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物的體系,我的物件錄 · 第六天

七日书 | Day 6(12月7日)纸上的旅程:我的车票博物馆

Aaryn阿润
·
·
IPFS
这篇文章怎么看怎么像是一篇策展企划大纲。

建议搭配李健的歌曲《车站》阅读这篇文章

如果我有一间自己的博物馆,我会展出自己的车票。我有一个车票收纳簿,里面装满了读大学后我购买的火车票、飞机票、汽车票和轮渡票,还有一些景区的门票。从大学开始,我便开始了自助游,去过许多地方,我的足迹曾踏过中国的26个省级行政区,去过贝加尔湖和澳洲的一些城市,因此搜集了不少车票。这些车票像是一根线,串起了我这些年的生活。

展览的大致想法是这样的:我会展出一些对我而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车票,旁边附上这张车票背后的故事。我还会利用互动装置做一张车票地图,将收藏夹中的车票连接成一张属于我的“记忆地图”,呈现我行走的路径。如果点击关键地点,会弹出我在当地拍摄的照片和在那里发生的故事。

第一张火车票的目的地是广州,父母送我去上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买了三张硬座票,路程长达22个小时。绿皮车的硬座真是令人煎熬,坐也不是,趴也不是,躺也不是。烟味混合着泡面的味道,人泡在里面就像深度发酵的泡菜。持有无座票的乘客更是难熬,夜里的过道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人,头在座位下面,躯体躺在过道上,双腿塞在另一侧座位的下面。车到终点站,人像渡了一次劫。

人生中第一次自助游是跟大学同学一起去凤凰古城,那时资金有限,只敢选择最便宜的硬座票和廉价的青旅。从长沙站坐车,先到吉首站下车,再乘坐大巴奔赴凤凰,光是赶路就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沱江碧绿得如同一块完整的翡翠,一串串房屋沿江排列,在捉鸭子比赛的夜晚,翠翠是在哪一座吊脚楼下等爷爷?二老又是在哪里邂逅了翠翠?

时间最长的一次旅行是在云南,我们一行六个姑娘,沿着广州-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普洱玩了大半个月。我们在大理的天龙八部影视城扮演金庸武侠剧里的角色,在洱海边骑小电驴、喂海鸥。爬完玉龙雪山回来的路上我们唱了一路歌,司机大哥惊讶于我们竟然都没有高原反应。在香格里拉我们差点遭遇了藏族小伙子的性骚扰。

印象最深的一次离别和团聚都发生在广州,那时我和阿米正处于热恋期,一刻都不想跟对方分开,因为没能决定在谁家过年而大吵了一架。在高铁站分开的那天上午,我们俩抱头痛哭,依依惜别。那个寒假可真难熬,因此寒假后在车站的团聚就显得无比珍贵。

如果对车票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做词云图分析,那字体最大的应该是“广州”“ZMD”和“武汉”,ZDM是我的家乡,是无论去哪里总要回去的地方。广州是我读大学和工作的地方,我在那里生活了八年,我和阿米的爱情发生在那里,我们的许多朋友都在那里。而武汉是一个伤心地,我在那里第一次考研失利,蹲在桂元路边放声大哭。我数次往返于那里,只为告别青春时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恋。

如果让我介绍最具特色的一张车票,那当数我所在的澳洲小城的老式电车车票。小城有一个电车博物馆,里面展览了数辆历史悠久的电车,包括19世纪末期运行的1号马拉车和几辆维多利亚电力公司电车。游客还可以乘坐古董电车,沿着1.3公里的原始线路,体验约20分钟的怀旧之旅。

古董电车

车票也是复原了当时的车票样式,使用机械印刷的号码和乘车日期。为了区分的不同票价或线路,票面常使用不同颜色,比如绿色或红色。售票员会在乘客上车时用打孔器打孔,充满了历史的仪式感。

古董车票


可惜我的旅行经历只有十几年,没有足够古老的车票,也无法从收藏的车票中观察时代的变化。十几年前的火车票还是一张薄薄的红色软纸票,后来演变为蓝色的磁介质票,再到现在便捷的电子客票。过去的人们谁能想到呢?以往没有任何身份标识的车票,如今需得票、证、人一致才能验票通过,你走的每一步路都在被大数据记录。

我还喜欢火车进站时高亢的鸣笛声,各个城市各具特色的站台广播,还有火车车轮转动时“咣当咣当”的声音。所以展览的现场会同步播放一些独具特色的播报音,比如广州地铁的普通话、粤语、英语三语播报,成都地铁部分站点的四川话提示音,澳洲小城的老式电车驶过时“叮——叮——叮”的手摇铃声。此外,还会收录一些车站的白噪音。

在过去那个舟车马都慢悠悠的年代,人们的一次离别很有可能就是一辈子,“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如今现代化的社会,旅途也变得越来越短,甚至都来不及好好读上几页书。过去我要是来澳洲,需得坐着大轮渡,在海上漂一个月。如今虽然方便许多,但相比在国内,我的回家之路变得漫长许多,通常是先坐飞机直达国内的某座大城市,然后转机到家乡的省会城市,再坐机场大巴到那座四线小城市,最后爸开车接我回家。

我的生活总是在出发和抵达的路上,车票象征着离开和回归,是旅途的开始和结束。车票再多,旅途再长,总有一张票的终点站是家乡。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