caracas)拜訪定居在那裡的外婆,而訥亭的存在就像是「剛好也住在那裡的室友」。家人從沒提過訥亭是誰,兩人又是什麼關係。席樂薇只記得:「我媽不喜歡訥亭。」
閱讀了奈莉的日記、拜訪傳記作家後,席樂薇才知道訥亭不只是「外婆的室友」這麼簡單。
..
【本文未完,全文見《世界走走》:她在納粹集中營與中國名媛相愛】
213.賈選凝專欄:我在2022年讀到30年前上海底層的《她們》
217.中國藝考圈的房思琪們:系統性的性侵文化如何讓她們沉默?
218.康庭瑜:外國也在戰「直男迷因」?點名、嘲諷與溝通策略大辯論
220.五組數字看懂「中共二十大」
221.她在納粹集中營與中國名媛相愛
《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媒體,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晚報、週報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
世界走走 Instagram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